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器观察出来,佛在三千年前随口就说出来了。
  物质不是真的,缘聚现相,缘散相虽然没有了,但是那些物质没有灭,所以缘聚不生,缘散不灭。物质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不是,刹那生灭。我们前面用很长的时间跟诸位做过报告,几乎生灭同时。现在科学家对这个事情也愈来愈清楚,科学家今天承认肯定物质是无中生有,有还归无,这跟佛法说的就一样。《楞严经》里面讲的物质现象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为什么聚集现的相?佛法讲缘,总的说这个字。细说,《华严经》上讲的无量因缘。任何一法,无量因缘,没有偶然的,没有无因的。所以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通常佛讲缘给我们讲四种,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是把无量因缘分为这四大类,叫四缘生法。佛给我们讲的这些方法,我们要是善於运用,会观察,你才真正观察到宇宙万有的真相。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恭喜你,你就成佛,你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首偈我们没讲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留到下一堂接著再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三九卷)  2004/4/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39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千界偈颂第二首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遍,对对地方:
  【我性未曾有。我所亦空寂。云何诸如来。而得有其身。】
  这几天我到首都坎培拉去参加中国大使馆的一个宴会,同时利用这个机会也参观了国会政府的机构。因为我们空闲的时间很多,在国会逗留了四个小时,承蒙政府官员的接待,我们有这么一个机缘做了很详细的参观。我们也见到公民部长跟以前移民部的老部长,也跟总理打个招呼,因为他们正在开会,没有时间出来接待。我们也参观了这开会的一些状况。这每一次的参观我们都在学习,所以我们总是要记住老师的话、佛菩萨的话(佛菩萨是我们的根本老师),人一生都在学习,一天都不能空过。无论在什么场所,只要你留意,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学就是觉,觉就是佛,学佛就是学觉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觉而不迷。看到善的地方,我们要学习,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如果有,我们要保持,如果没有,我们要学习。看到不善的地方,我们要反省自己有没有;有,要改过、要自新,没有,要记住,希望自己以后永远不会犯这种过失。我们要有这种心态来学习,天天有进步,一天都没有空过,我们的生活非常充实,非常快乐,福慧增长。所以要懂得学习,要会学。这佛法里头常讲善学,善学就是你会学,你知道怎样学习,你也学得很好,没有一法与佛法不相应。我们学佛的人没有离开佛陀,学基督的人没有离开基督,学《古兰》的人没有离开真主,善学,善学这两个字妙极!
  回来,我休养了一天,今天起我们的经照常启讲。我想我的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今天讲两个小时,明天讲两个小时,后天我们就恢复正常,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我们每天还是要照常讲四个小时。这首偈上一次跟诸位讲过,我们今天还继续来讲,因为上一次讲意思未尽。这首偈很重要,从偈子、偈文表面上来看是一个问号。这个问号带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启示。
  第一句『我性未曾有』,我的本性,我的本性有没有?当然有,怎么会讲未曾有?这个未曾有是我们六根接触不到。佛在大经上讲性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寻求的是什么?「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性。所以宗门修学最高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的人就是成佛之人,我们就称之为佛,他不是凡夫。
  性,那很难见,难在哪里?眼看不见,耳也听不到,鼻也闻不到,舌也尝不到,手也摸不到,不但这五根接触不到,你心里头起心动念也想不到,这个事情麻烦。它在哪里?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遍法界虚空界。所以未曾有它不是物质。我们讲的物质范围很大,色声香味触法都叫物质,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六根都接触不到。六根里头的意根,意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想像,起心动念的想像能够缘得到的是识,不是性。《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那个心就是性,这个心跟性是一个意思,唯心所现,就是整个宇宙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产生变化,变化无量无边的法界,我们现在科学家讲的无量无边不同维次空间。这样大的变化,这变化是识。识,我们能想像得到,我们意根能缘得到,但是意根缘不到性,所以说未曾有。这个未曾有不是断灭,不是真的没有。所以这句话的意思你一定要懂。
  『我所亦空寂』。「我」都没有了,它不是物质,那用现在的话说,它是能量,它不是物质,所以说是无我,佛家讲无我,但是大乘佛法又讲常乐我净。所以我们没有深入研究佛法的人,都说释迦牟尼佛说话常常矛盾,你看一会说无我,一会又说有我,到底是有我还是无我?世尊说话绝对没有矛盾,他讲的是事实真相。那么讲常乐我净,常乐我净是真有。常乐我净里面的我,是不是个物体?不是。那个我,也就是讲的能量。所以无我跟这个我意思是相通的,这个话就很难很难懂。所以今天哲学里头都没有办法,哲学里头是讲相对的,有无是相对的,佛法里面有无是一不是二,这东西不好懂。所以我们用现代人这些逻辑,这个思惟的方法,甚至於辩证法,都没有办法解释。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怎么有跟无是一不是二?
  我以前年轻的时候,四十多岁,在台湾主持大专佛学讲座,那时我担任总主讲。有一次我就想到我们应当,这个佛法里头有因明,因明就是逻辑、就是辩证法。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这是哲学专家也是佛学家,我就想邀请他来给同学开这门课。我到他家里去跟他谈,他老人家说:不行,大乘佛法超越逻辑辩证法。他说:因明,佛法重视因明,因明是对中下根讲的,是对初学讲的,到某一个阶段之后,这东西不起作用。我想很有道理。所以他那个时候就告诉我,他说:你们这个讲座不要开这个课。我最后想想他讲的有道理。华严境界里逻辑辩证法统统用不上,因为他讲空讲有是一桩事情。在某一种状况之下,他讲空,那就是从能现能变的能量上来讲,他讲空寂,它不是物质;从能量变成了形相,就是变成了物质,这个时候讲有,有不是真有,所以有跟空是一。有是幻有,所以《般若经》上常常用「梦幻泡影」来做比喻。
  诸位要晓得,大家《金刚经》念得多,你去看看六百卷《大般若》,佛讲这个话总讲了有千次以上。所以这么大部的经,你从头到尾念一遍,它有它的好处,重要的地方,它重复几百遍,重复一千多遍。所以这一部经念完之后,当然你都记不住,但是重要的东西你全记住,它重复遍数太多。在修学心态上、方法上来讲,你看「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话,就是《金刚经》上都讲了十几遍。这一卷里头讲了十几遍,你就想六百卷里头讲多少遍?所以这给你很深很深的印象。那菩萨学佛,从初发心到无上道,实际上讲就是这一句。我要接受,我要保持,我常常要读诵,我要为人表演,那就是说我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有人来问我,我跟他解释。你看不就是这个,这句话就这个意思。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佛教菩萨,从初发心到无上道到成佛,这个事情就是佛菩萨的生活,就是佛菩萨的工作,就是佛菩萨的事业,天天要干。我们现在这几年来提倡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跟这句话是一个意思。而实际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要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八个字来比较,还是佛讲的这一句圆满透彻,彻底。学为人师,我怎么学法?行为世范,我要怎么行?他这八个字里头,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自行化他,他讲尽了。言语,你想想看多简单、多好记!你只要天天这样做,一生受用无穷。不能够契入佛法,就这八个字忘掉了。
  经典上所讲的,我有没有接受?比学的意思还深。他受了,学,学了他未必受,受,是学有心得才叫受。你看持,保持,这个受是契入,契入他能保持。所以他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那就是演这个字。自自然然的,日常生活就是表演,自行化他,我自己这样做,让别人看,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