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解-净空法师_共51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地方我们把话再说回来,应该从哪里下手?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用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第一念是见性见,我们睁开眼睛看外面的境界,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分别执著的时候这是第一念,这一念佛知佛见,这一念是见性。可是凡夫没有办法保持,到第二念就起分别执著,第二念就落到意识里头去,你能够永远保持第一念,你不就成佛了吗?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眼睛睁开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时候是见性见色性,你的见是真实的,外面色也是真实的,诸位晓得这就是一真法界。可是第二念起来他就有分别、有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立刻就现前。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人家是一真法界?因为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时空是一不是二,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十方,是在这个境界里头。第二念起来的时候,妄想、分别、执著现前,就把一真里头变现出无量无边的障碍。不只十法界,十法界是讲大别,「十」,实在讲不是数字,「十」表无尽、表无量,道理在此地。
  大乘佛法里面叫修行,修行叫修观,不仅仅是宗门修观,教下也修观,止观。所以修观在我们佛法修行,也是一个总纲领,在佛门里术语叫「大陀罗尼门」,是个总纲领。不会修观的,才教你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带业往生,修观就不带业。你念念是清净平等觉,这就是佛家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与什么相应?清净平等觉。清净,不执著,没有执著;平等,没有分别。不分别就平等,不执著就清净,没有妄想就觉了。清净、平等、觉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了,你能与这个相应,那当然成佛了,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所以一个念头起来就坏了,那个速度之快,比光、比电不知道要快上多少倍,快速堕落,快速的在变化。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真正懂得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生佛不隔毫端,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的看法,我们六根跟六尘境界的接触是错误的接触,诸佛菩萨的接触是正确的接触;他是大觉的接触,我们是迷邪的接触。这桩事情佛跟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转变在自己,佛菩萨没有办法帮助我们转变,转变在自己,修行在个人,佛菩萨再慈悲,没有办法帮助我们转变。我们自己懂得转变、肯转变,佛菩萨看到欢喜。我们不懂转变、不肯转变,佛菩萨也无可奈何。这是说毗婆尸佛「胜观」的意思。
  注解里面末后他引用《大庄严论》一首偈,在一百四十二面最后一行,这个偈子四句我们要记住。「无病第一利」,利是利益,什么叫真实的利益?没有病。「知足第一富」,世间人追求富贵,什么是富?知足是富。过去佛弟子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是第一富,知足。「善友第一亲」,诸佛菩萨是我们的善友。「涅盘第一乐」,涅盘跟前面讲过,涅盘的意思玄奘大师翻得好,「圆寂」,功德圆满,清净寂灭,这是第一乐。他末后这两句话,「此乃受即不受,无受即受也」,这两句话的味道很长、意义很深。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果然能回头、能觉悟、能认真的学习,说这个『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他当然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他这个「胜妙乐」,就是末后这个偈子所讲,绝不是世间五欲六尘之乐,绝不是世间名闻利养之乐,你要把这个看作乐,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乐,佛法里面讲乐是坏苦,不是真乐。胜妙乐是真乐,末后这首偈子实际上就是解释「受胜妙乐」,他说「受即不受,无受即受」,这才是真正的胜妙乐,与前面因行里头「胜观」相应,胜观才得胜妙乐。我们看下面第七尊:
  【又於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宝胜如来』,「宝」是珍宝,我们世间世人重视所谓七宝,这是佛经里面常说的。古人重视,希望拥有;现在人也重视,也希望能够获得。有了宝物代表你的财富,可以使你物质生活富裕而没有缺乏。佛法里面也有宝,宝此地注解里面所说的四宝:「常、乐、我、净」,这是出世间的四宝,也是大家都希望得到的,比配物质上来说。而实际上讲应当说三宝,佛、法、僧三宝,三宝里面才有常乐我净。离开三宝,常乐我净到哪里去求?求不到。三宝,大家知道佛、法、僧,但是三宝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们看到许多人皈依三宝,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没有皈依,做了那一个仪式,那个仪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没有实质。为什么?他不明三宝、不解三宝,所以他也不得三宝。受过戒的人都晓得戒有戒体,他戒体得不到。三皈也是戒,同样一个道理,他得不到戒体。戒体是什么?是自性。
  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讲形式。「皈」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过去迷、邪、染回头。「依」什么?依自性觉、正、净,这真皈依,这一念回归了,这是真佛弟子。如果没有舍迷、邪、染,不依觉、正、净,那这个皈依是冒名的,说得好听一点,天台家所讲的六即里头「名字皈依」。名字皈依是什么?有名无实,一点作用都不起。真正得用处的时候,你最低限度要「观行皈依」,如果我们修学不能契入观行位,只在名字位上,那就落空了。名字位上说老实话,很容易造罪业,很容易堕三途;入观行,大致上观行功夫得力,可以得到人天福报,不会堕落三途。如果入「相似位」,那你有成就,你在菩萨道上就修行证果了。相似位是什么果位?要以《华严经》的果位来说,「相似即」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你转凡成圣了。「分证」的三皈,那就是圆教初住以上。
  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议,是你要真皈、真依,佛在经上讲你真正皈依,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这当然的事。他为什么保护你?尊敬你、佩服你、仰慕你,不是哪个人派他来保护的,自动来保护你。这才叫三宝。自性觉、正、净才是三宝,这是佛家修行证果的总原则、总纲领,一入佛门第一堂课,就把修行证果的总纲领传授给你,这叫做传授三皈,让你这一生、生生世世,向著这个方向、这个目标努力迈进,你就能成菩萨、成佛。佛法的教学实在是美满到极处!真实的圆满,一开端就把这条路指清楚、指明白。
  可是现在我们常常看到,皈依是皈依某一个法师,这完了。「皈依某个法师」这个流弊,由来已久,我们从蕅益大师的著作里面看到。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在当时就指出皈依的误会、错误。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距离我们五百年,五百年前就是「皈依某个法师」,不是皈依三宝。这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我的师父,这是破和合僧。僧团是和合一家人,他这些皈依弟子在里头有分别、有执著,这是我的师父,这是我师父道场我要拥护,那个不是的我要排斥,就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大家知道,造无间地狱的罪业,换句话说,你不皈依还不造这个罪业,皈依之后造这个罪业,最后归到哪里去?归到阿鼻地狱去,这糟糕不糟糕?大错特错!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一念迷情,一念自私,铸成大错。这种错误的面逐渐扩大,使一般人对於皈依真正的意思迷失掉,不但影响的面扩大,影响的时间久了,代代相传,我们都以为这是正确的,谁能发现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是不读《六祖坛经》,要是不读蕅益大师这些著作,我们怎么会知道?《坛经》里面给我们启示,六祖传授皈依,他居然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这个解释,他说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早年读这个经的时候,这给我很大的启示,他为什么这么说法?他是唐朝时候的人,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想必在那个时代,大家对於三宝就已经迷了,迷在佛、法、僧里面,不知道佛、法、僧表法真正的意思,所以他才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