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十年文坛亲历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说成“打棍子”。但对雪峰来说,这表明他作为一个纯洁的共产党人,在新国家初建时期,眼睛里容不得他感觉的一粒沙子。 
  1954年,发生了毛泽东出面支持两个小人物写的文章批评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观点。毛要求《文艺报》转载两个小人物的文章。主编冯雪峰字斟句酌,与胡乔木商量,亲自写了篇按语:“作者是两个在开始研究古典文学的青年;他们试着以科学的观点对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简论》一文中的论点提出了批评,我们觉得这是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作者的意见显然还有不够周密和不够全面的地方,但他们这样地去认识红楼梦,在基本上还是正确的。”当年读了《文艺报》这篇按语,很多人觉得它是实事求是的,既适当肯定了小人物的研究,又还指出其不足。今天读来,仍感觉雪峰坚持了求是的精神。但是谁也料不到的是毛主席对《文艺报》主编、曾经是他老友的雪峰却非常严厉。他让《人民日报》的人写文章《质问〈文艺报〉的编者》。毛在审稿时加了话:“《文艺报》在这里跟资产阶级唯心论和资产阶级文人有密切联系,跟马克思主义和宣扬马克思主义的新生力量却疏远得很,这难道不是显然的吗?”雪峰只能作检讨:“我犯了这个错误不是偶然的。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内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长期地统治着的事实,我就一向不加以注意,因而我一直没有认识这个事实和它的严重性。”但毛泽东批道:“限于古典文学吗?应说从来就很注意很认识,嗅觉很灵。”毛在其给政治局委员的那封信中说:“他们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面讲统一战线,甘心作资产阶级的俘虏。”雪峰也只好作如是的检讨:“我对于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失去了敏锐的感觉,把自己麻痹起来,事实上做了资产阶级错误思想的俘虏。”   
  雪峰(2)new   
  我曾不解,毛主席为什么对文艺界人们很尊敬的冯雪峰这位老同志如此严厉?但反右到来之时,中央宣传部(自1954年起,陆定一复职宣传部长,周扬作为中宣部副部长之一,1953 年下半年重新分工管文艺,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下发供内部使用的,一批被认为有右派错误言论的著名文化人的言论集中,16开铅印厚厚一册供批判用的《冯雪峰言论》赫然在其列,这是个不祥的信号。它收录的雪峰40年代发表的一批文艺和社会评论文稿,可以看出上边意图的一些端倪。其中一篇雪峰用“画室”笔名发表于1946年1月23日重庆《新华日报》上的短文《题外的话》,是很犯忌的。雪峰写道:“我觉得对文艺作品有两种不妥当的看法或说法,现在还很流行。其一是说,‘某一作品虽缺乏艺术性,但政治性很强。’其二是相反,说:‘某一作品虽然没有政治性,但它的艺术性很高呀。’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应该放弃了……其实,如果有谁对说的人认真地反问道:‘什么是先生所说的政治性?’只要一连反问三次,恐怕说的人也会不知所答的罢。实际上也的确很难回答,———在具体的文艺作品,离开‘艺术性’的‘政治性’,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既然发生‘政治性’的效果,为什么又没有‘艺术性’?同样也可以反问道:‘什么是艺术性?’也只要一连反问三次,说的人也会怀疑自己的‘艺术性’来罢。是的,就有‘虽然没有政治性,但艺术性很高’的作品,但那是怎样的艺术呢?果真没有‘政治性’吗?”雪峰的正面看法是,“对于作品不仅不要将艺术的价值和它的社会的政治的意义分开,并且更不能从艺术的体现之外去求社会的政治的价值。对于社会的政治的东西之艺术的体现或生产有高低,因此艺术价值有高低,因此社会的或政治的价值也有高低。所谓政治的价值(或革命的价值),一般说是社会的价值,不是狭窄的而是广义的,这须对象是艺术的(无论水平的高低总须是艺术的)作品,即指那作品带来的一切意义之总和而说的。这是作品的客观价值。从艺术方面说,这就叫艺术的价值,因为它是必须从艺术产生的,必须借艺术的方法、机能的力量所带来的。而假如艺术不能带来所说的社会的价值,则它又有什么‘艺术价值’呢?反之,艺术水平或艺术手腕虽不高,但它分明属于新生的发展中的艺术,反映着社会生活,则在肯定它应有的社会价值的时候,为什么不也同时肯定了它的艺术的价值呢?但这样的看法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政治性’,‘艺术性’去了结问题了。”雪峰作为文艺理论家,深刻地阐明了文艺作品“不能从艺术体现之外去求社会的政治的价值”的道理,反对了那种“政治第一”、将文艺作品的“政治性”和“艺术性”贴标签式、简单化地截然分开来看的论点。这对科学地分析文艺作品的社会政治意义和艺术性,显然是有帮助的。但它立即遭到带着延安整风精神来到重庆的何其芳的批评。何在1946年2月9 日至10日发表于《新华日报》的《关于现实主义》文章的第三部分,认为文艺作品可以从政治性与艺术性这两个方面来考察,而且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的,而雪峰为何要说它经不起一连反问三次呢? 
