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清点人数,不论大小,就当作清点死人一样!从少年到老年,整四十年,我作水手在这运河上,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风暴,或是象它起风时这副模样!〃
于是掀下船去一桶铁钉,再扔掉三个铁砧,还有四捆黄麻口袋,两百磅骨胶皮胶,两袋玉米,四袋小麦,一头母牛,一箱书,一把小提琴,拜伦爵士的作品,一把木锯,还有一头老母猪。
弯道!弯道!出现了危险!
〃加油!——稳着——一定沉着——好!——左满舵,多林吉!向背风打舵!豁,让头骡向左转!——船尾向右!逆风行驶!——把船头迎着风头!有个农夫搬出木板,——
(突然间来了灵感)——
他把木板搭在船上,畏惧地悄悄离开岸边。
受难者一个个惊奇不已,老舵手站在最前面;
霎时间便恍然大悟,默默无言地登上河岸。
第五十二章
因为我希望在这一章中谈谈有关银矿的情况,读者听了这明白的警告,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跳过这一章不读。1863年那一年,可以说是〃繁荣时期〃发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的年代。弗吉尼亚挤满了人群车辆,那个地方看起来就象个大蜂窝——只要人的视力能够穿过夏日常刮起的那种浓雾一样的碱尘,就会看到这种景象。关于这种碱尘,我要说,只要你赶在它中间走十英里,你和马身上就会裹上两毫米厚,好象穿了一身淡黄色的制服,马车里面就会落进三英寸厚的灰,这是车轮扬进去的。化验员用的精密天秤密封在玻璃罩中,然而,这种灰尘是那么细小,看不见摸不着,还是钻得进去,弄得那些天秤也不灵了。
投机猖撅,无法无天,不过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实业。全部物资一部分由驼马队翻山越岭从加利福尼亚运来(150英里),一部分由大马车运过来,那长长的拉车的骡队每一套就是一个大队,有时候,那浩浩荡荡的混合牲口队延绵不断地从弗吉尼亚直拖到加利福尼亚。在横穿内华达地区的沙漠时,它卷起一条蜿蜒的尘土的长蛇,使这条长长的运输大道更加清晰可见。这一百五十英里路程,运小件货物的马车运费是每吨两百美元(驿车运送的直达快件也是同样的价格),大件每吨一百美元。弗吉尼亚有家公司每月收到一百吨货物,每月付出运费一万美元。冬天运费还要高得多。所有的金银块都制成条状由驿车运往旧金山(每条大约有两个生铅锭那么大,依含银量的多少,价值一千五到三千美元),它的运费(大批货物)是它的内在价格的百分之一点二五。因此这些金银锭的运费大约是平均每锭二十五美元以上。小宗货物是百分之二。每天通往各方向的驿车有三辆,我曾看见三辆驿车载了一吨金银条,我还不止一次看到过三辆驿车运走了两吨货物。话说回来,这些都是特殊情况。两吨银块大约有四十条,运费是一千多美元。此外,每辆马车通常还载一些普通小件,也捎带十五到二十个旅客,每人二十五到三十美元。弗吉尼亚城的威尔斯·法戈合营公司随时都有六辆驿马车在外面跑,是个既重要又赚钱的买卖。
在弗吉尼亚中部和金山下面,有一条两英里长的巨大科穆斯托克银矿脉…一它那岩壁间的矿砂达五十到八十英尺厚——有纽约的某些大街那样宽。我想请读者注意,在宾夕法尼亚,一条仅有八尺宽的煤矿脉就被人们认为是极丰富的了。
弗吉尼亚地面上是座房屋林立、街道纵横的繁忙城市。在它下面,也是一个繁忙城市,一直深入到地底,在这里,众多的人群在错综复杂的坑道迷宫里川流不息,在闪烁的灯光照耀下来来去去,在他们的头上,耸立着巨大的支架网,分别支撑着窄巷似的科穆斯托克矿脉岩壁。这些圆木有人体那么粗,这些框架向上伸去,在昏暗的光线中,没有人能看到它的顶。这就好比通过一付筋骨剔得干干净净的巨大的骷髅架往上看一样。请想象这种两英里长、六十英尺宽、比美国任何教堂塔尖都要高的框架。请想象一下这宏伟的格子结构伸到百老汇,从圣·尼古拉大街拖到华尔街,七月四日国庆节,参加庆祝的人群都变成了俾格米矮人,在它上面游行,他们挥舞的旗帜在三一教堂的尖顶上空高高飘扬。你也许能够想象到这些,但是你难以想象出那一片浩翰的支撑木的费用,从华休湖对岸的松林中伐倒,以骇人听闻的高价运费拖过达维森山,锯成方条,放下矿膛,在那里安装起来。二十笔巨额财产也顶不上这些最大的银矿中的一个。西班牙谚语说要个金矿〃开〃个银矿,这话很对。一个拥有一座银矿的乞丐要是把它卖不出去,那他就穷得可怜。
