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绞ń纾镏阕渤墒ィ馑母鼋逃且惶澹荒芊指睢�
根是家庭,我们今天失败在哪里?我们的家庭教育疏忽了,中国对於家庭教育疏忽至少有七、八十年。我做小孩的时候,我是十岁离开家乡,所以我的教育基础是十岁以前在家庭里头奠定的。我念私塾大概只有半年,以后就没有了,就改成学校,时间都不长,可是影响一生。今天社会,诸位都晓得是个大染缸,我没有被染污,什么原因?就是靠孩童时候的家教,跟私塾教育,虽然时间不长,影响很大。今天我们想培养人,我学佛二十六岁,方先生把佛经哲学介绍给我,我开始读佛经。读得非常有兴趣,非常快乐,也想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
早年韩馆长在的时候,我们在台北景美建了个华藏图书馆。那时候我们相当困难,我们的道场很小,韩馆长不容易,就在同一层大楼里面租了几个单位,准备办学。那时有三位年轻法师在图书馆,很不容易,我们有一套办学的方法,那是我从前在台中李老师那个地方学来的,我们在积极筹备。筹备还没有完成,香港西方寺这边办一个佛学院,在台湾招生,我们这三个年轻人统统报了名,我们都不知道。这边通知他们入学,他们向馆长报告,馆长真是一盆冷水浇到头顶上,这么样热心替你们做,没有想到你们统统都要走。所以韩馆长对於栽培年轻人,这桩事情让她很伤心,从此以后不再提办学。就是年轻的这些人,你对他怎么好他不知道感恩,外面稍稍有一点诱惑,马上就走了。可是虽然我们受过这个打击,我们也了解事实真相,因为那时候在台湾,台湾毕竟还相当封闭,到国外,人都羡慕,都向往。
我们那三位同学离开图书馆之后到香港来求学,我记得当中有一个法师写信到台湾,劝大家好好的在图书馆学习,不要离开图书馆,我们离开之后非常后悔,后悔也来不及了。至少你跟著我的时候,你天天会听经,我们是每天都讲经的。而且我在台湾每天讲经绝对不是两个小时,我们讲得最多的时候,我们时间表上排的,一天讲九个小时,年轻的时候有精力。我记得同时一个星期当中,我是讲五种不同的经论,不在一个地方。我们自己没有地方,到处租借地方,人家请什么我们就讲什么,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可是办学我们一直都放在心上。
到九七年,可以说在我们自己弘法利生修学环境里面是愈来愈好,我们自己的图书馆逐渐也扩大了,确实很像个样子。我们也建了个摄影棚,一切都相当完备,我们是准备招生。我不想招多,招十个学生,志同道合,我们一起来学习。没想到韩馆长在这个时候生病,一病不起,她就往生了。她往生,这个事情我们还是继续要做。但是没有想到我们那个时候图书馆的产业登记是馆长的名字,当然继承人是她的儿子。在这个时候挑拨离间的人很多,现在太普遍了,到处都是的。他听了别人的话,对我们就产生误会,我们不能不离开,这样子全部我们就撤离了台湾,我们内心很痛苦。所以这个事情就办不成了。
到新加坡,李木源也喜欢培养讲经弘法人才,所以我们就想出了短期班,三个月一期,一年办两次或者办三次。这个事情是李木源居士促成的,所以新加坡有弘法人才培训班,我们总共好像办了五届。然后我就离开新加坡了,离开新加坡也是很不得已的因缘。我这个人一生念旧,我一生感恩,离开台湾图书馆这么多年,我们每天讲经都回向给韩馆长,我们感她的恩,我们也感她儿子的恩。虽然图书馆他收回去了,我们离开,离开了这慢慢才走向了国际,所以路愈走愈宽,弘法愈来愈殊胜,这都是得他们的帮助。如果他要像他母亲一样护持,给诸位说,我今天不会离开台湾,永远在那个小环境,永远在美国的小道场,我不可能离开的。所以这些,有些挑拨离间的人我都感谢他。所以我们一切事情都要看后面的发展,好像这桩事情给你是打击,但是后面的发展是非常殊胜。
所以我离开台湾,写了一篇东西,很短,大家都看到了,「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离开新加坡,我写了一副对联,「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勉励自己,勉励大家。我不离开新加坡,那么我们弘法利生活动的空间也只局限於新加坡,不可能向国际上拓展,所以新加坡的缘也是无比的殊胜。我们离开新加坡到澳洲,没有想到澳洲护持的那些大德非常热心,帮助我们走向学校,走向国际。这个路子愈走愈宽,愈走愈殊胜,影响是愈来愈大。
