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福报享不尽。这在前面都详细说过,施财得财富,施法得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四等亦如是』,「四等」就是讲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因为它是无量,就平等;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也无量,所以称为四等。我们在去年过年的时候,写了一副对联,这个对联本来写的是「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法界跟娑婆只有学佛的人才懂,一般人不了解。所以为了大众化,我们把它改了,「爱心遍寰宇」,这个大家好懂,寰宇是宇宙,爱心遍寰宇。下面是「善意满人间」,当然这个范围小了,可是好懂。这是四无量心,「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要发这样的心,慈悲喜舍无量无边,无穷无尽,努力去学,认真的去修。
  对於一切众生,我们今天是住在这个地球,凡是住在地球上的所有一切众生,我们要把他看作一家人;所有一切人是一家人,所有一切畜生也是一家人。要有这样的爱心,这是《弟子规》上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这就是「善意满人间,爱心遍寰宇」。爱人,能够爱人,你就不会伤害,你能够爱人,你就真正能够关怀人。人家有什么事情得罪你,你就会原谅他,为什么?你爱他,你决定不会怨恨他。你自己亲爱的人有时候说话也难听,或者做出事情叫你不高兴,你会不会怨恨?不会。我们要学,从哪里学起?你看中国圣人教人真有一套,叫我们从「父子有亲」做起,太有道理了!我们不知道怎么爱人,年龄跟我们父亲差不多的,儒书里面讲,大我二十岁的人他就是我父亲这一辈分的,我都把他看作父亲看待;小我二十岁的人就是子女,要把他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父子的亲爱,这个亲爱是天然的。
  去年我访问日本,有位同修他带了他的四个月大的婴儿,我们一起去旅行。小孩长得很好,白白胖胖,每个人都喜欢。你看父母对小孩的爱,小孩对父母的爱,我就叫大家你们细心看。你看「父子有亲」,从这里就看出来了,没有任何条件,天性!长大要不好好的教,慢慢它就变质了。教育没有别的,如何能把这种亲爱永远保持,到一生都不失掉,那个教育就成功了。中国古圣先贤伦理道德的教育,目标就在此地,一生不会变质,这是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要把这分爱扩大,把「父子有亲」扩大,你爱兄弟,爱你的族群,爱你的邻里乡党。再扩大,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爱一切众生,这是圣贤教育。所以圣贤教育无他,爱的教育而已。
  爱决定不会害人,爱是和谐的,爱是和平的;和睦相处,睦里头就有亲爱的意思在;平等对待,这个平等就是父子有亲。年岁比我长的,我把他看作我的父母一样看待,平等;年幼的,把他看作自己儿女一样看待,这平等;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兄弟相待。整个地球、整个宇宙是一家人,本来就是一家人,是我们迷失了自性。为什么说本来就是一家人?佛经里头讲得透彻,宇宙之间无量的星系,无量的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佛教里面称它为法性,所有一切现象是法相。相从哪里来?法性变现的,性、相是一不是二。古人的比喻说得很好,「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喻作法性,器比喻作法相,器离不开金,金离不开器,离金没有器,离器没有金;离相没有性,离性没有相。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比父子兄弟还要亲!你学了大乘你就明了,比儒家讲得透彻,讲得深刻。所以自自然然「能与一切乐」,能与一切乐是法尔如是,没有任何条件,它就是这样的。
  所以经文讲,慈悲喜舍能『与诸菩萨乐』,四无量心是性德。慈是与乐,帮助一切众生得幸福快乐,叫做慈,你有慈心,你还要有慈的行持。心永恒不变,行就是要随顺时、处、人、事,我们前面讲过四随。你懂得这个道理,今时、今处、今人、今事,他需要什么?他需要的是离苦得乐。那你要细心观察,苦从哪儿来?乐何以不得?当然这里头有近因、有远因,有眼前迫切的需求,也有未来的需求。近因要满足他,远因更重要,远因是什么?迷悟,悟了,真乐;迷了,真苦!迷了的人,虽富不乐,虽贵不乐,富贵都不乐;觉悟的人,贫贱都乐。你看夫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这种生活环境,夫子感叹说,要是别人,他就很忧虑,感到很苦。可是颜回怎么样?一天到晚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夫子赞叹说,「回也,不改其乐」。明白了,觉悟了!就是对於这一切现象,性相、理事、因果统统明了通达,快乐无比,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的享受。
