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于发问期的幼儿,有时候的确很难应付,甚至几乎无法应付。恰恰此时是幼儿智力发展最快、最重要的
时期。他们有时之所以发问,只是想要和父母亲沟通一下而已。
这时期的孩子充满了智慧性的好奇心,对于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自然回产生很多的疑问。要父母亲
一一仔细地回答,实在不容易。尤其是父母亲越忙的时候,小孩子越是纠缠不已。另外,小孩子会有为了
引起大人的注意而发问的倾向。
小孩子几乎会问任何的问题,不过这是他们的智力之芽开始萌发的表现。树苗在成长为参天大树以前,需
要充分地施肥、浇水,否则会变得非常瘦弱。因此,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补充养分,就会贻
误良机。而一旦错过,则无法重新开始。
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是相同的道理。一定要确实把握好他们的智力正在萌芽的时期,适当地予以应对,才
能够培养出充满好奇心和学习愿望的孩子。因此,切勿漠视、回避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而要尽可能诚恳地
回答孩子的问题。
此外,孩童的情操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偶尔在孩子提出问题,却正值母亲忙碌的时候,母亲会为了自己
的方便而漠视孩子的问题,并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忙,等一会儿再说。”甚至还会拒绝孩子,说:“妈
妈不是早就教过你,告诉过你了吗?你到底要问多少次才能明白?”
结果会令孩子不满。这种不满的累积会给孩子的个性蒙上阴影,甚至影响他将来的一生。亲子之间良好的
沟通,才能培养出情绪安定的孩子。
如果孩子本来就了解的事,却一问再问,这表示孩子想要引起父母亲的注意。尤其是在弟妹出生以后或家
中有其他小朋友时,会经常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换言之,孩子发问的目的,不在于得到答案,而是为了
要引起家长的回应。
这时候,只要注意孩子的态度,就可以得知了。例如:孩子会发出撒娇的声音,纠缠着母亲,并且不断地
提出问题等等。这时,不要拒绝孩子,而要了解孩子寂寞的心情,想要引起注意的心理状态。如果家长没
有理解这种心态而有所回应,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欲求不满,而引发其他想引起注意的行动。例如:吃手指
头、咬指甲、尿床等,果真这样就麻烦了。
几乎大部分的父母亲都会漠视或回避孩子的问题。除了忙的情形以外,像是不容易回答或困难的问题,还
有他人在场时不好回答的问题等,大都会采取这种态度。在此,举出一些实例,让大家想一想该如何回答。
难以回答的问题
五岁的小孩跟妈妈走在人行道上时,问道:
“为什么石头是硬的呢?”
这时候,母亲并没有作正面的回答,而跟着他说:
“为什么会是硬的呢?”的确,这是难以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雪是白色的呢?”
“为什么狗是‘汪汪’的叫,猫咪是‘喵喵’的叫呢?”
“为什么有五根手指呢?”
这些都是大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但如果要一一回答,的确令人头痛。
一般的回答方式是:“很久以前,神就是这样造的。”对于五岁的小孩而言,这种答复无法令他满足。如
果能够附加说明石头的用途和采石头的地方,添加一些有关石头的相关资料,会更加恰当。
这时,可以向孩子说明,因为石头很硬,所以可以用来盖房子,铺马路。此外,在山里有很多石头,下过
雨以后,会被冲到河流里,跟河水一起流向下游。它们在上游是大石头,到了下游时,就变成了小石头。
甚至回变成沙子。如果能够利用彩色的图片让孩子边看边说明,效果会更好。
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试着举个巧妙的例子,多少也能够解决孩子所发问的问题,以满足孩子。
三岁的男孩边看画册边问道:
“为什么画不会动呢?”
这时,妈妈会说:
“这就像我们看人一样,看到的那一页会浮现在脑海中,将它画下来就变成画册。”
由于孩子平常看电视看习惯了,很可能会拿画册来和电视相比,而有了这样的问题。用纸或蜡笔、颜料画
出来的画像,以及照片,是不会动的。电视是把拍摄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图片连接起来,用电力转动,使其
变成会动的影象。父母亲可以如此地说明。
有时候,孩子还会问出一些让父母亲吓一跳的问题。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看电视时,问道:
“为什么爸爸和妈妈会结婚呢?”