我把弗吉尼亚的地下说成是座城。古尔德——卡利矿仅仅是那下面许许多多矿中的一座;然而,古尔德——卡利矿那幽暗的坑道街市总共还只有五英里长,共有五百矿工。全部加起来,那地下城市约有三十英里长的大街,五、六千人口。直到今天,有些人还在弗吉尼亚和金山一千二百至一千六百英尺深的地下工作,地面的主管通过铃声信号向他们发出指令,就象我们报火警一样。不时有人掉进一千英尺深的竖井。在这种情况下,例常的处理办法是进行调查。
要是你想看看这种矿,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走过一条约半英里长的平巷,也可以坐上小吊车,象飞镖一样射进竖井。那就脚朝下象从一座空荡荡的塔筒中落下去一样。到了坑底,点上一支腊烛,慢慢地穿过巷道,那里有成群的人在挖掘,爆破;你会看到他们运上满车的大石块——银矿砂;你会从那些石块中选取一两块样品,留作纪念;你会赞叹那个支架构成的骷髅世界;你会常常觉得你被埋葬在一座山下,离地面有一千英尺;在矿的底部,你会攀登那无穷无尽的,直上直下的梯子,从〃一条巷道〃爬上〃另一条巷道〃;到最后你的腿实在拖不动时,你可以躺进那象半倒立的阴沟一样的〃斜坡〃里的一辆小矿车里,被拖上去见到天日,觉得你似乎是爬过了一口没有尽头的棺材。到了顶上,你会发现一群忙碌的人正在接收升上来的矿车,把矿石从升降机中倾倒进排成长串的每只能装六吨的大箱子;在这些箱子的下面,一排排的马车从箱子的斜槽与活门里装载矿石,大队马车满载着值钱的货物正沿着大街浩浩荡荡地开往炼银场。这样,一切就〃完毕'了,你也回到了地面。你绝对不必再下去,你把什么都看过了。如果你已经忘记了怎样处理矿石,炼出银锭的过程,要是你乐意的话,可以翻回去,再读一读我在爱丝梅拉达那几章。
自然,这些矿井的有些地方偶尔也会坍塌,这时,就值得冒险到井下去察看一下一座下坠的大山的压力发出的粉粹性的威力。我曾经把这种经历发表在《企业报》上,现在从中摘录一段,以飨读者:
在坍塌的矿井中的一小时——昨天,我们到奥菲尔矿中去看了那场地震。我们无法从那漫长的斜坡里下去,因为有许多地方仍有可能坍塌。于是,我们穿过一条长长的坑道,到了奥菲尔矿本部上面的那座山上,然后爬过一连串的梯子,从第一层巷道下到第四层。我们插过一条小平巷,来到了西班牙生产线,再通过五座没有毁坏的支架,就看到了地震的结果。这里简直是一片前所未见的混乱——大片的泥土和破碎的木头杂乱地堆在一起,几乎没有老鼠钻得过的缝隙。顶上还不时掉下泥土石头,一根早些时候还支撑着其它撑木的木头,这时已经被压倒,脱了节,表明那巨大的泥土的坍塌还在继续进行着。我们是在奥菲尔〃北矿〃那个地方。回到了地面,我们走进了一条通向〃中央〃矿的坑道,想进入奥菲尔主矿。在这条坑道中下了一条长长的斜坡,插过一两条小平巷,然后降下_一条深深的竖井,就来到奥菲尔第五层巷道。从一条侧巷中,我们钻穿过一个小洞,又来到了地震的中心——泥土和碎木头混合在一起,丝毫不顾美观和对称。第二、三、四层巷道的大部分已经坍塌,完全毁坏——后两层是在前晚七点钟时毁掉的。
在第五层坑道北尽头附近的转盘处,两大堆泥土从第五层坑道里涌出来,从支架的样子看来,似乎还会涌出泥土。这些横木都是很结实的——十八英寸见方;先是一根木头横放在地上,两头再安上两根垂直的支柱,支撑着另一根水平的横梁,就这样一直向前排去,象窗格子一样。那从上到下的重量足以把那些粗大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