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提款的人都是绅商大户,少则数千,多则上万。但盛宣怀知道,单靠这些人是挤不垮胡雪岩的,他便让人四处放出风声,说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只好挪用阜康银行存款。如今尚欠外国银行贷款八十万,阜康银行倒闭在即。尽管人们相信胡雪岩财大气粗,但他积压生丝和欠外国银行贷款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快,人们由不信转为相信,也纷纷开始提款。
邮传部尚书盛宣怀旧照挤兑先在上海开始。盛宣怀在上海坐镇,自然把声势搞得很大。上海挤兑发生之时,胡雪岩正在回杭州的船上。此时,德馨任浙江藩司。德馨与胡雪岩一向友好,听说上海阜康即将倒闭,便料定杭州阜康一定要发生挤兑。他忙叫两名心腹,到库中提出二万两银子,马上送到阜康。杭州的局势尚能支持,上海那边却早已失控了。胡雪岩到了杭州,还没来得及休息,又星夜赶回上海,让总管高达去催上海道台邵友濂发下协饷。邵友濂叫下人假称自己不在。胡雪岩这时候才想起了左宗棠,又叫高达赶快去发电报。殊不知盛宣怀暗中叫人将电报扣下,左宗棠始终没能收到这份电报。第二天胡雪岩见左宗棠那边没有回音,这才真的急了,亲自去上海道台府催讨。但这一回邵友濂真的去视察制造局,溜之大吉了。
胡雪岩此时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产押了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够捱过挤兑风潮。不想这次风潮竟是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银行早已经人山人海,银行门槛被踩破了,门框被挤歪了,都无人来管。胡雪岩这才明白,是盛宣怀暗算了他。不久,一代红顶巨商胡雪岩在悲愤中死去。
胡雪岩死后,盛宣怀少了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从此事业更是蒸蒸日上。
盛宣怀面对胡雪岩这样的强敌,如果采用慢战的战术,胡雪岩可以应付裕如,绝不会破产。所以他采取速战法,抓住胡雪岩的要害,突然出手,使胡雪岩的现金流通一时中断,导致偌大的基业突然崩溃。
(二)最大的法,是关键人物的看法
做大事,要拿大资源,这是一切官商的潜规则。盛宣怀当然也不例外。
盛宣怀博得老佛爷的欢心,是有一定的不可测的因素的,即运气。
这运气来自于一纸药方,一纸由一名不得志的也不懂医学的幕僚开出的药方。
这位幕僚名叫张成昭,刚中了秀才,科举就被废除了。这就使他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成了泡沫。他当不了工人,又不会种地,家里又穷,眼看就没活路了,只好去投奔老乡盛宣怀。
盛宣怀已经是省部级干部了,哪里会看得上这个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又碍于同乡关系,就干脆收他在府上吃闲饭。张成昭毕竟是念过书的,有理想有报复,一连几个月,天天没事干,吃得也糙,十分郁闷。实在忍不住了,就抖着胆子去找盛宣怀,要一个创业的机会。
盛宣怀一听,有点不高兴了,说:“我知道你老弟有文化,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搞招商、邮电、银行,接触洋人多,会外语才行,你那套之乎者也不值钱了。你要真想干事,先得从头去学ABC才行。”
这番话把小张弄得灰头土脸的,小张半天才吭哧吭哧地说:“我知道自己外语不行,也没指望进大公司当白领。我就是想麻烦您帮帮忙弄一张中医执照,我想去开个诊所,也省得在这里白吃白喝。”
盛宣怀继续羞辱他:“你能下棋作诗我是知道的,可是你哪一天念过医科了?要给你在上海弄个开业执照倒容易,可万一你哪天犯了医疗事故,我倒还要负连带责任呢!”
