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去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难在这里!这就好比有能力做好教员的人很多,学校校长不要他,不聘请他,他有什么法子?他只好改行,做别的职业去,维持自己的生活。顶多自己自修,自己成就,不能够利益社会大众。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经文,我们的感慨很深。
  『承佛威力,观察十方』。「承佛威力」里面,得佛加持。得佛加持,你自己不认真修学,你怎么会得佛加持?「观察十方」是慈悲一切,他有大慈悲心,有大愿力,普度一切苦难众生。所以我们这一边净宗学会,谁是学会的佛菩萨,主持教化?会长。会长、副会长、总干事是菩萨。再有能力,讲经说法的法师也好、居士也好,他不邀请你,你就无用武之地。他能够邀请你,邀请的法师是教员,他们是校长,教员为校长服务的,忠心於校长;校长对教员要知道礼遇。
  古时候国家领导人、君王对於读书人、士大夫阶级,我们在古籍里头常常看到礼贤下士。对於有道德的人,有学问的人,能够担任教学的人,在一个国家,国家的领导人他是总校长,他要教化全国老百姓。谁去教?他要招一些教员来教,对这些教员有礼貌,礼贤下士,自己谦虚,尊重这些教学的老师。老师们尽心尽力来效忠,全心全力帮助他教化人民,教化百姓。一个道场建立,道场的主人就是佛菩萨,应当学习经典里面的教诲,对於有德行、有修持、有学问的这些好的教员要知道礼请。教员实在讲他们很清高,他们不重视名闻利养;要重视名闻利养,俗气了,这个教员可以不必请他。
  古往今来,世出世法的高士,高是高明,士是有学问有德行;高上面加个清,清高。为什么他还要人尊重?是不是他也有毛病?这个问题提出来好像是有点道理,实际呢?实际没有道理。高士教人他知道观机,我在这里辛辛苦苦教,会不会有成绩?如果辛辛苦苦在这里教,一点成绩都没有。你想想看,他只有自动辞职退出,没有成绩对不起这个道场,对不起这一方的大众,也对不起校长。不需要校长下命令开除他,撤他的职务,他自动就走了。所以教学这一门跟其他的行业不一样。
  这些清高的老师唯一要求的是什么?尊师重道。做老师何必要人家尊敬你?不是,从尊师这个地方看到你对道业重视。你要是重视道业,你一定尊师。你对老师不尊重,说明你对於道业不尊重,是这么个原因。老师看这个学校、这些学校的领导人,看这些学生、在这里接受学习的大众,他们对於道业尊不尊重?爱不爱好?是不是认真热心在学习?如果真正热心在学习,就是给老师的侮辱,老师也不会走。为什么?不忍心。
  老师的志是在传道,传道授业,他怎么能走?学校很穷,发不出薪水,甚至於吃饭都成问题了,老师也不会走。为什么?这个学校上下,上是领导人,下是学生,重视道业!他要跟大家共甘苦共患难,他不会离开的。但是如果大家学习的态度懈怠懒散,不再重视了,这个老师你给他再高的荣誉,再高的待遇,他也要离开,他不能不离开。所以高士是绝对不会把名闻利养放在心上。这个东西看得很淡薄,置之度外,完全看到你重不重视教学。
  尤其是圣贤的教学,在一般宗教我常常说神圣的教学,我每念到这一段经文,我有很深很深的感慨。这八个字「承佛威神,观察十方」,上求下化,菩萨一直到等觉还是这样的。此地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了,依旧是上求下化,成了佛了;成了佛之后,还是「承佛威神,观察十方」。他承什么佛威神?成佛之后一定要降下来作菩萨。为什么?为一切新学、初学的人做榜样,那是真正慈悲到极处!没有为自己,完全为别人,做给别人看,做一切众生的榜样。
  就好比念书,在现在学校里头,自己已经拿到博士学位,最高的学位拿到了。现在世间人拿到学位,这是自己学业完成了,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了。菩萨不然,菩萨成佛之后怎么样?又回到一年级去当学生。为什么?到一年级去帮忙同学,这叫真正慈悲。无论是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需要帮忙的学生,他都示现,所以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小学生得度,他就示现小学生。应以中学生得度,他就示现中学生。应以大学生得度,他就示现大学生。他示现做出榜样给你看,帮助你解决问题,帮助你学习。这是菩萨,这不是普通人。这是我读「说偈仪」的一点感想,也是一点心得供养大家。现在我们看偈颂第一首:
  【或有诸刹海,妙宝所合成,坚固不可坏,安住宝莲华。】
  偈颂有时候比长行说得详细。这个偈颂只有十首,长行有二十句,所以每一首偈不定要说哪几句。像这首偈里面,包括长行里面第一句「一切宝庄严为体」,第二句「以一宝种种庄严为体」,还有第六句「不可坏金刚为体」,因为这首偈第三句『坚固不可坏』,所以这首偈里面内容包括长行里面三句,第一句、第二句、第六句。所以从偈颂里面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更为明显了。
  『或有』是不定词,确实有,但不是完全是这样的。有这个刹海,『妙宝所合成,坚固不可坏,安住宝莲华』,我们在华藏世界确确实实看到。学会修净土的同学很多,对於净土经教相当熟悉,读得多,听得多,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这一首偈里头所说的,华藏、极乐都是属於所说范围。再看第二首:
  【或是净光明,出生不可知,一切光庄严,依止虚空住。】
  这一首偈说的是长行里面第三句、第四句,第三句是「以一切宝光明为体」,第四句「或以种种色光明为体」,所以偈颂里面讲『或有净光明,出生不可知,一切光庄严,依止虚空住』。这一种刹土是不思议的境界,不能说它没有物质,因为光也是物质,可是跟一般物质不一样。一般物质有坚固之体,光没有。我们在佛经里面常常读到「光中化佛无数亿」,光中化的佛,光中化的菩萨,化菩萨众亦如是,偈颂里面讲「化菩萨众亦无边」。光中化佛,光中化菩萨,他住在哪里?这一首偈说的就是不思议的境界。
  这个境界真正得大自在,为什么?世界聪明智慧高的人都常常讲,老子就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很大忧患,是什么?因为我有身体。身体是累赘,身体是一切苦恼的根源。我要没有身,我多自在!所以六道里面我常讲高级凡夫不要身,不要身在六道里面住在什么地方?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就像这一首偈子里头所说的,无色界天人没有身体;既然没有身体了,当然他不需要居住的这些宫殿房舍,也不需要这个土地,不需要这个星球,星球是大地。他住在哪里?在空界,四空天。他不是色界,他是空界。空界里头依什么住?依光明。
  由此可知,在空界里面这些众生心地比色界、比欲界清净得太多太多了。欲界欲望太多,世尊将它归纳,归纳为五大类,「财色名食睡」叫五欲。这个五种欲望你没有断掉,你就生在欲界。我们人道是在欲界,下面三途畜生、饿鬼、地狱也是属於欲界。上面还有六层天,这个六层天,这些欲很淡薄,但是没有断,还是属於欲界。佛给我们说,我们往上去第一层,距离我们最近的这一层是四王天,再上去忉利天是第二层,第三层是夜摩天,第四层是兜率天,弥勒菩萨住在兜率天,兜率天再上去是化乐天,最高的是他化自在天。这是欲界最高的了,欲非常淡薄;那个很淡薄的欲念断掉了,他就到色界去了。
  所以诸位要晓得,色界天人「财色名食睡」念头都没有。他还有色,还有身体,还有居住的宫殿楼阁,还有物质生活环境,但是他没有欲,他非常快乐。更高级的连这个色相不要了,住到空界去了。住在空界里头的人多,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我刚才举的例子是无色界天。前面长行说的是净刹,当然偈颂也完全讲的是净刹,净刹是什么?比无色界天高,四圣法界以上的,他们有乐於这种受用的。
  当然这里头有因,刹土是果报,果必有因,我们从果来去想因,这些菩萨们因地当中一定是欢喜清净光明。清净,我们常讲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尘是指什么?「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六尘。六尘统统都不染了,清净,心地、言行正大光明,他修这样的因,他就得这个殊胜果报。
  这个果报实在讲非常殊胜。菩萨要修到如来的果地,圆满功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