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流,永远不断。所以佛家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要到明心见性的菩萨才真正做到,烦恼的习气决定没有了;不像阿罗汉,阿罗汉见思烦恼虽然断了,可是在日常生活表现当中还有习气,这是完全没有习气了。这得斯意者。
  举足下足,这是讲走路。尽文殊心,文殊菩萨是什么心?《华严经》上很重要,就是这两位菩萨,文殊心,普贤愿,就这两个人代表了全部《华严》。文殊心是十波罗蜜,这就是什么?步步不忘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一般讲六波罗蜜;从般若再展开,方便、愿、力、智,十波罗蜜。从方便愿力智这四个波罗蜜就是我们大乘教里常讲的「善巧方便」,是般若波罗蜜的起用。讲十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体,后面四个是用,有体有用。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后面四条是后得智;也可以说,般若波罗蜜是实智(真实智慧),后面这四条是权智,权实一对。智慧在什么时候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一丝毫都不会差错。普遍利益九法界一切有情,做到尽善尽美,没有一丝毫缺点叫尽。
  文殊菩萨在《华严》里面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表十大愿王,他两个文殊、普贤是交叉的,互相辅助。布施里面有普贤十愿,持戒里面也有普贤十愿,十波罗蜜里头每一条都具足普贤十愿。普贤菩萨十愿,第一个「礼敬诸佛」,礼敬诸佛里面圆圆满满包含了文殊菩萨十波罗蜜。「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没有一条不具足十波罗蜜,这叫一乘法,比大乘殊胜。大乘法里面,通常讲六波罗蜜,布施里面一定包括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持戒里面一定有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即是六,六即是一,里面没有普贤十愿。《华严经》上,文殊菩萨每一条具足普贤十愿,不一样,一乘跟大乘的差别在此地。
  对我们来讲是大心众生。我们是众生,不是圣人,但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起心动念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想,叫大心凡夫。听《华严》、学《华严》,能听得进去,能听得懂,能体会到教义,能契入境界。大心凡夫不是每个人都是的,实在讲,过去生中,绝对不是一世、二世、三世、五世,不是的;多生多劫曾经听过这些一乘经教,所以这一生遇到之后,很容易把宿世善根引发出来,就有这么大的心量。很少为自己想,都是为别人想,都是做出现在人讲的牺牲奉献,舍己为人,他有这个心量。这也是宿世善根接触大乘、接触一乘引发出来,也变成《华严经》的当机者,很值得庆贺的。这是文殊心。
  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皆普贤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普贤十愿自然就生起。我们在经题的介绍,看清凉大师的介绍,如果是细心我们就能够稍稍体会到一乘法确实不可思议,一乘法实在太难得!一乘菩萨到哪里去找?我们常讲「世间第一等好人」,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嫉妒傲慢,没有自己,只有别人,这就是一乘根性。
  底下说,文殊心故,心无浊乱,是曰清净。心不染著。你看看《弥陀经》上所说的,我们这个世间叫五浊恶世,他在五浊恶世里面,他不染著,这清净,这是定功。不乱,不乱是智慧,怎么不乱?如如不动,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这心无浊乱就是一心不乱,二心就浊乱,一心不浊不乱。定慧等学,定慧双运,前面讲的「悲智双运」,定慧双运,这是清净。
  普贤行故,是佛往修。普贤行,一切诸佛如来没有成佛之前,都是修的普贤行。我们知道极乐世界修普贤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两位助手就是文殊、普贤,这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於是我们就晓得,华藏世界也是修的普贤行,所以这个地方修行的终极目标是无上菩提。也正是我们前面一段,「来意」里面所说的「欲阶妙位」,妙位就是无上菩提、究竟佛果。极乐世界如是,华藏世界亦如是。
