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干干净净。第三个瓶是今天倒掉的,统统都没有,干干净净。闻闻看,三个瓶都还有酒的味道,但是这三个瓶的酒味道有浓淡不一样。今天刚刚倒掉的,气味很浓;一个星期之前的,闻闻,比这个淡;两个星期之前倒的,比这个更淡。你想想这个例子,你就体会到这四十二个阶级,统统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可是味道浓淡不相同。佛把这个浓淡分成四十二个阶级,这就叫四十二位法身大士。四十二个阶级,你在形相上看你决定看不出来,完全一样。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著,这就是断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有先后!到什么时候,好像酒瓶一样,闻闻完全没有味道?可能要二、三个月,又用不著力,让它自自然然的。所以佛给我们讲,无始无明习气完全没有,需要多长时间?三大阿僧只劫。佛家讲成道要三大阿僧只劫,是说这桩事情,不是说我们一般修行。是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天开始,也就是我刚才讲的,对於一切法起心动念断了,不再起心动念,从这天开始;就像瓶酒倒光,擦干净,从这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它的气味完全没有?三大阿僧只劫。这个三大阿僧只劫是自然的,一点功力都用不上,在大乘教里面讲「无功用道」。你要是想用一点力,你不又动心了,又起心动念了?所以叫无功用道,自自然然。
  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他做什么?实在讲,回向!他所做的都是给众生做榜样,身语意三业教化!在佛经里面不是讲三业教化,讲三轮教化,因为他们已经不造业;轮就是法轮的轮,三轮,身语意,永远不会中断。哪个地方众生有缘,有缘就是对他有信心,他就要去帮助那个人。所以从前我们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与众生结法缘。他说你要不结法缘,将来成佛的时候众生不相信你,你就没法子度众生。有的佛缘结得广,度众生多,教的多;有些佛,法缘就没有那么殊胜,度众生就少。你看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法缘就不一样,释迦牟尼佛的法缘比弥勒菩萨殊胜。
  由此我们知道,诸佛如来里头,跟一切众生结法缘最殊胜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缘,圆圆满满结到遍法界虚空界,可以说一个众生都不漏。普贤菩萨在此地就是这样教我们,我们一定要於一切众生处起善心,这个重要。不能有嫌弃,不能有我不喜欢,我讨厌,这不可以,这个念头跟众生就没缘。所以大乘教常讲结欢喜缘,欢喜里面没有贪瞋痴,这个欢喜叫法喜。有贪瞋痴、有情在里面,那就错了。这个缘就会变成六道,生生死死在一起做眷属,这个很麻烦,这真是会拖很多劫数,纠缠不清,很麻烦。
  所以佛教给我们要以智慧,把情变成智;离妄想分别执著,情就转变成智。情跟智是一个体,两种作用,一体的二面。我们做凡夫的,真的把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变成感情,感情就是烦恼。修行证果的人,把烦恼又转变成智慧,把感情、烦恼转变成智慧,转识成智!我们初学佛的时候,听到佛经里面这段开示,想到当时我们自己认为是知识分子,好像挺有面子,值得骄傲。听了这段开示之后,才恍然大悟,知识是错了,我们把知变成识,这就是凡夫。应该怎么样?翻过来,转识成智,那就是法身菩萨。
  所以回向,第三个是回向众生。要发心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所以我说这是第二种人,乘愿再来第二种人。第二种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菩萨!就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为众生服务。为众生的范围大,为人民的范围小。为人民,十法界里头只有人法界,其他都沾不到;为众生,十法界统统都包括,你说这个多大,多不可思议。
  接著讲,「一一皆成所行清净善业行故」,清净的善业。清净两个字很重要,清净是离相;善业就是有益於一切众生,有益於一切众生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是有益於一切众生。有益就是不著相,就是刚才讲的,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清净。起心动念就不清净,分别执著那就更糟糕。
