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偈颂第七首:
  【佛於一一刹那中,普雨无边大法雨,悉使众生烦恼灭,此云幢神所了知。】
  第七尊云幢大音主方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如龙普雨,令众生欢喜解脱门」。在主方神这一段,我们看到经文里面,「令众生欢喜」这个句子,前后有三次之多,这是很少见到的。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诲确确实实能令众生生欢喜心。帮助众生断烦恼,这样的句子我们也看到很多。烦恼不断,欢喜心就生不出来,要令众生生欢喜心,一定要帮助众生断烦恼。菩萨在他的赞颂报告里面为我们说明,诸佛菩萨『於一一刹那中』,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讲就是无有间断,无有疲厌,中国古人所谓「学不厌,教不倦」,教与学是永恒的,永远没有间断的。我们现在学习,上课还有下课,上学还有放假,说明我们的学习是断断续续的,所以成就就很困难。诸佛菩萨何以有这样殊胜的成就?我们现在能体会得,他们成就真正的因素,是永无间断、不疲不厌的在学习,这是他们修行证果、成就无上菩提的秘诀。佛有没有告诉我们?告诉我们了,佛不吝法,大乘经上佛常说,菩萨唯一善根「精进」,这才叫真精进。我们对於「精进波罗蜜」这个名词很熟,但是不懂得它的精义,它的精华、义理我们不懂得,不懂得精进的方法,也不知道精进的样子,当然对於精进的境界,那真是一无所知,所以我们怎么学都学不像。
  「刹那」是极其短暂的时间,佛在《仁王经》上给我们讲,一弹指有六十刹那,换句话说,我们一弹指的这个时间是六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我们身体健康,身子灵活,弹指弹得很快,我一秒钟能弹四次,一秒钟多少个刹那?二百四十个刹那,换句话说,「一个刹那」以我的标准来说,是二百四十分之一秒,这个时间多短!佛在一一刹那中,『普雨无边大法雨』,这个大法雨是什么?的指《大方广佛华严经》,佛在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也许有人说:「怎么我没有看到?我没有听到?」确实你是没有看到,你是没有听到;可是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过去跟你一样,也是没有看到、没有听到,现在我看到了、我听到了。尽虚空、遍法界这一切形形色色,不是「大方广佛华严」是什么?佛这句话讲得一点都不错。大乘经上我们常常读过,佛为众生演说大法,「尘说刹说」,「尘」是比喻,像微尘那么多,「刹」就是此地头一句,一一刹那当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刹说」是从时间上讲的,「尘说」是从空间上讲的,从来没有休止过,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我们为什么生活在这个当中不知不觉、不见不闻?迷了,迷了我们的心性,迷了我们自性的「大方广」,迷了我们真如的「佛华严」,所以我们会受这么多的苦难。
  我们今天展开这部经卷《大方广佛华严经》,这经卷里面说的是什么?说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说的是虚空法界、国土众生点点滴滴,包括自然现象,一法都不漏。佛告诉我们这些诸法它的原理、它的相状、它的变化、它的理事因果,圆圆满满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六根之所对的;如果不是世尊为我们说出来,「说出来」就是现在读的这部经典,我们对於六根接触的境界,怎么能够体现得?何以不能够体现?从来没有想过,从来没有想到这就是迷。迷惑之后,我们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凭著自己的妄想、自己的见解,自以为聪明,不顾事实真相,实在讲是完全违背了事实真相,还自鸣得意,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有智慧,於是我们思想错了,见解错了,我们言语造作当然错了。错了不是不现相,错了还现相,相由心生。虚空法界的相,国土众生的相,眼前我们生活种种现相,无一不是从心想生。我们的心善,境界是善的;我们的心恶,境界是恶的,相随心转,境随心转,佛讲的这些大道理,我们总得要把它记住。常常用它在根尘相接触的地方去参究,这样就有悟处,就能够入佛知见,於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自自然然就化解,转烦恼为菩提。
  『悉使众生烦恼灭』。那你要问,为什么烦恼灭?因为你对於事实真相彻底明了了,烦恼的根源,烦恼无量无边,根源就是迷,就是不觉,你现在悟了,现在觉了,烦恼的根拔掉了,这个高明到极处。断烦恼、改恶、改过,了凡先生也讲得很好,有从事上改,有从理上改,最高明的从心上改,佛在大乘经教里面教我们从心上改、从念头上改,比「事」、比「理」殊胜太多了。如果不是佛陀这样慈悲教诲,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的毛病习气实在讲太深太重,教我们不杀生、教我们不偷盗、教我们不邪淫、教我们不妄语,这是从事上改,很难很难,习气太深了,今天改掉明天又犯了,现在在讲堂里面改了,下了课出了讲堂又犯了,这样的行人比比皆是。哪一人听到一次改过,你能够保持一个星期、保持三天?从这些地方观察就晓得,从事上改,难!