  诸佛菩萨同所行也。诸佛就是菩萨,菩萨就是诸佛,因为此地讲的菩萨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些菩萨是分证位佛,虽然没有证到究竟,他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他的智是真的,他的解是真的,他的德能是真的,完全是性德的流露,不同十法界;十法界里面还有阿赖耶识,心现识变,还有这个。十法界愈往上去,那个所变的幅度愈小,跟一真法界很接近;愈往下面,往六道、往三途,那个距离就愈远,变化就愈大,大到连性德都不认识,愈往上去跟性德愈接近,就这么个道理。
  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圣学不能不学,是圣人的教诲。圣人里面,究竟圆满的究竟佛果,在佛法里称为法身佛、报身佛,究竟圆满。世间圣人不少,我们细心观察,许多宗教里面的圣人,特别是宗教的创始人,在佛法里面看都是菩萨,法身菩萨!就是此地讲的诸佛菩萨同所行也。佛菩萨所行,哪有不清净的道理?所行即净。释名,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三段「宗趣」,宗是宗旨,修行的纲领;趣是趣向,也就是果。宗是修行,是因,趣是依照这个方法理论去修行,得什么样的果报,这要清楚,才不至於盲修瞎练。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给我们开示的,「宗趣者,以随事巧愿,防心不散」,这说得很好,下面说「增长菩萨悲智大行为宗」,宗旨说出来了。增长菩萨悲智大行,这个行我们念去声,不念ㄒㄧㄥˊ,念ㄏㄥˋ,ㄏㄥˋ是动词,ㄒㄧㄥˊ是名词,念行是动词。「成就普贤实德为趣」,因跟果都给我们说出来了。普贤菩萨实德,文殊菩萨的大行;普贤菩萨的实德就是十大愿王,文殊菩萨悲智大行就是十波罗蜜,所以《华严经》里面整个修行宗趣就是这二十条。
  十波罗蜜跟十大愿王圆满的落实,从哪里开始?从这品经开始。所以我说这品经是一乘法门里面的《弟子规》。事上看好像很简单,可是里头的含义太深,深广无尽,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天天在干,迷而不觉;因为迷了,天天干,邪而不正,你转过来了吗?不知道转,染而不净。你看看他们的生活会转,任何一桩事情统统是觉正净。我们今天从早到晚,无论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仔细反省反省好好想想,是不是统统都是迷邪染?怎样把迷邪染转变成觉正净,这叫转凡成圣。这个圣不是小圣,是大圣,法身如来!不是小圣,不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是一真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普贤十愿实德全部都能落实。
  《弟子规》、《十善业道》、《沙弥律仪》、比丘戒、菩萨戒,太浅了,就像你现在念研究所博士班,回过头来看看幼稚园、小学、中学,看看他们的程度。但是你要晓得,博士班也是从幼儿园念起的。初学根基打得好,向上自然就容易;初学疏忽了根基,向上愈走愈困难,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譬如盖房子,没有打地基,你只能盖茅草蓬、盖茅蓬,你不能盖大厦,它会倒塌掉,这泥土不能承受。一定要做好地基,才能盖大厦,才能盖高楼。地基做得不坚固,盖个三层、五层还行;盖个十层、二十层,不行,一定会倒下来。所以你看看盖房子的人,这个地基可以承担多少重量?可以承担多少层?就这么道理。
  地基是什么?《弟子规》、《十善业道》、《沙弥律仪》,这三种是地基,要求一定非常严格,你将来才能盖一百层的高楼。那个一百层就是一乘法,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初学不严怎么行?不严,你的成就就有限。老师教学生要能对得起人,你不把他根基栽培好,他将来没有什么多大成就,你老师就对不起人。可是在现代确实是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障碍从人权来。儿童都有人权,父母不可以严厉管他,现在父母骂他、父母打他,他告状,警察就来干涉,说你虐待儿童,你说麻不麻烦?所以现在孩子有国家法律保障,他不爱父母、不敬父母,不听父母教诲,这个事情难了。
  我自己还记得,我们生长在农村,我在小的时候,还听到国家有一个法律,叫「亲权处分」,这个法律好像是在民国二十年左右废除的。什么叫亲权处分?你的父亲、你的母亲,这是父母亲的权力,你不孝,你做得不好,父母亲可以到法院去告你,「我这个孩子不孝,你们把他拉去枪毙」,法院里接受之后立刻执刑,不要审判、不要辩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