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都是在分真位。分是部分,真是真实,绝对不是假的,那是真正的菩提心,究竟圆满只有一位,这是修学大乘的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把菩提心说成五句,这是为了方便起见,大家好懂。
  我们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如果你真的发了,念念与这个相应,恭喜你,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你超越十法界;不但是六道,十法界都超越了。真诚没有一丝毫虚伪,也许你说我心真诚,我一点虚伪都没有。你那个「一点虚伪都没有」就是虚伪,这话怎么说?起心动念就虚伪,你已经起心动念了。真心是什么?真心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是真心。所以,难!六道里头没有,十法界里头也没有。这个真心就是说你真正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超越十法界,你是华藏世界的初住菩萨,发心住。
  真诚心里面自自然然本来具足清净,一尘不染,本来具足平等。你想想看,你执著没有了,执著没有就清净了,分别没有就平等了,清净、平等心里面流出来是真正的正觉、慈悲。你还有分别,就没有平等;你还有执著,你就没有清净。诸位要晓得,菩提心里头五个,一个没有统统都没有,一个有统统都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有清净,你决定有真诚,一定有平等,一定有正觉,一定有慈悲。你有平等,你一定有清净,一定有真诚,有正觉,有慈悲,有一个统统都有;一个没有统统都没有,这个要知道,千万不要产生误会。我们今天?我们今天学,认真努力的学!怎样才能学得有一点点像?相似位我们做不到,观行位就是有一点像了。你要不能放下,你做不到。
  所以,我常常讲对於世出世间法要看淡,不能看得太浓。特别是什么?人情世故要看得淡薄,是非、利害要看破。看破你的心就定了,不再向这些东西去攀缘了。修行在哪里修?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学著看不惯的我看惯了;听不惯的,我现在也能听了,不再计较,不再执著了。这桩事情印光大师有个秘诀,大家也都晓得,但是不会用。印光法师他自己怎么修?怎么教人?把「死」字贴在额头上,我就要死了,我跟人还有什么好争的?还有什么过不去的?不再分别、执著,我马上就要死了。他用这个方法。
  苏州灵岩山寺的关房,我去看过,他关房一个小佛堂,一个人用的。只有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不高,一张小桌子。佛像后面写了一个大字,他老人家自己写的「死」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对於世间一切法万念俱灰。你看他接众,无论什么人去看他,真正是一片慈悲,真诚的关怀,发自内心的教诲。所以见他感受他摄受力量之大,你不能不服,一丝毫虚假都没有,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这首偈前面两句,『众生无智慧,爱刺所伤毒』。清凉大师说这两句是「所为,谓无明造业,爱能润业,故生死无穷,如泥中刺,不觉其伤,如疮中刺,为其所毒」。无明,这是把根本指出来了,无明就是「无智慧」,智慧就是光明,明是智慧,无明。本来是明,现在不明了,这是什么原因?佛在经典里头常常比喻说,把心比喻作水,水本来不动,不动就是智,不动就是佛,所以叫做不动智佛,那是真心。现在怎么样?现在动了。动不是心动,心要是动了,心就不能叫真心,心性永远不会动。动是什么?动是妄念,这个妄念叫识。所以世尊在《楞严经》里面举例子给我们讲,他举眼,眼的见性,见性就是不动,见性就是不动智佛。在耳根,闻性,闻性是不动智,六根的根性是真心,是不动智佛。
  所以讲第一念,我们睁开眼睛看外面一切色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时候还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时候叫佛知佛见。你用的是什么?用的是真心。见的外面?见的外面是色性,不是色尘,见的是色性。第二念起来,麻烦了,第二念起来,起心动念了,一起心动念,这真的就没有了,就好像水起波浪了。起波浪也能照,产生错觉,真相没有了。错在哪里?错在你分别,错在你执著,分别执著又引起你的烦恼习气,引起你七情五欲、贪瞋痴慢,把你这些烦恼统统勾引起来了。这就是第二句「爱刺所伤毒」!七情伤你,贪瞋痴慢,毒!根本就是你没有智慧,你的智慧失掉了。所以真正用功的人,用什么功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首先学什么?学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那个难,你学不到。
