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客家人萧法刚_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节:一代华工南洋泪法刚百日易亲娘(1)
第一章
一代华工南洋泪法刚百日易亲娘
1
南方。粤东山区。
夜,将满的上弦月偏西而去,夜空依然深邃无垠。
透过蒙胧的银灰色月光,梅江像一条逶迤前行的白练。白练两边,有许许多多十分特别的民居。从天上看,像是两个半圆,一个半圆是灰瓦重重叠叠覆盖之下的房屋,一个半圆则是清水塘。房屋后面是竹子和树。清水塘前面是菜地。这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款款建筑,装点着梅江的夜景,巍然不动,蔚为壮观。
忽然,北边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扇窗户亮了起来。过不多久,亮了的窗户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啼哭声高亢,嘹亮,仿佛要将沉静的夜空撕裂似的。
婴儿是本书主人公萧法刚,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
小山村是梅县石扇镇银钱村。
点灯迎接萧法刚并为他接风洗尘的,是住在上楼房的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位被称为接生婆的老妇人。
2
殷商时期,有一贤士,名伯益。舜时,伯益曾负责掌火,“烈山泽而焚之”,使禽兽逃匿,开辟了很多农田。之后,伯益又跟随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万民于水火。伯益的巨大功绩使他的子孙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被分封到萧地(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萧孟亏是萧姓第一人。
萧姓族人一直在自己的萧国安居乐业。
西汉初年,萧姓人萧何助刘邦兴汉室有功,推为相国,爵封晃睿。
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汉族大量向长江以南迁徙逃亡。萧姓人也在东晋时逃到江苏的丹徒、丹阳、武进一带定居。公元479年,萧整后裔萧道成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齐朝,为萧姓第一个政权。公元484年,萧道成族弟萧衍建立了第二个萧氏政权——梁朝,将萧姓家族推向极盛时期。隋唐五代时期,随着梁朝的灭亡,萧姓子孙开始外迁,涉及今陕西、河南、山东、福建、江西、山西、湖南、安徽等地。宋元时期,萧姓在隋唐南迁的基础上继续向周围地区播迁,尤其是江西萧姓发展迅速,成为外迁的根据地。据史料记载,今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萧姓大都来自江西萧姓。
明清时期,陆续有萧姓人迁往台湾和海外定居。东南亚各国以及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萧姓人的足迹。
在中国历史上,萧姓人不乏许许多多名垂千古的巨人,如西汉名臣萧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文学家萧子显、萧统,唐朝开国宰相萧禹,宋代山水画家萧照,清代山水画家萧云,共产党人、中国青年运动先驱和领袖萧楚女,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原中国国防部副部长萧克,现代著名诗人萧三,现代作家萧军,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萧红……
穿越历史的风雾尘雨,世界又迎来一位萧姓男丁,他的名字叫萧法刚。
萧法刚从梅县石扇镇银钱村萧家亦唐公祠的角度应排为第四代。
3
亦唐公祠的立祖之人就是萧亦唐。
萧亦唐生有两个儿子,老大萧增煌,老二萧增勋。
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东南亚、北美、澳洲、南非、南美等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吃苦耐劳的华工成为他们掠夺的最理想选择。为了获得大批的廉价劳动力,英、法、美等国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招募华工的条约,用掳掠、绑架等手段强行招募所谓“契约华工”,开展“猪仔贸易”。
萧家老二萧增勋为了求取更好的生活环境,远赴南洋,卖身求工,来到马来西亚。
去南洋走的是水路,首先要过梅江河上的滩险。梅江是韩江的上游,流经五华水寨、兴宁水口、梅州市区、梅县松口,到大埔三河坝与福建流来的汀江、梅潭河一起汇入韩江,全长180公里。一路恶滩、险浪、怪石不断,古称梅江为“恶溪”,“其恶有三:瘴雾毒恶,鳄鱼狞恶,滩石险恶”。
萧增勋来到马来西亚的柔佛。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中国人。有谁敢想,若干年后,萧增勋会从任人宰割的“猪仔”变成马来西亚的首富?
没有人敢想,但事实确凿是那样。
第5节:一代华工南洋泪法刚百日易亲娘(2)
萧增勋虽然没有文化,却有着祖先萧何一样的战略目光。他用挖锡泥赚到的一点钱,买了一大片石头山。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有朋友问增勋:
“你犯傻了是不?花钱买石头山干什么?”
