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饶粮仓,粮食运往全国各地。人们常说:“四川粮,天下尝”。其实,早 

在李冰时蜀郡便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李冰父子在蜀郡除兴建都江堰外,还主持疏通了沱江、洛水、青衣江, 

以及修筑桥梁、开凿盐井等工程,为蜀郡人民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深受人民的尊敬和怀念。至今四川人民尊称李冰为“川祖”,并且在都江堰 

东岸修建了一座“二王庙”。里面有李冰父子的塑像,高达数米。庙的四周 


… Page 10…

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已经成了游览避暑胜地。到过四川的人们几乎都要去 

那里游览参观,缅怀李冰父子的功绩。 

     都江堰虽然修建于两千多年前,可是它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法都具有 

高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在中国古代许多宏伟的水利工程中首屈一指,在世 

界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由此,可以看出李冰是我国古代一位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以科学的 

态度和方法,在实践中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而造福于人类的杰出的水利专 

家。 



                                                                  (王惠贞) 


… Page 11…

                                  张 衡 

                        ——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 

                             (公元78~139) 



     当你走进中国的天文馆、地震馆、科技馆以至历史博物馆,都可以在展 

厅的显著位置,看到一位远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 

衡的成果。他改制浑天仪,创制候风仪、地动仪,不仅是伟大的天文学家, 

天才的机械制造家,而且还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唯物主义思想家。这位文 

化巨人刻苦成才的历程和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世人的敬仰。 



                             有志人勤奋好学 



     张衡于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他的祖上是南阳著名的大族,“其先出自 

张老,为晋大夫”。到他的曾祖父时期仍是个大地主。祖父张堪有很好的品 

德,年轻时曾因“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受到光武帝刘秀的嘉许。张 

堪16岁时就被推荐到当时的京城长安受业。他天资聪慧,学业出众,京城里 

很多老学者都赞誉他为“圣童”。 

     张堪生前为官清廉,没有积蓄,他一去世,家境便很快衰落下来,到张 

衡幼年时期,已相当清苦了。建初年间 (公元76~84年),南阳发生灾荒, 

米价昂贵,很多人都弃家出外谋生。一些和张衡的祖父有过交情的朋友,听 

说张堪去世后,家中生活很窘迫,曾“自往候视,厚赈赡之”。随着祖父早 

年的朋友相继去世,张衡家境愈益贫苦。 

     张衡的先人去世早,失去了靠祖荫入仕的条件。张衡想要改变这种贫困 

的家境,又不愿攀附权贵、打通关节去乞怜,便立志靠自己勤奋努力。他学 

习特别刻苦,达到“如川之逝,不舍昼夜”的程度。 

     张衡天资颖慧,勤奋好学。在他上学的书馆里,尽管他年龄小,可他读 

书多,成绩好,除了完成老师所教的功课外,还大量阅读课外书,少年时期 

便很会写文章,得到乡里邻人的称赞。他还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事物,留 

心观察,勤问多思。因此他对问题的看法从小就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 

     当时盛行游学的风气,这正好能满足张衡好学的意愿,于是在他17岁那 

年,便只身离开家乡,踏上了旅行求知的征程。 

     张衡有宏伟的抱负,他希望自己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所以他就 

抓紧青年时期宝贵的时间,不知疲倦地学习。后来他在《应闲》一文中曾说: 

 “一个人不应担心自己地位不高,而应该担心自己道德是否高尚;不应当为 

收入菲薄而害羞,而应当为知识不广博而耻辱。”所以张衡的学习内容不受 

仕途所需的局限,天文、地理、气象、历算等等他无所不学,其中尤其爱好 

文学。他的好友崔瑗说张衡:“没有他不学的学问,没有他不请教的老师, 

为一物不知以为耻,听到有教益的话他就非常高兴。” 



                        知识渊博的“南阳通人” 



     当张衡在家读书的时候,也就是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张衡 

的同乡大将军邓骘要征聘他当自己的幕僚。但张衡不愿意去为大官僚装璜门 

面,而要做一个有扎实学问的人,所以邓骘几次征召,他都婉言谢绝了。他 


… Page 12…

潜心研究了西汉末年大辞赋家扬雄的《太玄经》。这部书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使他由文学创作转到对科学、哲学的研究上来。 

      《太玄经》是仿《易经》的体裁而作的,道理很深,文字难懂,学者们 

很少有敢于问津的。扬雄没有想到,他死后近百年竟遇到知音。张衡如醉如 

痴,夜以继日披读“太玄”,不断为扬雄的深刻哲理而赞叹,并埋头注释《太 

玄经》。他一字一句深究细考,体会扬雄的微言大义,还作了《玄图》,形 

象地解释玄理。现在看来,扬雄的“太玄”属于二元论的思想体系。但他指 

出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发展、有变化的。这种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 

倾向对张衡的影响很大。 

      《太玄经》中还涉及到很多有关天文、历算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引 

起了张衡极大的兴趣。但这些知识在 《太玄经》中讲得都很简略,这对“为 

一物不知以为耻”的张衡来说,是不能满足的,从而激起了他进一步钻研探 

讨的欲望。自此以后,他三年苦读,逐字逐句地琢磨《太玄经》义,直到弄 

懂弄通,为研究天文、历算等自然科学问题铺垫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张衡还精心研究了《墨经》。《墨经》是墨子后学进一步发 

展墨子思想学说的重要著作,概括了墨家关于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和自 

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我国最早的关于几何学、力学和光学方面的一 

些知识。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墨家经典早已湮没无闻, 

仕途利禄之人绝不问津,而张衡却能冲破儒家经典的束缚。他为了求得切实 

的学问,黄老、阴阳、儒、墨、道家无所不学,从中获得了别人不可企及的 

丰富的知识。 

     张衡对地理科学也很有研究,还曾画过地形图。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 

记》载,“衡尝作地形图,至唐犹存”。 

     张衡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不但是文学上的歌赋大家,而且还是“中世阴 

阳”之宗,对天文、地理、历算、绘画等也很精通。他几乎无所不知,无所 

不晓,被众人誉为“南阳通人”。 



                            太史令巧制浑天仪 



     汉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汉安帝听说张衡在天文上有高深的造诣, 

就任命张衡为太史令,在九卿之一太常手下掌管“天时、星历”。张衡接任 

太史令以后,立即来到坐落在洛阳平昌门南的灵台。张衡登上灵台顶端,仰 

观天象,真是心旷神怡,有飘飘欲仙的感觉,他要在这里施展出他的聪明才 

智。 

     很快,张衡就发现,灵台的建筑虽然雄伟,但观天象的仪器却很陈旧, 

年久失修,不堪应用。他决定重新修造,特别是浑天仪,这是形象地体现浑 

天学说的一种重要的天文仪器,更应该好好地加以修改研制。 

      “浑天仪”,类似于现在的天球仪,用精铜铸成,主体是一个球体,代 

表天球。球体可以绕天轴转动。天轴和球面有两个交点,一个是北天极,一 

个是南天极。在球的表面上列有28星宿和其他恒星。 

     球面上还有天球赤道圈和黄道圈,二者成24°夹角,分列有24节气。 

球体外面有两圆环,一个是地平圈,一个是子午圈 (通过南北天极和天顶的 

圆环)。天轴支架在子午圈上,和地平圈斜交成36°角,这也是浑天仪坐落 

处的洛阳地区的北极仰角及地理纬度。 


… Page 13…

     为了使“浑天仪”能自行运转,张衡采用齿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