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客家人萧法刚_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的“青春知识型偶像”。不少少女也顾不得羞赧,纷纷问询法刚姓甚名谁,家住那里。
当法刚做完祭奠仪式,走下台来后,立刻被一些年轻的太太、姑娘们团团围住,有知道他名字的就喊他作“法刚先生”。说来也是,当时大家都想亲近一下这倜傥聪颖的学生“先生”。
阿姆因法刚年少成名而沾了光,很多时候参加别人丧葬之礼时,都衣着光鲜,坐于首席。
法刚做礼仪生名播乡里以后,家里常常有人来,其中不乏很多别有用心的姑娘或少妇,开口即是:“法刚先生在不在?”看到如此情形,阿姆很为法刚担心,她要法刚不要什么人都见,尤其是一些结了婚的少妇,最好少见或不见,免得有人说闲话。
其实在那段名播乡里,四处做礼仪生的风光岁月里,法刚还要苦读研习群书,帮阿姆下田劳动。从内心讲,法刚本想推掉邀请,可看到一些人家因家贫,丧葬之礼本已简约,再因请礼仪生而犯难,就有些于心不忍。不过,遇了是一些贫苦人家来请,法刚从来是因陋就简,尽心尽力地帮他们主持好丧葬之礼,并从不求回报。在法刚看来,只有帮助他人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光明澄静,让自己的心性融化在爱的调和里。
第29节:乱世胸怀千里志梅屏国小育桃李(1)
第六章
乱世胸怀千里志梅屏国小育桃李
——河堤之上,长风吹拂在河岸上空,暗涌的流水如同一种由古远年代传来的琴声,宽广的韵味绵长深沉。与玩伴们站立这河堤之上,法刚敞开衣襟,仿佛要将这风声水起,纳入己胸。法刚突然想到那些良知未泯的爱国爱民志士,他们不愿做铁蹄下的顺民,不愿对横暴的处境逆来顺受,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去捍卫自由和追求理想……
1
透过历史的滚滚烟尘,遥望四十年代的中国,那确实是极不寻常的、方生未死的年代:战火纷飞,时局动荡,强暴逞凶。光明与黑暗,困难与希望,前行与沉沦,无时无刻不在冲撞、搏击、嬗变、交锋,你死我活,相互渗透,相互消长。古老的中华民族,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全在经历着一次空前未有的、血与火的大洗礼;中国的广大农民首当其冲,历史的车轮首先将他们轧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法刚是这苦难年代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一幕幕滴血带泪的镜头,让他的青春有了近乎沉痛的厚重。
抗战八年,家乡很多户人家都断了生计来源,一连数日无米下锅,整个村庄都难见炊烟。田头路边的树不到季节就秃了,并不是有虫害滋生,而是那些被孩子扯着衣角的农妇们摘去吃了。她们个个面呈菜色,脚步虚浮,将那尚未长好的树叶早早摘光,甚至连以往喂猪都不用的硬饭头都挖光。更多时候,尚余些气力的乡村男女都外出做挑夫,挑盐上筠门岭,借此赚少少一点钱,好弄些活命的食物。
饥荒年节,瘟疫疾病往往如影随形。法刚所住之地,地势低洼,原有几条深沟,每逢大雨洪水倒灌,往往淹没路面。值此之际,孩子们个个欢喜地冲向早已在沟口埋下的捕鱼器,他们知道定会有顺水之鱼游入其中而不得出,意味着可以暂时解决一下饥荒之苦。可退潮后,门前道路再经往来牛畜来回踏踩,变得泥泞沼烂,臭气冲天,蚊虫苍蝇,成群而至,再有到处踢脚的牛粪等。长此以往便滋生了瘟疫。村中住户本已饥寒体弱,再有恶疾缠身,无药可用,只得躺在床上凄楚哀号,其景况真可谓民不聊生。
每年雨季,接连数日的大雨,随风荡至地面。大家被困于屋中,呆立窗前看着大雨,便知道洪水将要爆发。果真用不了些时日,洪水犹如猛兽,挟着丈余高的浪头咆哮而来。村中男女慌乱中背起家中仅存的余粮,拖着老人,拽着小孩,拼命往山上跑。当奔逃到山顶的大家,惊魂未定地俯视村庄,心头也仿佛被冰凉的洪水浸过一般,有种穷途末路之痛。看那洪水席卷之后,屋顶也就只剩个尖角,尚残留于水面,星星点点地无比寂寥。那些驼着背,拄着拐杖的老人,目睹眼前的天灾,再想想无休止的战祸,不由得唏嘘长叹,潸然泪下。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十七岁的法刚读完了初中。本来以他的优异成绩,可以顺利地在梅州蕉岭县高中继续求学,可严峻的现实与此同时也摆在了他面前。
