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但是这个方向跟目标,他给我们指定得很清楚,方向跟目标都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就是究竟的佛果,在华严会上来说还在等觉之上,真正的无上菩提。如果从权而论,也就是广义的来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无上菩提,圆教初住菩萨以上,也就是说决定要脱离十法界,绝对不是以脱离六道轮回为目标,不是以这个为目标,是以脱离十法界,这就对了。这个指示通一切大乘教,所谓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通无上道。
但是前面这四个字你要注意,那就是一向专求。八万四千法门,今天喜欢学这个,明天又换那个,那就不是一向专求,那叫什么?多向乱求,无上菩提能不能得到?决定不能得到,为什么不能得到?多向乱求的人,你们想想看是不是叫心浮气躁?心浮气躁生烦恼不生智慧,所以无上菩提他没有分,什么他有分?六道轮回;换句话说,他出不了六道轮回,肯定还是在六道里面打转,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一向专求这句话不但是对无上菩提,它能够通世出世间一切法。就是以世间法来说,你想学一门学问,或者是学一门才艺,乃至於去学一门工巧,你都要一向专求,你才能成就。
以世间法我们来举个例子,今天看到学医不错,因为现在真的年轻人选择学科、选择将来的行业,以什么为目标?以怎样能赚钱,赚钱赚得多。所以我们在外国时间住得久,对外国的情形比较了解。一般年轻人所趋向的行业,第一个是医生,第二个是会计师,第三个是电脑,第四个是机械,你要问他,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学成之后找工作容易,收入也相当可观;换句话说,他总的目标方向(就是指导目标方向的)是个利。哪一种学术、哪一种行业对我有利,什么利?财富收入多,物质生活享受丰足,他没有想到别的,诸位要晓得这跟中国古人的思惟方法不一样。中国在古代,换句话说,两百年前的中国依旧还能够保持著传统的理念。中国人思惟是什么?为祖宗争光,用现在的话说为人民服务,没有想到自己的利益。尤其是读书人,读书人他的目标方向是什么?我想许多同学都能答得出来。读书志在圣贤,他不是以赚钱为目的。想成为圣人,成为贤人,最低限度要成为一个君子,这是从前人读书的目标。至於学而优则仕,仕就是做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公务员,书念得好,有道德、有学问、有见识,出来做官报效国家、造福百姓,没有为自己名利。
在中国,印光大师所推崇的最好的榜样,学而优则仕,范仲淹。范仲淹的官做得不小,文武全才,武官做到了元帅,文官做到了宰相。你看这个人处事待人接物谦虚,他不是在做官,他确实是报效国家,为人民造福。因为地位高,国家给他的俸禄,他的收入就相当可观,可是自己依旧过著秀才时代的生活;换句话说,他并没有拿到国家丰厚的俸禄,我们用现在的话说,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他没有。他把这些钱回馈给社会贫民百姓,没有吃的,没有穿的,他养三百多家,这个事情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慈善救济。他不是贪官,他不会接受别人贿赂,他是拿自己国家给他的俸禄去做慈善事业,同时办义学。贫民当中的儿童有很好天赋的,可以造就的,没有机会读书,他办学校,办学校不收学费,不但不收学费,而且还供给食宿。你来念书,衣食住他都管,都供给你,替国家培养人才,真是个好宰相。行善有善报,你看范家一直到今天,他是苏州人,你到苏州去看,范家世世代代都出人才。
印光大师对范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言语文字里头时时赞叹。他的成就不亚於孔子,孔子是想求一个职位没求到,范先生得到。孔子要是得到宰相的地位,我们相信范先生所作所为,孔子在他之先一定也做到。孔子是实在求不到,这才回家去办学培养后代,就是自己的抱负不能在自己这一生施展,希望留给学生。这也是他没想到的,反而成为至圣先师。诸位要晓得,至圣先师也是个缘,我们可以说夫子的运气好,遇到一个汉武帝,至圣先师是汉武帝推崇的。
