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学习,那个在家居士是你老师,我们称老师称和尚。
  和尚,诸位要知道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也称和尚。这个大家听到就要奇怪,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看看孔德成先生,这是孔老夫子的后代,在台湾他是奉祀官,他送给李老师的题辞,我们就看过,落款是「雪庐大和尚」,雪庐是我们李老师的别号,他称李老师称大和尚,一点都没错。所以,法师、和尚不分在家出家,阿闍梨也不分在家出家;如果讲比丘、比丘尼,那一定是出家人,这个在家人不能称。你讲经说法,居士身讲经说法,那是法师;你传道、传教,那你就是和尚。和尚是印度话,阿闍梨也是印度话,它的意思,和尚的意思是亲教师,就是直接传法给我的,我对於这个人就称和尚。我的佛法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的,李炳南老居士跟我的关系,我称他作和尚;出家这些大德,你没有教过我,我没有跟你学过,我跟你没有这个关系,我不称你和尚。
  所以称你和尚,你是直接教导我的老师,你没教过我书的,我不称你老和尚。所以像现在在大学,大学里面直接教导你的两个人,一个是校长,校长虽然没有上过课,他主持教育政策,你要学的哪些课程是经过他核准的,聘请哪些老师来教也是他聘请的,所以他是和尚。在学校里面,譬如在研究所的指导教授是和尚,直接教你的。不是这种关系不称和尚,不称和尚称什么?称老师、称阿闍梨,不见得他是教我的。这个称呼有差别。和尚称呼是最亲密的,真的是师徒,古人讲的师徒如父子,直接教导的。直接教我的,我是出家人,直接教我的是在家人,他就是我的和尚,我对他的尊敬跟对佛一样,你才能学到东西。如果一看,他是个在家人,我是出家人,那你就比我矮半截,你还能学到东西吗?印祖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要晓得师道,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你要懂这个道理。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弘扬佛法是有教无类,他的学生们到处讲经说法,四面八方都去,不是只有一个中国。可是大乘佛法在中国生根,其他地方传来没有多久,以后都没有了、都消失了。为什么能在中国生根?中国的文化对它大有利益,中国利益是孝亲尊师的文化。这在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讲孝亲尊师已经讲了两千多年了,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所以说这块土地就非常适合它生长。它到中国来之后,真的,茁壮、开花、结果,超过印度太多。
  佛教在中国吸收了儒家的文化,吸收了道家的文化,儒家也吸收了佛教的文化,道家也吸收了佛教的文化,三教彼此互相融入,成为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就是个多元文化,我们一定要了解。所以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是许许多多不同的族群结合的,不同文化融合的,我们没有排斥,都是彼此互相尊敬。今天全世界讲安定和平,难怪英国汤恩比博士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英国人讲的,在日本讲的,跟池田大作博士讲的。我在日本提了这个话,日本人都熟悉,都非常亲切。
  维摩早就成了佛,以居士身示现,所以当时两尊佛住世。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用什么身,维摩是用长者身,长者居士身度化众生。这是说明,虽然出家了,我们的道德学问不足以为人师,还要学习,还要向人求学。求学不分出家在家,不分男女老少,他的年岁比我小,他真有德行,我也可以拜他为老师。她虽然是个童女,她真的修行开悟,明心见性了,我也应该去依她为师。这是欧阳大师讲,老师第一大,这师道,尊师重道。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
  维摩这个答覆都是教导我们。释迦牟尼佛跟维摩居士,这两个在演双簧,教导我们,你看维摩答的,「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这就是观到实相,实相是事实真相。前际不来就是前念不生,后际不去就是后际不灭。中间?中间是现在,现在不住。为什么?说现在,现在就过去了。这是讲什么?讲三际不可得。这是实相。从什么地方观?从自己本身观,本身如是,佛亦如是,所有一切万事万物,没有一法不如是,你就见到诸法实相,见到诸法实相就是明心见性,你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就是《心经》观自在菩萨常常教导我们,「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三际不可得就是五蕴皆空。《金刚经》上讲三心,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也不可得,跟《金刚经》讲「三心不可得」的意思完全相同。
  一般我们在看古大德注解里面解释这个,过去,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未来还没有来;现在,说现在已经过去了。这个说法是浅显容易体会、容易懂,虽然懂得,实际上你并不懂,真的是似懂非懂,含含糊糊没去深究,深究还是有问题。现在科学发达,我们借重科学来了解这个现相,确实让我们真正能够体会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身还是不容易,我们现在看电视、看电影容易,从这里来看,然后回归来看自身,然后再看外面一切境界,你这么一看法的时候,容易懂得多了。电影的银幕,电视、网路的萤光幕上,这些色相、音声,你仔细观察,它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理上有,事上不可得。所以这个境界,大乘经上常讲,非有非空、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中观论》上讲的。后面他也引了《中观论》,这样你才真正了解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眼前所有一切相,没有一个相不是虚妄的。所以佛菩萨应化在其中,对於这一切相,他了解真相,所以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不会起心动念,那个境界就叫做一真法界。我们不晓得事实真相,以为这个幻相是真实的,以为它是实在的,所以在这个妄相里面就起了心,起心动念。起什么心?想占有,想得到,得到之后又怕失掉,都是在作梦,都是妄想。为什么?你身都不可得,你都得不到,何况身外之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什么东西是真的?灵性是真的,法身般若解脱是真的,法身般若解脱里面的四净德是真的。你没有见法身,没有证得法身,那个「真的」没分,你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生在虚幻的境界里头,正是《永嘉证道歌》上讲的「梦里明明有六趣」。无量劫来你做了个大梦,做到今天还没有醒,还在梦中,还在继续作梦。醒过来的境界,你茫然无知,你不知道,你要知道那个境界,你就醒过来了。你醒不过来。
  《法华经》里面这段比喻,「如法华,不颠倒等」,这段比喻,我就省略掉,清凉大师《疏钞》里面写得很清楚,诸位自己可以参考。《中观论》上这几句话我们读一读。「中论法品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盘,即上半也」。上半就是前面两句,它这一段可以解释,『观身如实相,一切皆寂灭』。「又云,诸佛或说我,或说於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即下半也」。这可以解释下面这一句,就是『离我无我著』。末后一句那是劝我们学的,所以《中观论》上这段文是解释这三句经文,这个要说一说。清凉《疏》里面的注解,注得很详细,诸位可以做参考,我们只看论文。
  「诸法实相」,先要把这个名词定义搞清楚。「法」是佛门里头最常用的代名词,它代表的是什么?宇宙之间所有的一切,用一个字来做代表。这个所有一切通常把它归纳为六大类。一个是「性」,性就是理体,我们哲学里面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也就是整个宇宙万有,包括虚空是从它那里变现出来。外国宗教把这桩事情称为上帝、称为神,说宇宙是神造的,宇宙万有、人都是神造的,都是上帝造的。在佛法里头,佛说的是个「性」,大乘经里面常讲的「法性」,法性能现一切相。相是现相,哲学里面讲的现象,本体现象。这个现相就是宇宙之间森罗万象,包括我们今天讲的各种不同维次的空间,这都是现相。这是性、相。第二对讲理事。无论是什么事都有理,无论是什么理,它一定都有事,理事分不开,理里头有事,事里头有理,会学的人从事上见到理,从相上见到性;事上明理,相上见性。第三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