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这个经文,就是第七首,『如先立基堵,而后造宫室』,这两句是用造房子来做比喻。造房子先打地基,「基」是基础,「堵」是墙,也是基础。我们看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的文字,疏文,「文中初偈二度」,这个二度就是讲的施、戒,六度里面这二度。「为治不发行因」,这个「行」念去声,当动词讲,治是对治,你不肯发心去做,那你什么都得不到。底下举了两个比喻,「谓著财不发施」,著是贪著,贪著财,你布施的心发不起来。「著家不发戒故」,贪著家庭眷属的欢乐,持戒就做不到,就发不起来了。比喻这二桩事情。
「基堵有二义」,第一个「基即是堵」,这两个字的意思可以通用,都是讲的基础,我们在此地比喻地基;堵就是指墙脚,非常重要。在此地用来比喻,「即施为进善之首,戒为防恶之初,并称基也」。六度里面这二个是先,布施、持戒,你就想这个多么重要。施,实在讲施就是放下,放下什么?前面说过,放下悭贪。悭是吝啬,我已经有的,舍不得给人;贪,我还没有得到的,贪而无厌。悭贪是障碍一切善法的根源,你只要有悭贪,一切善法你都做不到了。世间人虽然有好心,虽然天天在念经、在念佛,样子好像真正在学佛,可是对於财不能舍,对於身家过分的染著,所以布施、持戒这二条你就做不到。而不知道这二条是修行的基础,没有这二条,什么都没有。
六波罗蜜这是讲六度,六度是后后胜於前前。就好像盖六层大楼一样,布施是第一层,持戒是第二层,忍辱是第三层,没有第一层哪来的第二层?前面二层没有,后面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打哪来?全都没有。六度没有,四无量心是更没有,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世出世间一切善法的根基就在施,我们这个心没发,要发心,要学布施。
我学佛的时候,算是一般人讲运气很好,遇到好老师。什么叫好老师?他教给你的方法简单明了,督促你去做,这就是好老师。我在讲席里面报告了很多次,我学佛头一天亲近出家人,就是章嘉大师。第一天他教我的方法,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有没有方法能够叫我很快的契入佛法?我说我已经知道佛法的殊胜,我很想很快契入。他教给我的方法,「看破、放下,那你就很快契入」。看得破,放得下,我能懂得这个意思。接著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又告诉我,「今天我教你六个字(就是看得破,放得下),你好好的去做六年」。督促我去做,做什么?布施,先修布施修六年,然后再教给我要持戒。
布施我能接受,持戒不能接受。为什么?这个道理我完全不懂,我们只是平常一般逻辑思惟的方法。佛家的戒律是释迦牟尼佛当时制定的,戒律是我们的生活规范,就像中国儒家的礼一样。礼我懂,三代之礼就不同,三代,夏、商、周,生活规范确实因时因地而异。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三千年了,印度又不是在中国,那是外国,三千年前外国人那种生活规范,怎么能适用於今天?所以对於戒律一点兴趣都没有,碰也不碰它。
章嘉大师有智慧,他把我看得一清二楚,他有真实智慧,有耐心,他教我。用什么方式?每次我去向他老人家请教,他跟我规定是一个星期一次,每个星期天,星期天我放假,去看他老人家。他通常给我是二个小时,如果他有客人的话,就一个小时,没有客人的时候都是给我二个小时。常常在离开,向他老人家告假的时候,老人非常慈悲,非常客气,都会送我到门口。送到门口的时候,常常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就提醒这么一句。所以我记得他老人家的教训,这句话记得最清楚,因为听了几十遍,但是统统没有在意。他说得声音很低,说得很轻,并不是很重,就这么提一下。
到他老人家圆寂之后,我受他三年教诲,感他老人家的恩。他的遗体火化,特别做了个火化炉,我在火化炉旁边搭了个帐篷,住了三天,思惟这三年当中他老人家教我些什么,我学到了多少。这一反省,「戒律很重要」,这句话印象最深。我就想为什么他常常提这么一句?这一句正是我们现代人难以接受的,我们喜欢经论,经论里面讲道理。认真的思惟,再研究,终於答案现前,发现这个答案。那就是戒律跟儒家的礼不同,跟我们人间生活规范不相干。为什么?它是超凡入圣的规范。我想到这个道理的时候,我才接受了,完全接受,开始读戒经,开始学戒。