  有精神享受的人,我们要问有没有物质享受?有!他的物质享受跟一般富贵人物质享受不一样。他的物质是三餐饭吃得饱,衣服穿得暖,无论在什么地方,睡眠睡得好,快乐无比!释迦牟尼佛当年为我们示现的,是无比的福报,如来福报是达到究竟圆满,佛是什么生活?大概跟颜回差不多,有过之而无不及。释迦牟尼佛的财产是三衣一钵,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每天吃饭,外面去托钵,一天只托一次。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比什么人都快乐。他心里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利害得失,你说多快乐。对於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平等的教诲,他做到了,所以教导别人人家相信。
  你要能把这个理事参透,你才晓得佛家讲的不二法门,苦乐不二,贫贱不二,穷通不二,你就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得大自在!与乐,这个与乐才叫做究竟圆满。而不是说,与乐是给你多少钱,给你房子,给你车子,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完全就想错了;是叫你了解宇宙人生真相。
  性相,性是体,相是现象;体是理,相是属於事。事有万端,理是一个,为什么会产生变化?这里头有因有果。所以佛用六个字统统包括到了,性相、理事、因果,把宇宙之间万事万物都包括尽了。你要是能通达,能明了,你就得大乐,这大乐里面流出来的就是慈悲喜舍。慈悲喜舍是性德,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法尔如是!悲心是救苦,看到众生苦,你怎么能帮助他离开苦难,帮助他离苦,这叫悲,帮助他得乐,这叫慈。所以慈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心。
  后面这两个字也非常重要,「喜」,喜不是对自己,是对他,看到他离苦了,欢喜;看到他得乐了,欢喜。庆贺众生觉悟,回头了,离苦得乐。这个喜里面就没有嫉妒心,诸位要晓得,嫉妒、障碍很严重。嫉妒是什么?看到别人离苦,他不高兴;看到别人得乐,他更犯愁,总不愿意看到别人有好处。别人有好处,总得想方法去障碍他,去阻止他,这叫嫉妒;嫉妒造的罪业很重,果报也很恐怖。所以,喜是性德!由此可知,我们自性清净心里面,或者儒家讲的本性,本性里头没有嫉妒,本性里面没有贪欲,没有瞋恚;既然没有瞋恚,当然没有嫉妒,嫉妒是瞋恚里面的一分。也没有愚痴,也没有散乱,所以称之为本善,本性本善。
  《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一切众生本性都是本善。本善就是本来具足经上讲的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本来具足。这个东西不是从外头来的,就是因为有障碍。所以说如果你有嫉妒,喜就没有了;嫉妒是烦恼,障碍你自性里面的欢喜心、喜悦心。佛经里面讲,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从什么地方表现?从看到别人离苦,看到别人得乐,你会感觉得非常欢喜;这个人离苦得乐了,这个人破迷开悟了。
  末后一个是「舍」,这个字非常重要,舍是放下。放下什么?这个地方有个标准,也就是有个下手之处,「怨亲平等」,最重要的是要舍怨恨!我对这桩事情看不惯,对那个人看得不顺眼,这个烦恼习气要舍掉。所以,慈悲喜舍的修学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在人事这方面,你要肯学,确实会年年增长,月月增长。你说我们一般人,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慈悲喜舍都没有。没有慈悲,自私自利,有嫉妒障碍,看到别人比我好心里就难过,分别、执著样样都放不下。学佛之后,接受老师的教诲,好在我还好学,领悟力还很强。我一听就懂,就明了,才知道做人应该要这样!
  尤其是章嘉大师跟李老师从佛法上的教诲,自性清净心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德相,佛说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才恍然大悟。确实我有很严重的妄想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