阿姆只是普通乡间农妇,在当时的艰难时世中,凭一己之力养活一个老人和两个孩子,实属不易。阿姆整日在山间打柴和在田里劳作,即便如此,也只能糊口而已。为了给法刚赚取学费,阿姆还得想方设法抢收些山货,拿到集市去卖;这本来都是男劳力的活,可怜阿姆命苦,惟有咬紧牙关拼。法刚日日见阿姆归家时,人已累得东倒西斜,再细看,阿姆头上的灰丝白发已比黑发还多,额头眼角也呈现沟壑纵横状。法刚不忍再看,转过头时,已满眼是泪。
再者当时南洋同样是二战战场,法刚的生父生母也难于自保,根本无暇顾及远在大陆家乡的法刚。法刚思谋再三,决定放弃蕉岭县高中的求学机会,这样即减轻了阿姆的负担,自己也能在家帮忙。
就这样,法刚告别了校园,回到了家乡。善良的阿姆如何能不知法刚心头所想,可自己又有何办法,也只有背着法刚伤心垂泪。
人回到了贫瘠的家乡,可法刚的理想依然飘荡在山外更广阔的世界里,他清醒地知道要想他日出人头地,就不能轻言放弃。
2
早春的阳光映在稻田的时候,一种生长的气息和阳光的味道被掠过乡野的风搅拌着、混合着,在阡陌和村庄里弥漫,在山涧和河流上弥漫……
弯腰割禾许久的法刚,从密密匝匝的稻田里站起身来,用胳膊擦了擦额头的汗。他手中握着一把割禾的镰刀,那光亮的刀刃映照出法刚英俊的脸。法刚迎着风,微微抬着头遥望远方的天空,他眉宇间的神情,让人不由得想起了荆蓁中的野草,石板下的苗芽,总有着不被任何困境磨灭的不屈。
“法刚,又想什么呢,是偷懒还是想媳妇?。”
法刚听了,扭头一看是佛华兄,笑了笑说道:“偷懒还皱着眉头啊,再说从来都是别人想我,我倒不用费这个心思。”
“你这小子,样样事情都能做好,又招女孩子喜欢,你生来就是为了气我们这些笨人的。”壮实的佛华兄装作生气的样子,拿着手里的农具作势要扔过去。
“佛华兄,你别这么说,未来的佛华嫂子一定很好看,你肯定是有福的。”
“法刚,我知道你心大,这里留不住你。”
法刚没有说话,不再仰头看天,继续弯腰割禾。
“法刚,你父母在南洋,未来总会有希望,你往后成功之日,可不要忘记我啦?”佛华若有所思地接着说道。
正在割禾的法刚,听到此话,猛地停了下来,却将手中的镰刀握得更紧了。佛华兄道出了自己的心曲,是啊,好男儿志在四方,困在此毫无出息的穷困环境中,如何能平息自己内心升腾的理想。李白曾有诗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颇有同感的法刚不由得暗叹口气,继续割禾。
夜渐渐深了,法刚屋里的油灯还亮着。小屋很简陋,暗处的木板椅、水盆,斑驳脱色,在灯影下仿佛染了一层油画般的颜色。在窗边,一张木头的小书桌上整齐地摆着书,这些书的书角残破卷曲,一看便知是几经周折借来的;书边摆着的一支笔,笔头附近微有些凹陷,那是法刚食指的印痕。
法刚虽因家境贫寒,而无法继续去高中求学,可他借回了高中的课本,打算自修完高中的所有课程。因此,每天深夜,法刚会独自枯坐于孤灯前,研读课本中的知识要点,对其中的疑难之处,反复思索。
第30节:乱世胸怀千里志梅屏国小育桃李(2)
不知过了多久,法刚的练习薄上,字迹早写得密密麻麻,他感觉也有些疲惫了。不由得停下笔来。打开窗子,迎面而来的一股清新的风,夹着泥土和新草的味道;远处此起彼伏的蛙叫声和间或的犬吠声,声声入耳。
在熟稔而温暖的乡间气息中,法刚慢慢地静下来了,闭上双目,把自己溶入淡淡的月光中,不禁遐想联翩。这就是自己的故乡,虽然是僻壤凄寒,可是她毕竟在艰苦患难中,穷困绝望中,孕育了古圣先贤,自己也永远是她的儿子呀。有朝一日,自己如能成就事业,必当全力回报家乡的至亲厚土。
当法刚在窗口涤荡了一番心境之后,转过身时,发现屋中的长板椅上不知何时躺了一个人。呵呵,是佛海二叔,他一定是深夜蒸酒解乏,酒酣时悄悄醉卧于此。
“二叔,快醒醒了,小心着凉。”法刚摇着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