汉武帝确实了不起,他的思惟、智慧,雄才大略,确实值得后人尊敬。因为在那个时代,中国经历春秋战国一段长时期的动乱,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要想化解国家跟国家的冲突只有一个方法,统一。诸位要晓得,统一中国的是秦始皇,把诸侯这些国家全部消灭改成郡县,像现在省县制度就是从那以后传下来的,中国统一了。秦始皇虽然统一中国,不知道怎样治国,所以时间很短就彻底失败,被项羽灭了。项羽的武功,太史公也赞叹,也是不懂得治国的方法。真正懂得治国的方法,汉武帝,汉武帝才回过头来想想,两千多年的老祖宗用什么方法治国平天下?用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个道理他懂。所以用什么来恢复社会的秩序,安定人心?提倡教育。
在春秋时代所谓是诸子百家,学说之多让人看到眼花撩乱,到底哪个好?如果这些学派统统都要来学,必然会引起学派跟学派当中的争论,社会还是不能太平。所以汉武帝的决策,诸子百家里面细心去考察、去选择,选择一家就订为国教,我们全国人都学这一家。其他的各家,国家不提倡,那就是私人去学,私人人数很少,这不至於扰乱社会。国家选择的是孔孟,选择孔孟,孔孟的思想。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我们晓得。孔孟思想是继承中国过去两千年的传统,从黄帝到汉朝初年,两千多年的传统。这个教育的中心理念是仁义,仁义跟我们佛门讲的慈悲是同样的意思,仁就是慈,义就是悲。你看我们佛门解释慈悲,慈是带给人快乐,悲是帮助人解除痛苦,所以悲是拔苦,慈是与乐。仁就是与乐,义就是拔苦,用佛法来说,慈悲的教育,跟佛法可以说同一个理念,同一个教学的核心。佛家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这个慈悲,也就是儒家讲的仁义,以种种善巧方便落实在社会各个层面,那叫做善巧方便。佛法的善巧超过儒家,儒家仁义的运用没有佛法慈悲运用那么样的善巧,所以在整个社会影响来说,佛法的影响超过孔孟,特别是佛法影响到民间的深处,到农村极其偏僻地方都有小庙,这是值得我们思惟的,这叫什么?就是此地讲的行圆行。於是中国的教育就有了一向专求的方向跟目标:仁义。
仁义是中国的传统,教学的方法是从家庭,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家庭教育,上行下效。家庭教育最初提倡的是周文王,这个时间就早。我们看到文王的夫人,他的王妃,太妊是文王的母亲,文王的妃子太姒也是了不起,她的儿子武王、周公都是圣人。从什么时候教小孩?从胎教,诸位要知道周家提倡胎教。太妊怀文王的时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端庄,端正庄严,影响胎儿。诸位想想看,文王的母亲,这家族带头,文王长大了,娶了夫人太姒,一定是效法她的婆婆,所以才生下武王跟周公,这就是上行下效。
国君,周朝的君王自己以身作则,他下面的臣子,他国度里面的人民,你想想看会不会效法他?当然之理。人模仿是天生的,模仿就是学习,上面做个好样子给他模仿就是教育。於是世世代代帝王都是以周家的文、武为典范,问题就是自己学得像不像?有的学得很像,有的学得不像,这是另当别论,但是提起文武周公,在中国的社会,旧社会里没有人不尊敬。所以中国这几千年的安定和平靠什么?靠教育,不是靠武力,也不是靠开会。武力只是跟人家结冤仇,冤仇愈结愈深。会议,听听众多人的意见,意见再好,制成政令,没有根。教学有根,人人都懂得仁义,天下哪有不太平的道理?
所以中国教育一向专求伦理道德、成圣成贤,这是一向专求的目标方向之所在。纵然没有这个机缘,古时候失学的人多,有机会读书的人并不多,因为没有学校,学校都是私人办的私塾,塾就是学堂。政府有办,国家有办太学,省有学,县也有学,国家办的这些学校,学生是选拔的,统统是选拔的、是保送的,没有招生。从什么地方选拔的?从私塾里选拔的。选拔的标准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孝亲,第二个是廉洁,你们想到这两桩事情合起来,孝廉,为什么?国家所办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