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七大段,第七首偈看起:
  【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
  这段一共有八首偈,从第七到第十四,是「乞食得否」,就是你去托钵、去乞食,斋主供不供养?你能不能得到食物?这个都是未知数。第一首偈就是你去托,他不肯施舍,通常不肯施舍他就不开门。你托钵是在门口,前面跟诸位讲过,出家人不能随便敲人家门。托钵的时候我们带锡杖,锡杖轻轻摇一摇,锡杖有声音,门里面的人听到了,他要是发心供养,他会开门,把食物送到门口来;或者门开开,他让你进去,各种情形都有,也都没有一定。不舍的人,通常他是不开门,他不理会。我们锡杖,前面讲过,只能摇三次,三次没有人出来,我们就要换第二家,就不能在他家托钵,就另外换一家。这是遇到不肯舍的,今天不能供养的。
  我们晓得,古时候印度的社会跟中国社会也差不多,富有的人少,贫穷的人多。所以佛让出家比丘去托钵,可以托七家。这一钵饭七家人供养,每一家只供养一点点,七家凑起来就是一钵,够你一餐的。那时候只日中一食,一餐就够了,出家人每天只吃一餐,所以说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世尊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出家人这种行持,也就是教化众生的。我们晓得,众生为什么长劫堕落在轮回当中,什么原因?原因虽然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贪,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心不除,尘不可出,尘就是代表六道,这个话是佛在《楞严》上说的。所以佛做得很彻底,让所有出家人做表率,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贪;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了。
  佛的生活乐不乐?非常快乐。他乐的是什么?乐的是道!儒家讲乐的是学,学也是道。《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把所学的,习就是全部落实,我所学的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就非常快乐。世尊当年在世,他自己圆满的落实。跟他的这批学生,学生里面有常随众,这是我们在经上常常念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常随众。这里面有许多大菩萨、大阿罗汉。除了这个之外,经典上一般都省略了,不记载的,那就是在家的学生。在家学生不是常年跟著佛陀,是来来去去的。
  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尤其是出家的同学。佛是什么?你们学佛,佛是什么?菩萨是什么?你看见了吗?我们都遇到有人向我们提出这个问题。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这些都讲清楚,佛菩萨不是神仙,佛菩萨是人。佛跟菩萨这个称呼,是古印度的梵文,印度话音译过来的。佛陀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者,就是一个有智慧、有觉悟的人,他是老师。菩萨,菩萨是求觉悟、求智慧的人,学生,他还没有得到像佛那么样的圆满,他正在求学。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佛是什么人?佛是学者,中国的「学」有觉的意思。可是现在称学者,跟佛的意思不一样,差别太大了。我们可以说佛是究竟圆满的学者,现在我们称学者专家,在佛门里面连阿罗汉都不能比;阿罗汉是才觉悟,阿罗汉以下还没有觉悟。
  诸位都知道,佛学名词,这是我们求学最高的目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也是梵文,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是正觉,现在世间学者专家都达不到这个标准。为什么?这个标准是烦恼断了,现在学者专家烦恼没断,烦恼没断不行,那不是阿罗汉;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超越六道轮回。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就是你有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在《华严经》上讲的是执著,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有执著,你没有把执著放下。如果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确实没有执著,都放下了,你就证阿罗汉果。执著是烦恼,执著就是见思,所谓见思,见是见解,错误了;思是思想,想错了、看错了,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样才造成六道轮回。
  如果你的见解、思惟正确,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阿罗汉超越六道。这是佛法里面第一个阶段,好像学校三个学程,第一个学程你毕业了,是阿罗汉;第二个学程毕业的,是菩萨;最后一个学程毕业了,叫佛陀。所以菩萨叫正等正觉,佛陀是无上正等正觉。佛称为学者,菩萨、阿罗汉都称为学者,比我们世间这些学者要高很多。世间学者烦恼习气没断,换句话说,他出不了轮回,对於事实真相真的没搞清楚。不过今天的科学也算是不错、也很难得,居然发现这个世间确实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存在,这个发现也很了不起,十一个不同维次的空间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是六道轮回里面的欲界,他知道有这个事情。
  欲界,你看看十一个不同空间,从人上面去有欲界六层天,六层天就是六个不同维次空间,这里面还有个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所以合起来是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色界、无色界还没发现,色界十八层天,就是十八种不同维次空间,无色界四层天,总共是二十八层天。加上下面这个五道,三十三,所以在六道里面,总共至少是三十三种不同维次空间。他们现在知道十一种,很难得。怎么样突破?怎么样能跟不同维次空间往来?科学家也是在梦寐希求,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在佛法里头有,佛法用什么方法?禅定。禅定就能突破时空维次,禅定愈深,突破的面愈广,突破的时间愈长。所以佛家用禅定的功夫,这个我们在讲席里面也做过多次的报告。
  菩萨在此地看到有这个现象,这个人不能舍。不能舍当然有很多因素,一种是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愿,一种是想舍,没有能力,他自己都吃不饱,他怎么有办法来供养你?所以有种种原因。不论是哪种原因,我们不要放在心上,也不必去追究。见到这个现象就想到,『当愿众生』,这句里面的境界无量的深广,这个「众生」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胜是殊胜,这个不能舍离!殊胜的功德。殊胜的功德是什么?成佛之道,这个可不能舍。
  成佛之道的方法太多了,四弘誓愿里面告诉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都能成佛。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它都能成佛;换句话说,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方法不一样,门径不一样,方向、目标一致的,所以都能够成就殊胜功德。佛为什么开这么多法门?给诸位说,这不是佛开的,是性德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为我们说出,那是众生根性不相同,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应机施教,他容易成就。机是怎么成就的?机就是我们讲的根性,根性怎么成就的?根性跟过去世有关系。你从前曾经学过这个法门,阿赖耶里面含藏著这个法门的习气种子,现在又遇到了,你很容易学,学得很快。另外一个法门,过去生中没有接触过,你现在学起来就相当困难,非常生疏,所以格格不入,有这种情形。
  佛菩萨、阿罗汉都善於观机,换句话说,他的心是定的,他能够看出你过去宿世因缘。佛在经上给我们说,阿罗汉能看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这是能力最小的,菩萨就看得多,你过去千世、万世,乃至於多少劫数。如来看的是究竟圆满,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佛是一目了然。所以他教化得很容易,因为知道你的底子,很短的时间就能帮助你悟入。我们要问,什么时候佛来帮助我们?这个问题不是佛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乐意接受,佛什么时候就来了。我现在很乐意接受,佛为什么不来?要知道,我们这个乐意不是真的,是假的。
  这两天,有人送几片光碟给我,《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篇东西我们很熟,过去我们也讲过两遍,现在他们拍成连续剧,一共有八片。我相信「俞净意」这篇文章很多同学都看过,大概都是附在《了凡四训》后面。我们今天的状况就像俞净意先生一样,自以为是善人,自以为是做了很多好事;哪里晓得灶神爷把他一批评、一分析,没有一样是是处,一身的罪业!所以我们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外缘你应该能放下,你还放不下,这是假心,虚情假意,自以为是真心。所以我们跟佛菩萨就不起感应。虚情假意跟什么人起感应?跟妖魔鬼怪。因为这个东西他们都是虚情假意,跟他们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