  底下引用下面经文来说,「如云知家性空,则菩萨之心,必诣空矣」。「知家性空」是我们偈颂里头第一首。菩萨知家性空,他对这个家还有没有执著?还有没有分别?还会不会起心动念?全没有了。那这个家还要不要?家要,家一定会做得比任何一家都圆满,真正做出家和万事兴。为什么?给一切众生做榜样、做模范。不是说知家性空就不要了,不要你就著到空,为什么?空有你还有障碍。没有障碍,你才真正能帮助人,利益人。
  所以在中国,中国古圣先贤,我们学佛之后,从理上来说,中国古圣先贤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像文武周公、尧舜禹汤、孔孟老庄,是不是佛菩萨化身来的?我跟李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李老师说从理上讲得通,但在事上没有证据。对,理上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这我们要明白。那是不是?很可能都是的。在中国这些根机确实不如印度,印度人比中国觉悟的程度高,中国人还不到那个程度。所以在中国,特别讲求的是伦理道德。这些大圣人以伦理道德来教化众生,让一切众生过现前真正幸福美满,安和利乐的生活。就是菩萨道!然后再慢慢的培养他的根性,帮助他向上提升。慈悲心在这里表现出来,在这个地方看出来。释迦牟尼佛尤其表现得好,大小乘经论里头,你看他教人孝顺父母、奉事师长,净业三福头两句就是的。
  你再仔细去看看戒律,每一条戒律的境界都不可思议。戒律是一样,譬如五戒、十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每个人境界不相同。修普贤行的人,三皈、五戒、十善的境界,都是遍法界虚空界;普贤菩萨修的,没有离开。到等觉菩萨,还是修这个,境界不一样,太深了,太广了,广我们能理解,深不能理解,无法想像。我们在前面读过,《华严》说得好,世界有微尘,微尘集聚才成世界。微尘里面有世界,谁能够进去?普贤菩萨。世界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放大,说明什么?大小不二,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所以叫一真。有大小,大小就二法,大小就对立,没有对立。
  惠能大师明了,他得法的时候二十四岁,他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对立的。所以他到广州,这是在猎人队里住了十五年,想想弘法的缘该成熟了,离开猎人队到广州,就是现在的光孝寺。正好遇到印宗法师讲经,他去听,杂在听众里头。听众当中有两个人起了争论,因为讲堂外面,就是大殿外面挂著有幡,风吹著幡,在吹动幡,幡在摇动。有个人说幡动,那个人说不是幡动,是风动,两个人在争,彼此不相让。他在当中插了一句话,他说,「仁者」,仁者是对人的尊称,很客气、很谦虚,「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句话说出来之后,让大家都感觉到惊讶。印宗经讲完之后来看他,然后才暴露身分,知道是第六代祖。
  心动,只要心不动,万法就不动,所以真的是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菩萨真正觉悟之后,他心如如,但是他不碍你的动;动静不二,我们动,佛菩萨不动。我们动能够符合有规律,这是善的;脱离了规律,那就有罪过,就有灾难。顺著法性,美好的;违逆法性,那就是所谓天灾人祸,违逆了法性,违背大自然的规律,这是错误的。所以,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帮助脱序的这些人,如何教导他回来,一定要依照自然的规则,不要再脱序。人有人之道,天有天之道,畜生有畜生之道,所以十法界叫十道,鬼有鬼之道,地狱有地狱道。有正道,你才能有出头的日子,你要是走到邪道,就麻烦了,你就愈迷愈深,愈做愈错。
  所以,十法界是自己心想生的,一切苦乐是自己善恶业所感召的。至於佛菩萨,清楚明了,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菩萨示现在家,示现作人,示现在家,示现从事於种种事业,都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做最好的模范,是这么一个意思,我们要懂得。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看清凉大师的开示。下面是第三,「三愿所为境成利益中,由愿於他成种种德,自获如前所说功德」。「如前所说功德」就是前面经文所讲的,「能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