萧增勋却笑着说:
“山不转水转,兴许能够赚钱呢。”
朋友又问:
“都是石头,又不能种庄稼,你拿什么赚钱?”
萧增勋说:
“退一万步讲,搬掉石头,至少也可以种些橡胶树嘛。”
朋友生气地说:
“全是石头,你能搬得完吗?”
萧增勋说:
“慢慢搬呗。”
朋友摇着头走了。
那知道不久之后,政府要从吉隆坡往新加坡修一条国道,需要大量的石头,就来找萧增勋,要求买走他的石头。萧增勋当然求之不得,很快成交。
于是,萧增勋一边点钱,一边看着很多人开着车来把石头慢慢都搬走了。
萧增勋说话之间成了暴发户。他在搬走石头的土地上种了橡胶树、胡椒树等,又开了金铺、银楼,做金银首饰及金条等生意,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火,不出很久,金铺、银楼开到7间之多。
然而,凡事都不会十全十美,萧增勋唯一的缺憾就是太太没有为他生育子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萧增勋颇为此事烦恼。
这时,国内老大萧增煌却一连生了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萧耿香,萧杏香,萧育香。
于是,兄弟俩经过商量,就把老二杏香过继给萧增煌。
4
世界上又有一道规律,曰:盛极必衰。萧增勋发了大财,又有了家兄过继来的儿子萧杏香,从一个农民的角度讲,可以说是已经是达到“极盛”了。恰恰也就从此开始,他一步一步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这是一段关于金钱与美女的悲剧。导演这场悲剧的是萧增勋的太太。
萧杏香自从来到马来西亚叔父家当了儿子,就开始观看那场悲剧。然而一切皆是缘,萧杏香没有能力去阻止悲剧,也没有可能阻止得了那场悲剧。萧杏香一边流泪一边缓慢地观看那场悲剧的起承转合,残忍地见证着悲剧折射出的种种丑恶。
萧杏香的叔母(他称她妈妈)是一个金钱至上主义者,她单纯地为了监视叔父(他称他爸爸)的行踪,以便掌控叔父的钱,不断请来一些年轻貌美的姑娘侍候叔父,并暗示其与叔父发生关系,等到姑娘与叔父生了孩子,就将姑娘赶走,孩子留下居为已生。用这种办法,叔母一共“生”了7个孩子(与他们的门店间数正好是一个数)。叔母不仅找小姐“侍候”叔父,待叔父年迈时,还引诱他抽上了鸦片烟,将叔父搞得整天躺在床上,不能工作。这样,叔母就全面掌控了叔父的钱财。
叔母自己有了孩子,眼睛里就再难容得过继来的杏香了,于是即使是杏香长大之后,都免不了挨她的打骂。
萧杏香常常暗自为叔父流泪,也为他自己流泪。
萧杏香23岁那年,叔父看到自己身体日渐虚弱,唯恐去日不多,便命杏香回中国老家建造祖屋,立自己的父亲萧亦唐为主,将祖屋取名为亦唐公祠。叔父这样做,一方面借以纪念自己父亲萧亦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萧家后人有个心灵归属之所。
萧杏香不敢懈怠,很快带着钱返回祖国老家。
萧杏香用了三年时间,建造了一座规模为三围围屋的亦唐公祠。
萧杏香在建亦唐公祠的过程中,结织了一位女子。此女名叫钟秀兰,蕉岭县徐溪镇旗形下高车人。当时,建亦唐公祠的木料几乎全是来自蕉岭,钟秀兰是送货人之一,她常常指挥乡邻们抬、扛、拖、拉,仿佛战场上的将军。萧杏香看到钟秀兰人不仅精明强干,而且长得秀气漂亮,一下子就爱上了她。
经人缀合,萧杏香和钟秀兰闪电式恋爱,闪电式成为夫妻。
钟秀兰后来竟是萧姓门中一位传奇女人。关于她的很多故事流传广泛,脍炙人口。
钟秀兰的故事一部分是讲她聪明能干的,比如她的天才的语言能力。
由于萧杏香不再被叔母宠爱,甚至成了叔母的眼中盯肉中刺,他在马来西亚萧家就也渐渐沦落成了一个边缘人物,不再享有任何优越地位。萧杏香于是带着自己的妻儿离开大家庭,来到文律埠,决心自立谋生。这时的钟秀兰便也不再是一个有钱人家的贵夫人,而是要和丈夫一起去面对贫穷的考验。他们一家人在文律埠海边用木板盖了两间当地称为阿搭屋的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