  比「事」进一步的从「理」,明白这个道理了。譬如「不杀生」,我们想到上天有好生之德,诸佛菩萨慈悲怜悯一切众生,一切善神也都拥护一切众生,如果我们任意伤害众生,岂不是得罪诸佛菩萨,得罪天地善神?我们明白这个理了,根尘相接触的时候,念头才一动,就想到这个道理,行为上立刻就中止,这比单纯从事上改要容易多了。「事」是完全压制自己的情识,压制绝对是有限度的;从「理」上想通了,这正确。譬如不偷盗,我们自己本身不希望别人欺骗我们,不希望别人存心占我的便宜,那我们要回过头来想一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跟我一样,我怎么可以占别人便宜?於是损人利己的事情绝对不会去做,我们「不偷盗」这一条清净了。
  「不淫欲」这一条重要,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淫心不断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但不能超越,不能超越欲界,你只要淫心不断,生生世世你的生活圈子在欲界轮回,色界天都没有分,色界是四禅天。大家都知道四禅天的业因是禅定,什么叫禅?我们用很浅显的话来说,大家容易明了,不受外境诱惑叫做禅,如如不动叫做定,这是实质上的禅定,这是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他老人家讲这个话是有根据的,根据在哪里?世尊在般若会上《金刚经》里面说的,《金刚经》说了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六祖大师所传的禅定,是从《金刚经》上出来的。「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用现在的话来说,不受诱惑,世出世间一切法在你面前都没有诱惑,禅的功夫到家了。你眼见耳闻,鼻嗅舌尝,心里头如如不动,不受诱惑,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受丝毫动摇,这叫禅定功深!而不是在那里盘腿面壁七天、二十一天、三个月不出定,那是形式上的禅定,那是初学时候的禅定,在练习。真正的大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你懂得吗?行住坐卧不受外境诱惑,心地清净平等,如如不动。
  本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参访鬻香长者,这位长者修禅定的,善财童子在什么地方去访问他?在市场访问他,他在逛市场,市场是商业的中心,最热闹的地方,我们今天讲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他在那里面散步,代表什么?代表修禅定,他不是盘腿面壁,样样看得清楚,样样听得明白,这是智慧,是后得智,无所不知;可是样样都不能诱惑他,样样都不能叫他动心,禅定功深!他的修行在那个地方修什么?定慧双修,这是确确实实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你在境界里面,你的根尘接触的时候,你被外面境界诱惑,起心动念了,你的禅定智慧全都没有了,你就迷了。迷了就生烦恼,这个烦恼是什么?七情五欲是烦恼,顺你的意思起了贪爱,贪爱是烦恼、贪烦恼,根本烦恼,「贪、瞋、痴」;看到讨厌不喜欢,瞋恚心生起来了,又是大烦恼起现行;自以为是的时候,贡高我慢起来了,甚至於嫉妒障碍连著起来,你就造罪业了。一个人修行必须要外不受诱惑,内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人就不造业了。日常生活当中表现跟一般凡夫一样,但是人家是相上有、事上有,理上没有、心上没有,所谓是「作而无作」;穿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