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体是自性,在哲学里面讲就是宇宙本体,我们佛法讲诸法实相。就是一切现相的真相你通达明了之后,业就亡了,那就觉了,就是觉后空空无大千。你迷了真,真就是体,迷了真体,业自自然然就现起,它就会起来,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迷真业起。佛今天教导我们,总的目标就是达体业亡,十法界是梦中,你能够达体业亡,你就从梦中醒过来了,觉后空空无大千。
「此十行颂中」,我们前面读过了,「义分为三」,每位大德他们分段落都不一样,长者分得比较简略,清凉大师分得很细。他这是三段,第一段是「科颂意」,第二段「释菩萨名」,第三段「配随位因果」,这一品经大概都是这个分法,所以他分得比较简单。「一科颂意者,初两句,是叹果报由行生,次两句,叹业体本真,本无所有」,这是第一首颂,我们应当要记住,第一首我好像讲了四个小时还是六个小时。
「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这就是十法界,尤其是六道的真相;第三句说「作者无所有」,就是作者、所作都不可得,「诸佛之所说」。这就是业体本真,为什么它无所有?无所有就是真性,真性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有一物不在,自性变现的。这个很难懂,我们一再用古德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但是你没有看到这个事实真相,都还很不容易体会。我是有这么一个缘分,我们有位同修他做首饰,做这个行业。他做首饰不是真的,是假的,但是假首饰比真的首饰还要美,做得真好看,它是镀金的,它不是纯金,是镀金。镀金的,你看到这新的东西跟真金的简直分不出来,只是分量比真金的要轻一点。
我去参观他的样品展览,一万多件,一进那个地方,琳琅满目,没有两样是花样相同的。我一进到那里面就想到古人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亲眼看到了。相千差万别,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相怎么来的?相是金做成的,我们不管它是镀金,还是纯金,就用一个金,金是它的体。那我们要问,真体在哪里?真体就在相上,我们要说真金在哪里?随便拈一个器都是真金,这就见性了。性上没有染污,性上没有分别,性上没有执著,性上没有起心动念,就是没有无明。
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这是真性,但是真性为什么变质?因为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就把真相变成了妄想,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说相随心转。佛在经教里讲得很多,「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从心想生是讲十法界里头,这不是一真法界。由此可知,我们的念头善,就想善,念头善、言语善、行为善,善的果报自然现前,这个道理你要懂。我们很想我们的相貌很庄严,人家看到之后生欢喜,有没有办法把我们的相貌变得很美?有,不要去整容,整容那是愈整愈糟,愈整愈丑;从心、念头,善念!善心、善言、善行,你的相貌善,你的体格善;体格善就是健康长寿,就不容易衰老,你就会主宰你自己的一生,为什么?从心想生。
不要想恶,你想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你的相貌愈来愈难看,为什么?心想的。想别人就是想自己,你想别人难看,对别人影响只有三分,自己影响七分,这是我常常讲的,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吃的亏太大了。你看到每个人都好,每个人都善,你自己的善扩充快速,自己善的形色圆满。所以相随心转,算命、看相的人常说相随心转,心善,你的身体、相貌善;心恶,你的相貌、你的身体都会恶,一切法从心想生。
所以业体本真,本无所有,这是诸佛所说,你从这个金跟金器的比喻你就恍然大悟,一点疑惑都没有了。质是真体,真体是本无所有,它不是物质,遇缘现行,虽现行,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相是幻相,不是真相,这是第一首讲的。