  法相宗教人转识成智,从第六、第七转,第六是不分别,第六意识就是分别,第七识就是执著,我现在不分别,不用第六识,不执著,不用第七识;不分别叫妙观察,就是文殊菩萨,不执著就是平等性,普贤菩萨代表的。你看看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你只要前面两个转了,第五跟第八自然就转了。转第八为大圆镜智,无所不知,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所作智观世音菩萨代表,千手千眼,眼到手到。佛菩萨在哪里?真的就在自己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谁是不动智佛?所有一切佛统统都是不动智佛,他要动了就不能叫佛了。毗卢遮那是不动智佛,阿弥陀佛是不动智佛,释迦如来是不动智佛,哪尊佛不是不动智佛?统统是。
  我们要知道,修什么法门都在自己起心动念之处,不在外面。外面所有一切设施,这些形相都是表法的,都是提醒你的,叫你时时刻刻回归自性,从实质上真修,不在形式上。我们学佛如果连这个意思都不懂,你叫白学了。学一辈子,妄想、执著越来越严重,果报还是三途地狱,只是阿赖耶里头落个佛法种子而已,你没有修!天天念佛,天天拜佛,天天诵经,天天做法会、做佛事,你没修。怎么说你没修?你自己认真去反省、思惟,你自私自利的念头有没有?贪瞋痴慢的念头有没有?是非人我的念头有没有?嫉妒、障碍的念头有没有?贪图享受的念头有没有?如果还有,你没修,你要真修,这个东西统统没有了,你所显示出来的全是正面的万德万能。前面我们所举的,夫子的五德「温良恭俭让」,你有,自然露出来。佛法里头净业三福、十善业道、六和敬、三学、六度、四摄、十愿,自自然然露出来,没有一点勉强,没有丝毫造作,这是真的,这是你有修行。
  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桩事情不习惯,斤斤计较,烦恼习气时时刻刻起现行,你没修!你没有智慧,你的「爱刺」一根也没拔掉。爱是用个比喻,唯识经论里面跟我们讲第七识末那,末那是我执,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四大第一个是「我见」,《金刚经》上讲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说一个我见,所有的这些错误的知见都在里头。第二就是「我爱」,爱是七情五欲。第三个是「我痴」,我痴就是没有智慧。第四个是「我慢」,贡高我慢。我见、我爱、我痴、我慢,这四大烦恼与生俱来,生生世世常相随。要破我执你就晓得,从哪里破起?就是破这四大烦恼,你对这四大烦恼逐渐淡薄了。
  头一个对於自己的身的执著轻了,对於身不执著,身外之物当然你就看得更轻,不放在心上。你的家亲眷属,你的财富,你的地位,你的权力,你的财产,都不放在心上了。那是什么?那是身外之物,连身都不执著,何况身外之物。这样你才能随缘,你不会攀缘。随缘你就自在,你才能学佛,上随顺诸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下能随顺一切众生,和光同尘。随顺一切众生,这里面完全是用智慧、用慈悲心。有缘,什么叫有缘?有缘就是他能信、能解、能行,有缘,要教他,帮助他回头。没有缘,没有缘他不信,你给他讲他也不懂,他也不会去做。怎么样?惠能大师给我们讲得好,合掌令欢喜。见到他笑眯眯的,点点头,阿弥陀佛!给他种善根。他就是造五逆十恶,也是笑眯眯的,阿弥陀佛!种善根,这叫普度众生。没有善根的人给他种善根,有善根的人帮助他增长,已经增长的人帮助他成就,那你就是菩萨;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所以前面这两句说,众生菩提心失掉了,菩提心是真心,迷失了,就是起了无明。注解里头说得好,「无明造业,爱能润业」,这个爱是贪心,贪而无厌,所以生死无穷。众生沦落在六道,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不能够超越,原因在此地。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