所以,人家来障碍不一定是坏事,说不定是把你往上捧,捧得更高,总要存一个感恩的心。我们学佛,佛教是教育,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基本的理念要肯定人性本善,世间没有恶人。佛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华严》、《圆觉》上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我们心目当中,把一切众生都要看作诸佛菩萨,都要知道一切众生本性本善。
为什么受持正法还有这么多的烦恼习气?这个烦恼习气是过去生中带来的,佛家讲的无始无明,俱生烦恼;不是这一生的,生生世世带来的习气。改变习气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所以圣人对教学比什么都看重。教学的时节,这是中国儒、佛都讲,教育的时节什么时候教,那个关系重大,都在孩童,孩童教育不能够疏忽,不能够轻视。我们在史书上看到,周文王的母亲太任,这是很有德行的一个人。她怀孕的时候,就是怀文王,爱她的孩子,怀孕的时候,她懂得孩子在胎中还没出胎要教他。怎么教?自己思想纯正,言行端庄。史书上记载说,她这段时期是「目不视不恶色」,眼睛不看不善的东西;「耳不听淫声」,不好的音声不听;「口不出傲言」,言语柔和,绝对没有傲慢的这种态度。一举一动端庄,影响胎儿,从坐胎就开始教,她生下来的孩子就是周文王,大圣人!
武王建国而有天下,武王是文王的儿子,周在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八百年;比商更久,商只有六百年,周有八百年。得力於母亲的教诲,人人都是贤人,人人都有非常好的根性。如果没有人教,他就被外面环境染污,外面环境染污就勾引俱生烦恼,都引发出来了,所以才出这个麻烦。我们今天,现在连大学里头都重视怎么样来培养好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为世界谋福祉。可是这个人才首先一个条件,要没有这些烦恼。你看看,怎么能做到无贪、无瞋、无痴,对人有礼貌,而没有傲慢,自己有过失能够发露忏悔,绝不隐瞒,你到哪里去找?这难了。找不到,那你所教的成功率很有限,真正找到,一个、两个都了不起。这是什么?圣学!你培养的都是圣人,都是贤人,你所培养的在佛门讲都是菩萨。
所以我们也希望,这到晚年,最后了,我们求佛菩萨加持,也能够办个小班,尽我们的全心全力来帮助年轻人。可是选拔学生条件是什么?《弟子规》你能不能做到?你要不能做到,世间学校很多,你到别的地方去学;你要百分之百的做到,那我们会全心全力协助你。所以,我们学生并不希望很多,真的,能有十个、二十个,不得了!在这个时代,能找到十个、二十个,还得了吗?你有十个、二十个就能够挽救全世界。
所以人要发心,真正的善心、善念、善行,没有一点恶意,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心善、思想善、行为善,没有毫分不善夹杂,这是佛门龙象,这是圣贤基础。所以我希望年轻真正有志的,舍己为人,自己再苦也甘心乐意来接受。我们学圣人之道,学菩萨道,舍其身命也在所不惜。没有后悔,没有怨恨,看一切人都是善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对他都感激。你要问为什么?学佛的人应该懂得,消我的业障。我这一生虽然没有做什么坏事,前生有,宿世有,生生世世,哪有不造业的道理?你不造业的话就不到这个世间来了。所以,无始劫的罪业,有这些人来帮助我们消业障。
你看佛经上讲的,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最大的侮辱,最大的伤害,最大的误会。忍辱仙人用什么方式来对待?一点怨恨心没有,一点报复的心没有,而且还发愿,「我将来成佛,我一定第一个来度你」,忍辱波罗蜜圆满;如果没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