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春节返新加坡省亲。大包小包,全是託带之物;皮箱纸箱,尽都託送之礼。新加坡地方小,挨户传递,固也没啥。然而就在登机之前,她的顶头上司──大概是校长之类,忽然差了一位工友,送到一个用玻璃宝匣装的细瓷观音像,有半人之高,传言曰:「假使没有困难的话」,「顺便带给某某某」。柏老当时就主张硬塞进行李袋,压碎也好,挤碎也好,反正不是你压你挤的。但女学生不肯,只好像捧一个定时炸弹似的,小心翼翼兼粈牙裂嘴,捧着它飘洋过海。
夫古之时也,交通不便,旅行艰难而且危险,一个人经商在外,或到远地做官(专门东看西看的观光朋友,似乎只有徐霞客先生一人),就如石沉大海,是死是活,消息杳然。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叶,还是如此。《阅微草堂笔记》上就有一则故事,一个河北省人到两千公里外的云南省当县长(知县),该县长得罪了他手下的一名仆人,仆人老爷为了报一箭之仇,就悄悄溜回,宣称县长死啦,没钱运柩,他只好回来求救。呜呼,该县长家,本来贫苦,好容易弄到一官半职,势利眼有厚望焉,马屁出笼,他家才算初享温饱,一听恶耗,势利眼一哄而散,不要说运柩啦,连日子都过不下去,悲悲惨惨,不在话下。三年之后,县长老爷高升知府,派专人送银子回家,全家才大喜若狂,势利眼再重新集合(对那仆人狠狠揍了一顿没有,书上没说)。这桩传奇性的悲喜剧,是一个尖锐的例证,说明从前託朋友带东西也好,带封信也好,不但有必要,而接受请託,也是崇高的助人品德。是以殷洪乔先生屁股,理应打的稀烂。
问题是,自从邮政建立,火车汽车,飞机轮船,连穷乡僻壤,都无远弗届。实在想不通,为啥还要託带两篓柿饼和几件花衬衫?柿饼是不腐之物,衣裳更是不坏之体,用海运寄出,同样可以到达,却存心要把朋友当做牛马。然而最奇异的,还有带信之举,信又是封口的,万一里面谈的是贩毒、绑票、勒索,或其他更要命的政治上的禁忌,一旦「案发」,纵是一百张尊嘴,都分辩不清也。国内航空邮资不过三元,欧美地区航空邮资,不过十二元,并不是沉重的负担,却存心教朋友把筋都跑断。所以柏杨先生虽把柿饼投到淡水河,因理直气壮,屁股可免。至於代他们投邮,更属大慈大悲,还应得奖才对。
事实上,不仅从国内带东西到国外,纵是从国外带东西回国内,灾难同样惨烈。而且也不仅託带东西,还有託买东西,节目更是热闹,跑腿朋友从香港买到后,却在海关没收啦,好吧,怎么交代吧,主顾交给你的是白花花的银子,你却交给他一张没收单或保管单,恐怕三十年交情,立即废於一旦。幸而过关斩将,呈现到他阁下面前,「哎呀,俺不是声明要翠绿的呀,你怎么买墨绿的呀。俺不是说要三十八寸的呀,你怎么买三十九寸的呀」。面色如铁,痛不欲生。跑腿的只好退钱,如果不退钱,三十年交情也准泡汤。但是,惨不忍睹的还在后面,那就是上海式「闲话一句」型的主顾,「拜託,带瓶巴黎最好的香水,多少钱回来照付」。跑腿的立刻就得成为腰缠万贯的大财主,胆敢故意装穷,说「没有钱」,那就是瞧他不起,天理不容。千辛万苦买了回来,主顾一把抓到手里,「克丽丝汀迪奥,就是它,就是它,有眼光,有眼光」。一看发票,花容失色,喊曰:「你说啥,五千八百元,上个月迷死王带的一瓶,才一千八。」要想维持这份友情,就得倒赔四千,而且还成了登记有案,恶名昭彰的诈欺未遂犯。
现在,观光护照开放,人人都可出国,但这种託带东西,託买东西的传统文化,仍炽烈如昔,几乎砸到每一位跑腿朋友的头上。拒绝吧,情断义绝,一旦倒毙街头,狗都不理。接受吧,实在力不从心。每到一个地方,光也不敢观,亲也不敢探,一头就撞进百货公司,一面採购,一面心里嘀咕,不知道称不称主顾的心,满不满客户的意,至於送货到府,更是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好容易万事已毕,又要赶赴下一站矣。
