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郎〃在日语里是〃男孩〃的意思。因为日本是一个弹丸岛国,人民又渴望强大,所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故事,以小胜大的主题不少,〃太郎〃出现的频率也就较高。金太郎是日本的民间故事《金太郎》中的主人公,据吉林大学于长敏于1996年在日本土浦市阿见中学所做的一项调查,由100名该校中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5个日本民间故事,结果金太郎名列第四。因此说金太郎的故事家喻户晓应不为虚。可是奇怪的是我国国内出版的几种日本民间故事集,不约而同地都只有一个〃桃太郎〃的故事,而未见金太郎的故事;张爱玲对金太郎的来历居然也不清楚,所以才有〃大约是民间传说〃之猜。而她是与胡兰成同看这画的,胡兰成也可以向借画给他的日本人池田询问,看来对此都不很清楚。
关于金太郎的身世,有的说他生于一个山民家中,有的说他母亲本是天皇的侍女,因与一名侍卫产生了私情,后来在山中生下了他。若抠起字眼来,也可以说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并不矛盾,因为生于山民之家也不一定就代表他是山民之后。
金太郎孩提时就力大无比。故事之一是他把黑熊高高举起来又重重摔下,被他打败了的黑熊从此俯首贴耳听命于他,每天把他砍下的柴禾驮到他家里去;故事之二是有一次山林着火,金太郎无处可逃,竟把一棵参天巨树推倒,搭在两个悬崖之间,使他和他的母亲可以从上面走到安全的对岸去。
金太郎力大无穷的〃神性〃的来源,也有两种说法。一是他从小与野兽生活在一起。可以设想,假如他与长臂猿一同练习攀缘,自然臂力是可以过人的;而假如他与羚羊为伍,跑跳一定是无人能及的。二是张爱玲所说,是山灵(山姥)抚养的结果。
综合来看,金太郎有两位母亲,一是生身的母亲,一是养育他的母亲(山姥)。而在所有的画作里,画的都是他与养母在一起的情景。按弗洛伊德的理论,母亲在给儿子喂奶的过程中,是有性的意味交流的,何况养母养子。所以张爱玲说:〃这里有母子,也有男女的基本关系。〃她真的是目光敏锐,连画中的暧昧与微妙意味都读得出来。她又觉得山姥与金太郎有〃一种开天辟地之初的气魄〃,而果真金太郎后来当上了源赖光的武士,取名坂田公时,成为源赖光打天下的四大金刚之一。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民国女子》中写道:〃我从池田处借来日本的版画、浮世绘,及塞尚的画册,她看了喜欢。〃而日本的版画是也包括浮世绘的。浮世绘中,也不只一位画家一幅作品以金太郎为题材,所以张爱玲见到的那幅《山姥与金太郎》很可能也是浮世绘作品。
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画有《金太郎与野兽》,喜多川歌(麻 吕)画的金太郎则有多幅,可是没有一幅完全符合张爱玲所描绘的画面。最接近的一幅,虽然有〃金太郎偎在她胸脯上,圆睁怪眼,有时候也顽皮地用手去捻她的乳头〃,也可以说金太郎有〃强凶霸道之外,又有大智慧在生长中〃的表情,但是没有山姥〃不介意地潇潇笑着,一手执着描了花的博浪鼓逗着他〃,眼色里也似乎没有诸如〃诱惑,卑贱,涵容笼罩〃,而只有专注与享受,乳房也不是所谓长长地下垂的〃口袋〃,而是坚挺鼓胀的浑圆。尽管如此,我们由此已经差不多可以感受到张爱玲所描绘的画中人物的神情了。
张爱玲之所以喜欢《山姥与金太郎》,是因为她觉得此画面中的母与子神情自然,真实地存在于天伦之中。而欧洲诸国的圣母画则不然,张爱玲觉得画外总有一圈看客,使得圣母对圣子所有的动作表情都成了表演:〃有时候他身上覆了轻纱,母亲揭开纱,像是卖弄地揭开了贵重礼物的盒盖。有时候她也逗着他玩,或是温柔地凝视着怀中的他,可是旁边总仿佛有无数眼睁睁的看戏的。〃而圣母之所以做戏,张爱玲认为除了〃当众〃的缘故外,还与圣母平凡的出身有关:她因平凡而被推为皇后,所以不禁要保持平凡,于是要做戏了。
显然张爱玲对〃浮世绘〃这个词颇有感觉,六十年代她将《十八春》改写时,在取名〃半生缘〃之前,曾考虑用〃浮世绘〃作题名,后因觉得不大切题而放弃。
第35节:身携的戏剧服饰篇(1)
