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和尚教就是接受老师的教诲,和尚是传法的老师,我所学的东西从他那里得来的,这个人是我的和尚。和尚跟我们的关系是最亲切的,比父母还要亲。身体得自於父母,身命;我们的慧命是得自於老师,没有老师教导,我们智慧不开。所以和尚,亲教师,像出家,比剃度的和尚要亲,比受戒的和尚也要亲。我们有剃度师,剃度的这个老师叫剃度师,一般称师父;受戒的时候,有戒师父,得戒和尚,但是都比不上亲教师来得亲切。那是形式,所谓是「师父领进门」,剃度和尚是领你进门的,传戒师也是领你进门的;「修行在个人」,你要亲近哪一位善知识,从他那里得法,那个人对你一生成就关系最密切。那是你的得法和尚,你是他的法子,关系太亲切了。
  得法,你看就想到「愿一切众生到无依处」。无依处是大涅盘,无余依涅盘,如来果地上亲证的,这是究竟涅盘。我们才接受到佛教,就希望一切众生人人成佛,这个心多大,这个愿多深,念念都为利益众生。利益众生真正是利益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想到一切大众,我们都帮助他提升,用什么方法帮助?先自己做出好样子,这个最重要,你自己的形象不好,你怎么能够影响大众?个人,我们讲经常讲,是社会所有一切人的好榜样,道场是世间所有一切道场的好榜样,你才能名实相副,你的愿不是空愿,你的愿兑现了。
  所以要紧的,就是我们的同修,无论是在道场,在道场工作的人,或者是常常在道场来学习的,乃至於从外地来的,偶尔来参学的,都要明白这个道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首先做到,带头!诸菩萨、阿罗汉是他的学生,跟进;历代祖师世世代代给我们做出好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叫做护法。
  学佛常常想到,我的起心动念、我的言语造作像不像一尊佛?像不像一个菩萨?我们今天读的这个经本,今天我们的讲经一千五百集,我们一集是两个小时,三千小时。《华严经》三十九品,我们讲到第十一品,后面还有三品经文很长的,一个是「十地品」,一个是「离世间品」,最长的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在八十经里面叫「入法界品」,有四十卷经文,所以《华严》总共九十九卷。九十九卷经我们一定要清楚,在一生修学,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习,跟大家一起学习,它是一生的事情。因为「净行品」是第十四卷,九十九卷我们才讲到第十四卷,十四卷后面偈颂还没讲到,已经用了三千个小时。
  当然过去古来祖师大德不是我们这个讲法,进度快。我们用从前那个讲法行不行?同学们要求,不行,不得受用。我们还是讲经文、义理、教诲,最重要的是怎么样落实到我们现实的生活,这才有用处。帮助我们过真正幸福美好的生活,帮助我们工作,帮助我们学习处事待人接物,真正做为社会大众的榜样、典型,我们的课就没有白学。我们自己的目标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依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也念念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到无依处。别人走在我们前面,决定没有嫉妒,我们只有欢喜赞叹,这就对了。「对辨」十个例子,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是第五段「正释经文」,这是正式要解释经文。「长分为十」,这个讲大段,这一品经经文分十大段,这个十大段先在此地报出来。第一大段,「初」就是第一大段,「有十一愿」。全品总共是有一百四十一愿,前面有十一愿,「明在家时愿」,你看菩萨在家发的什么愿。我们现在在家菩萨很多,所以我们的学习,当然这部分是我们的重点,在家菩萨。