带东西也好,买东西也好,送东西也好,本来是丁点小事,但这些丁点小事,却足使跑腿朋友叫苦连天。这是一种只想到自己,没想到别人的私心作祟。朋友的可贵,在於互相帮助,即令不能帮助,也不要平空增加对方的困难。柏老常听有些人叹曰:「当一个中国人,真是太累。」大累不必说啦,仅只带东西买东西小累,就能累死。
我们盼望的是,每个中国人都应有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的教养。珍惜友情,爱护自己所爱的人。除非必要,不再轻易託人带东西买东西,这是一个开端。呜呼,别把自己的面子,建立在困扰别人的行为上,阿门。
认真检讨自己
──只怪别人掩鼻,却不医治自己口臭,只会招来更大的厌恶。
八○年代第六愿是──自己争气,莫一味把别人怨。
春节之前,一位大学堂女教习,想去美国一游,万事具备之后,签证之日,洋大人把所有证件看了又看,又把她打量了又打量,然后发问曰:「你年纪轻轻,又这么漂亮,而且英文说的比我还好,又是研究的尖端科学,又是富婆。好啦,老奶,我问你,你到了美国,为啥还要回来?」女教习一听,像挨了一记闷棍,想不出怎么会冒出来这种奇异之问,楞了半天,答曰:「我一个单身女子,待在美国干啥?」洋大人曰:「以你的条件,包管一到美国就嫁。」女教习曰:「我未婚夫在台湾呀。」洋大人曰:「你可以解除婚约。」女教习曰:「我在台湾有财产呀。」洋大人曰:「你可以卖掉,把钱汇去。」女教习曰:「我在台湾还有母亲。」洋大人曰:「那更简单,你可以接去。」女教习曰:「我跟学堂的聘书是两年,还有一年满期。」洋大人曰:「中国人的合约不可靠,照样可以一走了之。」女教习曰:「我当然会回来,我爱我的国家,我爱我的祖国。」洋大人曰:「这种口号,我们可听的多啦。除非你能提出使我们信服的非回来不可的理由,我们不能签证。」女教习浑身发抖,狼狈而出。
柏杨夫人也有同样类似的节目,去年(一九七九)她去签证时──最近柏杨先生一有机会,总是提起她老人家「去美国」和「在美国」,有大学问在焉,一则是故意宣传,以光门楣(再过些时,我还要一口咬定她跟卡特总统握过手,对过话,在一起吃过烧饼油条)。二则发生在她老人家身上的典故也特别多,自容易就地取材。呜呼,女教习所有的条件,柏杨夫人一个也没有,天塌啦也不能在美国安家落户,按说签证时应一帆风顺。可是豆腐里也可挑出骨头,洋大人猝然曰:「阿巴桑,看你肚子奇大,定是要赶到美国生产。」老妻正要跳高,洋大人再一瞧,肚子奇大不过一堆废肉,而且阿巴桑也超过生育年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竟没剖腹检查,就让她过关。
这不过是两个并不突出的例证,突出的例证举起来,更教人吐血。到美国观光,是把中国人的钱花到美国人身上,即令不被当成祖宗,至低也应受到欢迎,即令不被欢迎,多少也应受到尊重。清王朝末年,英国一位作家目睹东南亚华侨的悲惨境遇,曾叹曰:「当一个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真是一种苦难。」想不到二十世纪末叶,在台湾自己国土上的中国人,所遭受到的轻视和羞辱,仍如往昔。洋大人认定了在台湾的中国人都崇洋媚外,都千方百计的想一去不归,都不爱祖国,都以做一个美国人为荣,都希望离开自己的祖国越远越好,这种认定能把人气死又复气活。然而,在气死又复气活之后,我们这样「被认定」的中国小民,似乎应该用冷水浇浇头,仔细的思上一思,想上一想。嗟夫,教洋大人产生这种坚强认定的,谁使为之?孰令致之?难道洋大人天生异禀,从娘胎里便瞧不起中国人,一降生便这般认定乎哉?他们在其他国家为啥不如此,而只在台湾如此,对其他国人为啥不如此,而只对在台湾的中国人如此。咦,「看啥客人,端啥菜碟」,徒气别人端的菜难以下嚥,不气自己身无分文,就永远只能陷於气死复气活,气活再气死的恶性循环。柏杨先生有一位女学生,在签证时,洋大人曰:「我们对所有未婚的中国女性,一律拒绝,看你纯洁诚恳,破例一次,请为所有中国人建立一个榜样。」老奶伸脖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