小张更加沮丧了,可怜巴巴的样子。盛宣怀有点恻隐之心了,就拿出一个方案:“这样吧,我开的那家医院,正好主治医师经常生病,实在照应不过来,你就到那里帮帮忙吧,也能学点临床经验。再说那儿是公益性质的,免费看病,出了事,患者也闹不成。”
小张想这样总比待在盛府吃闲饭看脸色强,就去了。
数月无事。有一天,盛宣怀从北京开会回来,心里很不爽。这次进京,慈禧太后特地单独召见了他,闲聊时,说自己凤体欠佳,就问盛宣怀能不能再推荐个神医。
“再”字表示以前推荐过一次。原来,数年前,盛宣怀推荐过名医马培芝为慈禧看病,那一次马培芝虽碰巧将太后的病治好,获得了很大的名声,还出了书,可现在马已经去世了。
盛宣怀正郁闷着,正好这时小张来交流思想。盛宣怀就和他谈起这件事,并顺口问小张有没有能耐配点补药对付一下。小张这人,出生牛犊不怕虎,竟当真答应了。他想,连几个丸药的方子都开不出,能算个医生吗,我要露一手打个翻身仗!盛宣怀见他答应了,反而还不放心了,只好再三叮嘱他:用药要以调理为主。宁可没效果,也不能让太后感到有丝毫不舒服,万一责怪下来,咱俩的脑袋就埋地底下了啊。
小张回医院后,他想慈禧已经老了,性方面的爱好应该早没了,那无非是滋补调理而已。于是就参照一些现成的药方,配制了一料补药,起了个看上去很幸福的名字——“回春万寿丸”,再配上豪华包装,由盛宣怀送京进贡。
慈禧太后一见这药名,好听,心里就有了三分欢喜,就按方服用了。也许是药还不差,更可能是加上一点心理作用吧,慈禧觉得服药后精神比过去好了不少。于是,芳心大悦,立马要见盛宣怀,询问药是谁配的,并准备亲自召见这位名医。
这一下把盛宣怀吓慌了。他想,要是真让张成昭见太后,万一三句话一问漏了底:原来开方的并非世代名医,而是一个不第秀才出身的“三脚猫”郎中,惹得太后震怒起来,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于是他只得胡诌开方的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医生,派人去请他开方时,已因年老多病卧床不起了。幸赖太后洪福,才能开出这张药方。如要他进京,谅已没有这种福分了。至于要他呈出这配料的药方,看来是能办到的。
于是盛宣怀便匆匆回上海找小张商量。小张听到这个出乎意外的消息,真是又喜又惊。他想,如老老实实将原方送去,上面不过是几味滋补调理的常药,即使有些名贵的药材,但从宫廷看来也极平常,这样反为不美,看来还得弄些玄虚才好。于是他就遍翻典籍,找出几味陆上罕见、产于偏荒海岛的药材,作为该丸配制中的主药。慈禧太后看到药方后很高兴,表扬这位医生知识结构广泛,一高兴,就把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小岛赐给盛宣怀了,供采药之用。
盛宣怀靠了这位“三脚猫”郎中,获得了老太婆的欢心与厚爱,傍上了最大的政治靠山,还得了份意外的产业,不能不说是运气!古龙的小说屡屡强调“不要得罪三种人”,其中就有运气特别好的人。但是,我们怎么能知道谁会有好运呢?看来,平时为人处世,还是谁都不要轻易得罪的好。
(三)局面做的越大,态势就越稳定
盛宣怀是公认的大买办。买办并不稀奇,鸦片战争前后到解放前的一百多年里,大大小小的买办,成千上万,盛宣怀资历最老,地位最高,财富最多。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条极其重要,那就是盛宣怀有规模经济的意识。对于商人的财运来讲,头脑实在是一个制胜的高地。
规模经济如同航空母舰,大了才平稳,才安全。盛宣怀的投资很多,很分散,这就如同股票一样,可以分散风险。一支跌了不要紧,一百支跌了也不要紧,只要大盘在涨,就有钱赚,何况,他还是内幕消息拥有者。官方统计,在洋务派掌握的轮、电、煤、纺四大企业中,盛宣怀直接管理的有三个。在出任邮传部右侍郎时,该部主管的铁路、电报、航运、邮政事务中,前三项都是盛宣怀所创办的,而且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信企业、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第一条南北铁路干线、第一家国人自办的中国通商银行、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等等,作为中国当时最大的工商业资本家和全国首富,盛宣怀享有“商父”之誉,实不为过。
北洋大学堂原址在当时,清政府当权者也都给予了盛宣怀很高的评价。李鸿章自不必说,屡屡向朝廷推荐:盛宣怀必能干济时艰,为国大用;洋务派的首领人物张之洞也称赞盛宣怀是通晓“官法”“商业”和“洋务”的能人;甚至连慈禧太后也曾说过:今日看来,盛宣怀是不可少之人。所以,在仕途之上,盛宣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