“因为爸爸、妈妈互相喜爱,想要在一起生活。”
“我也想要和爸爸结婚。”
“你长大以后,也能够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
当孩子有想和自己的父亲结婚的念头时,不要予以否定,而必须要对孩子的愿望有某种程度的认同,告诉
她:“是呀!如果能够和像父亲一样温柔的人结婚,那该有多好!”
孩子非常喜欢父亲,即表示亲子关系良好。同时,藉此也可以建立更好的家庭关系。
边吃饭边谈到幼儿园时,四岁的男孩问道:
“爸爸和妈妈吵过架吗?”
对于父母亲而言,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几乎想要逃避。这时,还是必须要直率地回答。
“没有,不过今天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事?”
“我和军军吵架了。”
“原来是这样!吵架是不好的事情!所以你们下次不要吵架喔。”
母亲这种回答方式似乎比较倾向于道德性和说教性。
也许,有些小孩父母亲在口头上的争执。其实,不论在哪个家庭,不可能每一天大家都笑嘻嘻地。偶尔吵
一两次架,也是正常现象。所以如果母亲有此答复,孩子就会觉得母亲在说谎。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形,
母亲最好如实回答:
“是呀!爸爸、妈妈有时候也会吵嘴。不过,马上又和好了。”
如此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马上又和好了,孩子会觉得父母亲和自己一样,而增加亲子之间的亲密感。如
果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不会吵嘴,所以你不可以和别人吵嘴”等等,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教训的意味,
很可能会使孩子对父母亲不再具有好感,甚至对父母亲敬而远之。
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别人家中看到小婴儿,而问道:
“为什么我没有弟弟、妹妹呢?”
这时,母亲告诉他:“妈妈已经老了,不可能再生下小婴儿了。”
这小男孩脸上先是出现诧异的神情,接着又笑了。现在的独生子女,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独生子会特别
渴望弟弟、妹妹的出生,而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正如第一章中的叙述一样,对于孩子的愿望,要给予某
种程度的认同。
前述的妈妈说,“妈妈已经老了”,这种不积极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如果回答说,“如果我们能够再生一
个小孩,那该有多好呀!”稍微地肯定孩子的愿望,让孩子不会太过悲观或太失望。
这一类的问题非常多。当然,母亲必须煞费苦心,作各种的回答。
四岁的小红问道:“为什么我们家没有生小娃娃呢?”这主要是因为自己一个人有时感到寂寞后,所发出
的问题。
“妈妈已经有了小红了,所以不想再生。小红,你想要小娃娃吗?”
“恩,我会去找娃娃蛋,然后妈妈你帮我生。”
这孩子认为生娃娃就好象鸟生小鸟一样,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这时候,也不需要予以否定。
如果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还可以说:
“等你上了幼儿园,就会认识许多的小朋友,那是一件非常非常快乐的事。“
在某些场合难以回答的问题
四岁的小东和妈妈一起去购物,在排队等待付款时,指着前面那位身材较胖的女士问道:
“妈妈,这个阿姨为什么那么胖?”
妈妈连忙说:
“嘘!不可以这么说。”
一边拉回小东的手,要他注意。
“妈妈,为什么呢?”
“阿姨吃东西不挑食,所以身体好。她不会感冒,所以小东你也要什么东西都吃。”
小孩子天真无邪,看到任何事物就会马上说出来。在电车中看到醉酒的人时,会马上问道:“为什么那个
人这样大声嚷嚷呢?”还有,“为什么那个人那么矮?”、“为什么那个人那么黑?”这些问话都会使双
亲提心吊胆。
如果对方离得很远,要加以回答,也不会被对方听见。那么,便可以马上回答孩子的问题。但是,如果对
方就在眼前,那么就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