身携的戏剧服饰篇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张爱玲《童言无忌•;穿》
奇装炫人的张爱玲
当年,曾有一幅漫画见诸报刊,题目叫〃钢笔与口红〃,画的是3位正走红的上海滩女作家:潘柳黛身上盘曲着一条蛇,这自然是指她人〃妖〃或是作品的〃惑众〃;苏青是一手挟着书稿一手拎包一副行色匆匆的样子,指的当然是她一边写作一边作书商;张爱玲则身穿一件古装短袄,旁边有一行字,写着:〃奇装炫人的张爱玲〃。漫画家的看家本领是抓人的特征,可见张爱玲的着装的确是她最显著的特点。
张爱玲对于衣着的偏爱,除了作为女性通常的爱美天性外,可以简单归结为是受了她两位母亲的影响或刺激,一位是她的生母黄逸梵,一位是她的继母孙用蕃。
黄逸梵爱做衣服,惹得丈夫咕噜:〃一个人又不是衣裳架子!〃可见黄逸梵对衣饰的爱好一定不浅而衣服数量也一定不少。小时候的张爱玲有次看母亲对着镜子在绿短袄上别翡翠胸针,母亲的动作一定不只别胸针那么单纯,这才会使年幼的女儿深受感染,以至〃羡慕万分〃,恨自己不能快点长大,并发誓〃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那时的她离8岁还远着呢。在同期她所怀着的一个理想是〃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
应该也就在此后不久,母亲因与丈夫不睦,愤而离家留洋,行前伤心,〃伏在竹床上痛哭〃。那时的张爱玲还对离别之痛木然不觉,却注意到母亲穿的是海一样颜色的〃绿衣绿裙〃,以及衣裙上镶缀着的〃抽搐发光的小片子〃。
为了衣服,成年后的张爱玲竟对自己5岁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是在母亲走后,父亲的姨太太老八曾为她〃做了顶时髦的雪青丝绒的短袄长裙〃,幼小的张爱玲竟因此真的觉得喜欢老八要胜过亲娘了!
未成年的张爱玲因为对未来有许多明确具体的向往,因此老是盼望着快快长大,于是也就总觉得那时的日子〃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温暖而迟慢〃,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当她发现因身体长高而使漂亮的衣裳穿不下时,就嫌日子过得太快了。比如她八九岁时母亲从国外归来,一定是带了些国外的衣料,在给女儿做的衣服中,就有一件〃葱绿织锦〃的显然黄逸梵偏爱绿色。张爱玲却因〃突然长高了一大截子〃,新衣服〃一次也没有上身,已经不能穿了〃,这竟使她在以后一段时间里,〃一想到那件衣服便伤心〃,甚至〃认为是终生的遗憾〃。
张爱玲在生母的影响下,对衣裳的喜爱膨胀,而就在她步入青春期,爱美意识大觉醒的年龄,偏偏继母来了,听说张爱玲身材与她差不多,带了两箱子旧衣裳给她穿。那些衣服虽然料子很好,毕竟旧了,有些领口也破了,在贵族化的教会女校上学,穿这样的衣服,令张爱玲感到十分难堪:〃永远不能忘记一件黯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一大半是因为自惭形秽,中学生活是不愉快的,也很少交朋友。〃的确〃永远不能忘记〃,晚年的张爱玲还旧事重提,耿耿于怀。可见着衣一项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心理了。
张爱玲逃出父家不久,一次舅母对她说,等翻箱子的时候找一些表姐们的旧衣服送给她穿,张爱玲听了连忙说〃不〃,并且一边就红了脸,眼泪也下来了。看来的确是落下心病了。
正是生母与继母在张爱玲穿衣问题上的一正一反的刺激,纵然她原先是一个不好穿着打扮的人也不可能不变的了,何况她是天生的〃衣裳迷〃。张爱玲自己也认为如此:〃……那都是因为后母赠衣造成一种特殊的心理,以至于后来一度clothes…crazy(衣服狂)。〃
黄逸梵对穿衣的态度也有点与众不同。女儿中学毕业后,处于嫁人或升学的岔路口,黄逸梵竟提出了一个〃很公允的办法〃要女儿挑选:要么升学没有钱买衣服,要买衣服打扮自己准备嫁人就没学费升学。其实张爱玲与母亲在这方面是一样的两样都要,黄逸梵本即是个学校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