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痴这三毒,痴是根。他要不痴他就不会贪,他要不痴他就不会瞋恚;无痴,智慧就现前。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定来的,你看它统统都有连带关系。不贪不瞋是定,定能生慧,这三个有连带关系。贪是对顺境,瞋是对逆境。
  所以佛跟我们讲的这四种不可久住,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不能久保。第一个要晓得世间无常,我们的警觉心要提起,决定没有长住的。这个地方环境不错,很好,我们很想在这里定居下来,行不行?不能长保,说不定什么因缘你又要搬家了。我对於这一句是体验最深,从小真的叫无家可归,到一个地方总想安定下来,住不多久逼著你一定要离开。现在才真正明白,晓得一切法无常,无论在哪个地方都像住旅馆一样,没有贪恋,没有喜爱,也没有厌恶。到这个世界来住了八十年,纵然长命再住二十年,一百年!也是一弹指。第二佛教我们「富贵必定贫穷」,一般人不懂这个道理。为什么富贵必定贫穷?富贵从哪来的?是在贫穷时候积功累德得到的果报,享福的时候就忘了种福,所以福享尽又回到贫穷,永远在循环。贫穷变成富贵,富贵变成贫穷,永远在循环,是个轮回相,你看明白了就很有趣味。所以真正聪明觉悟的人,他积功累德,得大福报他不享受,还过一般人的生活,这了不起,这是真实智慧,於是他的富贵代代不衰。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最佩服的三个人,中国历史上三个人,第一个是孔老夫子,你看一直到现在孔家不衰。听说孔子的后代,没有人不尊重的。祖宗积的德大,没享福。第二位范仲淹,宋朝的一位宰相,到现在差不多是一千年,一千年家道不衰,世世代代家里都出人才。在苏州范家,提到没有人不尊敬的。第三位是清朝初年叶状元,这个人我不太清楚,一直到清朝末年,三百年不衰。在中国历史上见到这三个例子。为什么人家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这三个人是觉而不迷,把他的家风代代传下去。现在我们看到袁了凡先生,了凡先生的《四训》统统讲到了;如果家里面的儿孙,世世代代都遵守这四篇教训去做,那他家里千世百世都不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富贵要知道修福,富贵不知道修福,只贪图享受不知道修福,那就决定不长久,富贵一定贫穷。
  第三个是「会合必定别离」,佛家讲的爱别离苦。再亲爱,夫妻、父子、朋友一定要别离,生离死别,死了之后不可能再在一起,为什么?各人的业不相同。你自己没有功夫,在六道里头随业受报,各人造的业不一样,他怎么会在一起?真正能够永远在一起的只有一个方法,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生大家都很认真念佛,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去学习,生到西方净土那寿命都是无量的,那真的无量不是假的无量,真正无量寿,那个时候才能永远在一起。如果不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在六道里面会合一定有别离。第四个是「身体强健必定有老死」。佛跟我们讲这四桩事情,你一定要知道,知道怎么?要趁身体健康的时候真正发愤用功,到老的时候来不及了。老的时候精神体力都不管用,想用功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抓住现在身体还健康、记忆力还可以的时候,认真去干。如果身体还可以,记忆力已经衰退了,念经记不住,不要紧,老老实实的念,恭恭敬敬的念,不必去记它,平常这句佛号不间断就好。这是四桩事情佛教导我们,我们必须要明白,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
  於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不论是善缘、是恶缘,是顺境还是逆境,要用平常心对待,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著。离分别执著才叫做平常心,平常心就接近真心,不要去分别计较。人有过失,古人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找一个一点过失没有的人找不到。所以古人教我们,看到别人过失立刻反省自己,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一个真正修行人,真正会用功的人。常常看别人过,把别人过记在心里,自己的过失完全不知道,这种人就很可怜。记别人的过失是造业,把自己的良心、好心做为别人的垃圾筒,你是不是错了?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的心里头,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装一大堆别人的垃圾,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所以常常反省我自己是不是,如果自己真的是这样子,赶快改过来。
  我们自己的心要装古圣先贤最好的教诲,要装一切众生的善法,绝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在里面,这就对了!能这样修,消业障就消得快。业障消除了,那个现象立刻就很明显的显示出来,你的身体健康,年岁虽大你也不衰老,为什么?你每个器官、每个细胞都能保持到正常,正常就是最健康的。在日常生活当中保持著良好的新陈代谢,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长成了,新的细胞取代旧的细胞,新陈代谢。所有新的细胞绝不比旧的差,还比旧的更好,那你的修行功夫真得力,为什么?你会一年比一年年轻,一年比一年强壮。这事情可能吗?不但佛说的是可能,现在科学家也证明出来了。
  为什么一般人年岁大了新陈代谢就不好?所换的新细胞都不如旧细胞,你这个身体就衰老,一年比一年衰退,这是什么原因?是你有烦恼、你有忧虑、你有牵挂,你有很多不善的习气,这些坏的意念把你新的细胞全都变坏了,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你的意念是正面的不是负面,是清净的、是善良的、是慈悲的、是利他的,你所换的新细胞决定比原来的更好,所换的是全新的。像机器换零件一样,你换的全是旧零件那当然就不行了,你要完全换的新零件,那你跟新生的有什么两样?江本胜博士水实验里头给我们做了证明,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培养自己的清净心,恢复自己的根本智,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不会得病,你不会衰老,最后再告诉你,你不会死。生死是肉体,你不喜欢它,丢掉,再换一个。你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去换,愈换愈好,这才叫真正灭除众苦。现在时间到了,这段经文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第七首偈: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第七愿,清凉大师也有一段长的注解,我们把这个文念一遍。「七愿入真实慧,永无病恼者,此有二种。一约入真见道之慧,断身病之苦恼,及烦恼病。二约金刚心慧,顿断一切诸烦恼病,及习气随眠」。这讲到『无病人』,见到无病人,也就是身体健康,引发菩萨的大愿。『入真实慧,永无病恼』,跟前面一首偈「获根本智,灭除众苦」,从这两首偈来看,很显然的,佛在这里告诉我们离苦得乐是果,因是什么?因就是破迷开悟,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要真正希望离苦得乐,那就是非求破迷开悟不可。所以佛教是教学、是教育,这个东西不是神通能做得到的,也不是感应能做得到的。释迦牟尼佛、历代祖师为我们所示现的全是教育。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给我,佛学是一门高深的哲学,我是从这个地方入门的。入门之后才知道它是真的高,不是我们想像当中的高,还超越,确实是达到究竟圆满。
  不开智慧不能解决问题,常识再丰富,解决问题有时候还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唯有真实智慧解决问题究竟圆满,决定不会发生副作用,这桩事知道的人确实不多。我们有幸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闻佛法,有这么好的机缘遇到善知识,使我们以正信入佛门而不是迷信。从不断的学习,得知像开经偈里头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义就是承蒙他告诉我们,正如六祖在《坛经》里面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本来具足,真的是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我们要时时提在心上。
  真正的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而已。不断的放,天天放,年年放,真的到一切法都不起心动念了,自性里面本具的性德圆满现前。话说得是容易,做起来是真难,为什么有这么难?这要知道,我们迷失自性时间太久了,无量劫来在轮回里头打滚,生生世世愈迷愈深。时间久,迷得太深,已经变成习惯,这个习惯叫习性不是本性,变成习性,太可怕!现在我们明白了,怎样从习性里面回归到本性,这就是佛法。佛这个字是外来语,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觉,是智慧、是觉悟,所以佛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