「已下九行,一行一颂,举喻显法,达法无业,法业无二,由行不同,如文可知」,这是后面的九首颂,我们都读了。很难得,长者给我们做个总结,结得太好了。九首偈里说什么?就说这桩事情,叫你通达法无业。为什么?每一行都说业性亦如是,你通达明了,法没有业。「法业无二」,这个法就是体,业就是事、就是相。我们用金作器来比喻,法就是金,业就是器,你见到黄金,你就不著那个金器的相。我的目的是要黄金,随便是什么样的器都可以,都能接受,没有分别,我的念头只认识黄金,那就是认真。进一步告诉你法业无二,金即是器,器即是金,金跟器是一不是二。
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法性,这个法是讲法性。依正庄严是什么?我们称之为法界,法界是讲业力变现出来的,它的体是法性,法性跟业相无二无别。法性在哪里?哪一样不是!所以「由行不同」,行是行业,你的念头是唯识所变,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每个人妄想分别执著不一样,所以变现出来的东西就不相同,你感受不一样。这是总结这个经文。
第二段「释菩萨名」,就是宝首菩萨,解释他的名号。「明此信位,达业即法体,不复有业,名之法宝」,我们知道宝首,宝首他的名号从哪里来的。你看看佛家讲法宝,一定是达业即法体,还有没有业?没有,见到性,业就没有了,这叫法宝。「以此法宝益生,为信首故,故名宝首」,宝首是从这么来的。我们自己得到,自己明白了,要帮助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还没有开悟。所以,佛在大乘教里头无数次的赞叹,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法布施。乃至於法布施里头四句偈,就是一首偈,一首偈布施的功德超过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为什么?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你不能开悟,你没有办法离开生死轮回。这一首偈你要是真正悟入了,特别是《华严经》上,字字句句都是讲到明心见性,你在这一首偈恍然大悟,无量劫来生死轮回你就脱离了。你说这个功德多大!这决不是大千七宝能够相比的,所以称他为宝首。
「明此方是北方」,这是从配方位,北方是上方,上方是老师的位子,「是师位,以威仪轨则利众生」,所以佛号叫威仪智佛。你看看你怎么样帮助众生?你自己要做出样子出来,以身作则。你已经悟入这个境界,你就是觉悟的形相,你跟世间人观念不一样,你的看法、讲法、做法跟普通人绝对不会相同,普通人对於事实真相迷惑,你完全了解,通达了解。首先一个不一样在哪里?真诚,你决定没有虚伪;第二个不一样的,是你一切都放得下,你不会执著,当然更不可能跟人家竞争,不可能的。你日常生活受用自在,这里面有修德、有性德,真的是性修不二。你没有忧虑,你没有牵挂,为什么?你没有得失,世间人得到就欢喜,失掉就很苦恼,你没有得失。得失是个抽象概念,不是真实的,实在讲,你现在已经有得,真正得了,得什么?见性!你真正能够得到是业即法体,你得到这个。这是什么?这大乘教里常讲的不二法门。不二是什么?一真!你得到的是一真法界。
《华严》好,经长,这个地方你不能悟入,后面还有,每一品经文、每一章经文都是你悟处,看你在哪一章、哪一品里面大彻大悟。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利益功德真的是无量无边,无与伦比,没有任何能相比的。所以这是名号,代表的佛,佛号就叫「威仪智」,为什么?你要做出样子给人看,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为人演说」,演是表演,时时刻刻你要做一切众生最正确生活、最幸福美满生活的样子。你要把样子做出来,你让他看,一次、两次他没看出来,时间久了,他就看出来了。他看出来,就有所感动,慢慢他也觉悟,他要跟你学习,他要向你请教。
所以佛法里头教学,不招生,你看这一部《大藏经》,你看到什么时候佛招生?不但佛没有招生,孔老夫子当年也没有招生。学生怎么来的?自自然然来的,他怎么来的?看到你的威仪,看到你的形相,自然生起恭敬仰慕之心,来向你学习,这是德行感召,不是用言语文字,贴个招生广告,不是!如果要是言语招生或贴个广告招生,这在儒、佛都讲傲慢。为什么?你还觉得「我可以教你,我是你的老师」,你还有个念头为人师。圣人不敢为人师,诸佛菩萨不敢为人师,我们尊称他为本师,他自己没有称他是本师,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平等法,没有高下,觉悟的人知道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