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比我们现在淳朴多了,我常常感叹,我们这老同修们都熟悉,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来,香港人比现在厚道得多,淳朴得多。
所以我们想一想过去,再细心观察现在,自己心里要明了,里面贪瞋痴的习气很严重,外面诱惑力量这样强,自己要约束自己,我禁不起诱惑不出去,这是对的。六根在六尘境界如如不动,行,那就应当要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哪个地方请都可以到那里去,给人做最好的榜样,这个最好的榜样是什么?决定没有名闻利养。讲经说法对人总是要尊重、要恭敬,一般不收皈依、不接受供养,信徒要求传授三皈,请道场的住持、方丈,请他来主持三皈,我们讲经的法师不做这个事情。
所有供养都要供养常住,一分钱不拿,常住顶多供养法师往返路费,这个往返路费通常我们都不接受钱财,坐车你买往返车票,坐船你买往返船票,就行了。你这才能给别人做好样子,你的法缘就很殊胜,每个地方都很乐意请你。如果你到处接受皈依,到处接受供养,请你的那些道场下次不敢再请你了,为什么?请了你,我的信徒被你拉跑了,供养被你带走了,不请你了。道理要懂。处处要做好样子,想想释迦牟尼佛怎么做的,我学得要跟他一样。
世尊当年在世也是到处有人请他讲经,足迹遍五印度,因为佛那个时候交通都是走路,所以接受的供养就是饮食、衣服、卧具、生病时候的医药,除这个之外,一概都没有。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要学释迦牟尼佛,依教奉行。在今天虽然是接受供养多了,一定要常常想到我们有没有这个德行,能不能当得起?「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总要记住。
第三是「防心离过,贪等为宗」,乞食的时候,我们现在不乞食了,每天接受供养,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增长贪心,喜欢吃这个、喜欢吃那个,不可以。现在我们吃饭也要做什么?要做托钵想,每天三餐饭都要做托钵想,托钵是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选择,在这里头生清净心、生平等心、生感恩的心就对了。
第四个,这就是说你应该要接受,为什么?这是正事,这是良药,我们自己修学要这个身体,我们要办佛事。佛事,诸位要记住,佛经里面常常讲佛事,不是搞经忏、不是做法会。现在一讲佛事,就是经忏、就是法会。佛陀当年在世,佛事是讲经、是教学,他没有别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从来没有做过经忏超度,没有,为什么?饿鬼道需要超度,佛现饿鬼身到他那一道去教化,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人道里现人身,是度人的,不能用人身去度鬼;要度畜生,一定现畜生身,跟畜生在一起。诸佛菩萨统统是这样的,人也不会去度畜生,现人身决定是度人,这不能不搞清楚的。所以佛事是自己学习,这是佛事,自己学习是自觉,教学是觉他。
实实在在讲,佛教跟现在学校教育完全相同,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做的是教学,讲经三百余会,我们现在讲办活动,办教学的活动,那个会就是办活动。一生当中三百多次,四十九年里面办三百多次,每年办很多次。这个活动规模有大有小,时间有长有短,不一定,我们今天在《大藏经》里面看到,大的活动时间就很长。也不一定在一个地方,你看像《华严经》,《华严经》是七处九会,处所不一样,在七个地方,换七个地方,办了九次,连起来,这就是这一个大的单元。一个大的单元分这么多小段,这是三十九品,再小的说,每一品就是一会。
像《大宝积经》,诸位知道,《大宝积经》里面一共有四十九部经,你就晓得它那一个单元里面至少是四十九次讲座,也不是在一个地方,也不是在同时。《大集经》里面有十七部经,你就晓得那是十七会,十七次,时间地点也不同,这叫大单元。小单元像《阿含》里面,有一会,就是办一次的,一天,或者是更小的,半天,这个我们要知道。佛办班教学因人、因事、因时而定,并没有固定的。像我们现在从外地来的一些同修,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我们特别给他办个班,给他讲两个小时上这一课,替他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他的问题有共通性,还有许多人也有类似的问题。这是为什么要办班,原因你就晓得了。佛陀慈悲,有教无类,无论什么疑难问题你去请教他,他都会给你讲解,而且讲解都是公开的,都很多人听,因为这个世间,你有这个问题,别人也有。
所以我们为这个正事,为自己求学、为自己将来教化众生,这一钵饭应该要接受,你没有身体,你自行化他就不能成就,我们为要成就自己道业、要教化众生,所以这个供养是应该要接受的,这是吃饭的时候要想到。我们从这首偈引申出来,在现在一定要懂,凡是接受供养都要能够想到:我应不应该接受这个供养?我具不具足条件来接受这个供养?一定要想到。这个供养是很难消化的,我们讲消受,很难消受的,真正为了成就自己道业,为正法久住、为弘法利生,没有问题,这个一定要接受。
成就道业这句话要记住,道业里面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这是道。夹杂这些东西、这些观念,在佛法里面讲,这是轮回心,凡是轮回心做主,无论做什么事业全叫轮回业。我每天读经、每天念佛、每天教化众生,为人演说,可是我的目的是自私自利,是求名闻利养,我贪瞋痴慢没有断,这个还是轮回心。做的是佛教事业,教化众生,不错,很好,也是自行化他,里面还真有接受教化的人,他真得度了,可是自己没有得度,自己业障习气很重,自己依旧造的是轮回业,能不能出离六道?不能,能不能往生?也不能,那我造的这些业果报在哪里?果报是来生福报。
所以这个世间,你在中国佛教史里面看,你看《高僧传》、看《居士传》,看一些山志里面的记载,很多帝王、达官贵人前世都是修行人,他怎么没有离开六道?怎么没有往生?前世所修的修得很好,还在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享福。我们看这个世间达官贵人,社会地位很高,具有很大的财富,哪里修的?都是前世在佛门修的。可是现在一般修行人真有,他修行的目的确实并不是想脱离六道轮回,也不是真的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是想来生做大官、发大财。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但是这个得到的利益太小太小了。
你做到高官发了大财,能不能继续再修?如果不能够继续修,你的福报享完就没有了。试问问你做官发财造不造业?想到这边就可怕,福报享尽了,业力又现前,第三世呢?第三世就堕三途了。这个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佛门里叫三世怨,你这一生出家修行修得很好,烦恼习气没断,就是自私自利没断,还羡慕名闻利养,希望来生可以得到,来生得到了,这一世的修行,来生富贵。
富贵人造业比贫穷人容易,你看《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做宝坻知县,这做官,宝坻是大县,作善造恶都容易。他是造的善,他有权,减免全县农民的田租,他说田租太高了,就是国家收税收得太多,他把税收减轻,你看全县农民统统都得福,他容易这么做,一桩事情这叫万民受惠,容易。他如果造作罪业也很容易,他说这个税收太轻了,加重一点,加重一点这千万农民增加负担,作善造恶都容易。所以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他说你要是做官,一个政策错误害多少人,增加多少人的负担,这个因果要背,这个不能不知道。所以福享完了业报现前,到第三世就一定堕三途,人身得不到,所以叫三世怨,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第三世堕落,这个错误了。
菩萨在饭食的时候,你看他发的愿,『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换句话说,他托这个钵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这个饭是美味还是不美、是柔软还是粗涩,他没有这个念头,吃的时候没有这个念头,吃的时候只知道充饥,只知道我吸收这个养分使这个身体能够健康,好好的来办道,他只想到这个,所以念头一转,像真正得道的人一样。真正得道,这饮食不要了,到什么时候?色界,欲界有饮食,欲界有六层天,愈往上面去愈淡薄,色界天没有饮食了,五欲六尘断掉了,色界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财色名食睡都没有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