  第二大段「有十五愿,出家受戒时愿」,这是出家的同学要非常认真努力来学习,否则你就不是真的出家。你出家的目的又何在?你出家希望成就什么?丝毫都不能差错。出家人在佛教史里面确实有很多修得很好,持戒修福,通宗通教,最后没出三界。为什么?名闻利养没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放下。算是还不错,因为持戒,来生不失人身,多半到哪里去?来生到哪里去?多半做官去了。所以做官,从帝王,所谓帝王将相,现在讲的省长、市长、县市长,多半都是在佛门里面修的福慧。福,他有那么大的福报,慧,他有聪明智慧,就是这一点没放下。史书上记载的,苏东坡前身是出家人,五祖戒和尚的后身。这是禅宗一个支派,支派里面一个第五代的祖师,不是惠能大师的师父,不是那个;那个人家已经是超越十法界了,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真成就了。所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真成就了。
  可是,有很多出家人还羡慕富贵,也希望来生做个大官,他这个愿真成就了;成佛、成菩萨的愿很难,人天福报在佛门里很容易修。可是你要记住,那时候正法道场没有不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虽然不能息灭,贪瞋痴总是减少了几分,这是肯定的,所以他才有那么大的福报。可是诸位一定要知道,人不能享福,一享福怎么样?迷惑了,前面所修积的善因统统忘掉了,随顺现前的贪瞋痴慢,贪瞋痴慢年年增长,这个麻烦大了。福报享尽了,业报现前,不善的业现前,现前就得往下堕落。佛对这桩事情讲过,不是没有讲过,佛讲这个叫「三世怨」。第一世,你也在佛门里面护持佛法,或者是讲经说法,修福修慧;来生享福,来生做官享福;福享完了,你这一生当中造的罪业,过去生中所造的罪业,统统现前,果报就三途去了。佛对修行人提出严厉的警告,不可以贪图世间富贵,应该不忘戒定慧三学,希望生生世世三学增上,你就不迷惑了。
  有人发愿生生世世得人身,学佛法,弘法利生,有人发这个愿;真学,真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慈悲水忏》,这是最明显的例子,悟达国师他就发这个愿。十世不失人身,死了之后来生又到人间投胎,果然不违背他的愿望,他又出家了,继续修行。到第十世,当然一世比一世聪明,累积得多!戒定慧三学累积得多,你的道德、你的修持、你的学问一代比一代高,到第十代的时候影响就很大。帝王听说,召见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拜他作老师,他当了国师。
  还好,当国师还好,还没有迷。到皇上送他一张沉香宝座,就是从前讲太师椅,沉香雕的,那就太名贵了。他就生起欢喜心,感觉得有点傲慢,「天下出家人,哪个能跟我比」?这个念头一生起来,护法神走了,他堕落了,他生烦恼,不生智慧。贡高我慢念头一生,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立刻就堕落。冤亲债主马上藉这个机会就找到他,得了个人面疮,几乎送了命。到底这十世修行没有白修,迦诺迦尊者是一位阿罗汉,那人有神通,帮助他,把他化解这个劫难,教他忏悔,教他要认真修行才能提升。否则的话,你十世的修行功夫,来世一转身就堕落了,你说多可怕!
  我们看看现在人,有一点点利益现前的时候,就值得骄傲;悟达国师值得骄傲,得人面疮,十世高僧。我们过去生中的修学功德不如他,福慧都不如他,今天一点点小的事情就值得骄傲,我们来生会到哪里去?你多想想,自己就知道了,不必去问人。诸位想这个问题多严重!所以出家人要特别注意,因为你一出家,你不再工作,你的生活是十方供养的。古大德说得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出家,信徒对你的供养,信徒希望是什么?希望你成道,他就得福。你要是成不了道,他也没有白供养你,你来生还要还他;所谓是吃他八两,你要还他半斤,要还债!所以出家人这一生修行不能成就,你是个负债者,你这一生欠多少人的债,够你还的。这个话都是真话。
  可是现在很多人麻木不仁,他也会说,可是还干。念佛求生净土是成就的捷径,也不认真,到快死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行吗?多少出家人临终的时候,现在人讲的得老人痴呆症,那就完了。得老人痴呆症,给他助念都没用,他已经痴呆了,跟佛法就是全都脱节了。
  人死,这是世间人都讲,中国人讲五福,五福最后就是好死,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不学佛也不堕恶道。诸位想想,哪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会去做畜生?会去到饿鬼里去?不可能!头脑清醒,决定是人天福报。什么人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