  当然对毛泽东关于文艺问题的神圣权威讲话,在很长时期,是不容有任何怀疑或异议的(只是到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期,胡乔木才代表党中央宣布,往后不要再提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不要提文艺为政治服务,改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何其芳直指雪峰的反问是针对了毛主席的论点,那雪峰不是至少文艺思想很“成问题”了吗?这件11年前的一椿公案,在1957年这个不寻常时刻,再次被中央宣传部负责编辑右派错误言论的人翻了出来 ,这件事情本身,就带有很不平常的尖锐性,恐怕不会只停留在一般文艺思想问题,而要归结到政治问题上去。 
  集子中收的另一篇雪峰受习仲勋、胡乔木安排,为1953年下半年将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文代会起草的未被采用,最终遭否决的报告稿,更可以见出1954年最高领导人为什么对雪峰由尊敬转为不悦,为什么在关于“红楼梦问题”的批示中对他那样严厉的蛛丝马迹。雪峰这篇文稿的题目是《克服文艺的落后现象,高度地反映伟大的现实》,其实,该文主要论点,已在1953年《文艺报》第一期以同一题目的社论面世了。记得二次文代会开会前,与会的有关人士曾有个传达,说雪峰起草的文稿不能用,遂改由乔木起草,由周扬同志作报告。雪峰起草的文稿问题在哪儿呢?说是对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革命文艺的成绩估计不足。又强调新起草的,将由周扬同志作的报告,贯彻了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文艺工作的最新精神,就是充分肯定新文艺自五四以来,是由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而非胡风说过的“市民”即资产阶级领导的。说这个问题事关文艺的领导权,非常重要,要周扬的报告出来后,大家很好地学习领会。雪峰未用的报告,1954年毛主席批评冯雪峰的时候,在作协党内范围也看到了。我当时的印象,人们理解雪峰是从文艺创作应遵循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方法,这样来高度真实地反映伟大现实,克服文艺创作跟不上现实和脱离现实的公式化、概念化这些落后现象。只能说明,雪峰对创作和创作者,标准高、要求高,但不合上头口味。好像并未联想到雪峰对革命文艺的成绩估计不足。而乔木重新起草、周扬宣读的报告则是遵循毛主席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精神来分析和评价文艺工作的,自然受到毛泽东支持、肯定。   
  雪峰(3)   
  雪峰起草的报告被撤下来,接着又在对待评论《红楼梦》的小人物问题上,遭毛主席严厉批评,这是雪峰建国后倒霉的开始。这两件事情肯定是有联系的。批雪峰未用的报告,从对文艺成绩估计不足,归结到文艺领导权问题的看法,最后又归到胡风的论点。而在1953年,已经开始批评胡风了。这就是公开发表于1953年《文艺报》第二期和第三期上林默涵、何其芳的两篇文章。1952年9月至1 2月,由周扬主持,一部分文艺界著名人士,在小范围内开了批评胡风文艺思想的会,这两篇文章,就是由两人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何其芳批胡文稿的题目是《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