学戒这个事情大师曾经跟我讲过,我们那时候谈到学佛受戒这桩事情。他告诉我,受戒不在形式,它讲实质,不重形式。你能做到一条,能够坚持终身不变,这一条你真的就受了,不一定要别人传授;你能做到二条,你就受了二条,这他老人家教我的。登坛受戒,受了之后做不到,那是骗自己又骗佛菩萨,那个罪过很重!所以他教我,你自己学戒,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这是正确的。
所以他老人家教导我的,跟一般法师所讲的不一样,对於我们知识分子很容易接受。可惜的就是亲近他的人不多,这个障碍有许多的因素。第一个因素,可能是因为他老人家的身分地位太高,没有人敢亲近他,这的确是个原因。很多这些法师想亲近,不得其门而入。我算很有幸,能认识这样一位老人,慈悲教诲,才知道戒律不是一般的生活规范,是凡圣的生活规范。世间的礼、生活规范,可以因时因地而修正,戒律不能修订,戒律一修订,就把圣人改成凡夫。必定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因戒得定,得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这怎么能改?每一条戒都有很深的道理,真的有理论依据,不是随便制定的,不是!很深的理论依据。
所以我们读《十善业道经》这才晓得,你看十善业,这是最浅最浅、最基本最基本的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这个十条,依据的理论很深很深。明了之后才欢喜学,把从前的成见放下,欢喜学习,在这个地方奠定基础。
所以施为进善之首,进是进入,你要是没有这个,善法你就不能够进入;而戒是防恶之初,特别是十善业。五戒十善,防恶之初!十善反面就叫做十恶。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十善相应,你看进善离恶。杀生是恶,偷盗是恶,偷盗,我在前面说得很清楚。杀生引申的意思,有杀害别人的念头,就属於杀生;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就是偷盗。极微细的,都在起心动念之处!无论是出家、在家,淫欲要断,不能断要渐渐的断,一定要记得古圣先贤的教训,「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中国古圣先贤传统的教诲,我们称为圣贤之道,古人所说的,「孝悌忠恕而已」。中国几千年来古圣先贤所传授给我们的,总的来说四个字,「孝、悌」,尧舜所传的,「忠、恕」,孔夫子所传的。所以孝悌忠恕这四个字,把中国五千年传统圣学就包括尽了,纯善无恶。
不妄语,真诚。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佛跟道教里面所讲的,果报在哪里?拔舌地狱。两舌,挑拨是非;绮语,花言巧语,欺骗众生;恶口,说话难听。口有四种过失,身三、口四、意三,所以口业最容易造。意三是贪瞋痴,贪欲、瞋恚、愚痴,这是意的三恶业,翻过来叫十善。所以你看看进善,施是进善,施就是放下,放下十恶,我就进入十善!从这个地方下手。不可以把它看作「这个太低了,这个太小了,我要学高的、学大的」,你决定学不成。一百层的高楼,一定是从地基一层一层筑起,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基础。布施是放下,持戒是守法,无论世法、佛法都要从这个地方生根,从这个地方学起,我们才会有成就。这一节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请坐。接著我们还来看第七首偈:
【如先立基堵。而后造宫室。施戒亦复然。菩萨众行本。】
这个比喻容易了解,我们一定要把布施、持戒这二个学习纲领搞清楚,搞明白,认真的来学习。因为在现前这么多年来,我们佛门四众同学,很明显的我们能够看到,有很多确实很发心。财布施(财物),做义工(内财布施),可是没有获得像经上所讲的那么殊胜的果报,这是什么原因?施是修福,而疏忽了戒律;疏忽了戒律,罪业也常常犯,於是福就抵消了。这个道理没人讲,没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