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穿洞”。
“龙穿洞”的传说
孙思邈的医术非常高明,名声传遍了天上地下。相传在孙思邈50岁那
年,一天晚上,他正在专心读书,三更左右,有一条老龙变成一个身穿黄袍
的高个子老头,来找孙思邈看病。孙思邈给他切了脉,觉得很奇怪,就试探
地问老头:“你大概不是人吧?”老头听了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问孙思邈:
“那你说我是什么?”孙思邈说:“你的脉起如腾云驾雾,落如倒海翻江,
你应该是龙吧?”老头听了哈哈大笑,翘起大拇指说:“你的脉切得真准,
怪不得名声能传到天上。我的确是条老龙。半年前生了一种怪病,饿得发慌,
但食道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吃不下东西。”
孙思邈说:“你的病我知道了,但我现在没有治你病的药,后天上午你
用真身再来找我,我一定把你的病连根除掉。只是我们这里的人没见过龙,
你会把他们吓着的,需要想个办法。”老龙说:“没问题,你就在家等我好
了。”
第三天,孙思邈吃过早饭,在院中等着老龙。突然,“通”的一声,院
中石壁上出现了一个大洞,从洞中伸出一个龙头。原来老龙从后山的山脚下
穿到了这里。孙思邈利用二根银针和一大桶“白瓣曲子汤”治好了老龙的病。
老龙也在山中留下了一个有几里路深的“龙穿洞”。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但孙思邈在医学上的确是创下了不朽的业绩。
贫病交加的童年
孙思邈是唐代京兆府华原人(今陕西省耀县),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
元581年),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 (公元682年)。
孙思邈出生时,他家有十来亩薄地和三孔土窑洞,生活虽不富裕,也还
能维持下去。但孙思邈却自幼多病,体质很弱,常常是治好了一种病又染上
另一种病,有好几次差点去见阎王。为了治他的病,家产差不多都卖光了,
父母也吃尽了苦头。
有一年,孙思邈得了一种叫“顿咳”的病,咳嗽起来,一声紧接着一声,
咳得面红耳赤,涕泪交流,舌向外伸,头往前倾,额头上青筋怒张,身体缩
成一团,并有大量的稠痰咯出。体质强点儿的小孩咳过后能照常活动玩耍,
但孙思邈体质太弱,咳过后,就像煮熟的面条,浑身没有一点劲儿。为了治
好他的病,父亲背着他不知走过多少路,投过多少医。
… Page 33…
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孙思邈的父亲背着他到10多里外的宝
鉴山,去找一位叫令狐先生的医生给孙思邈看病。在他们回家的时候,太阳
已经偏西了。父子俩刚走到半山腰,天便黑了。父亲左手抱着孙思邈,右手
在前方摸索着一步步向前走。忽然父亲站住了,两只眼睛睁得圆鼓鼓的,却
问道:“思邈,哪儿是路呀?路在哪儿?”孙思邈一听愣住了,想了想,吓
得哭了起来说:“爹,你怎么了?你是不是成了瞎子?”
“思邈,别哭。我不是成了瞎子,而是得了雀盲眼(夜盲症),天一黑,
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就这样,父亲背着孙思邈,按着儿子的指点,顺着坑坑洼洼的小路,深
一脚浅一脚地回到了家。
两年后,孙思邈的身体强壮了一些。
一天,靠做木工挣钱的父亲替财主做柜子,孙思邈在旁边作帮手。父亲
问他:“你长大了想干点什么?”
孙思邈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我要当医生。”
“为什么?”
“我要把爹的‘雀盲眼’和娘的‘大脖子病’治好,把咱村所有病人的
病都治好。”
父亲听了很高兴,“你要学医,就需要认字。明天,我就送你去上学。”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把孙思邈送到了学校里。当时孙思邈只有7岁。
他学习非常用功,每天能背1000多字的文章。教书先生非常喜欢他,不要他
交分文学费。孙思邈也非常尊敬教书先生,经常向先生请教问题。
孙思邈12岁那年,教书先生不幸因病去世。孙思邈为此非常伤心,这更
加坚定了他从医的信念。
一天,磬玉山的张七伯请孙思邈的父亲去做药柜,孙思邈和父亲一块到
了张家。
张七伯家的院子里摆满了药材。孙思邈非常好奇地问这问那,张七伯都
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
打这以后,孙思邈经常出入张七伯家,帮七伯晒药、炮制药,上山采药,
同时向七伯学到了不少药材方面的知识。孙思邈对医药学的兴趣也越来越
大,求知欲也越来越强。
有一天,张七伯拿出一帙书送给孙思邈:“这是我年轻时舅舅送我的《黄
帝内经》。我没上过学,认不了几个字,教不了你更多的东西,你把这书拿
回去好好钻研吧!”孙思邈惊喜地接过书,作揖道谢,回到家里便如饥似渴
地读起来。
走上行医之路
光阴似箭。转眼孙思邈长到了18岁。这一年他的婶婶得了一种病,身体
日渐消瘦,只剩一身皮包骨。孙思邈根据张七伯的一个土方子,配了一瓶医
治寄生虫病的药酒,送给绝望中的叔父。叔父半信半疑地叫婶婶喝了。没想
到婶婶转危为安,又吃了孙思邈的几服汤药,就康复了。从此叔父高兴得逢
人就夸奖孙思邈。这是孙思邈在行医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他也更加努力钻
研医学。
后来经张七伯引荐,他到铜川县拜张七伯的舅舅为师,虚心求教,专心
… Page 34…
学医。一年后出师,回到村里正式行医。他一边行医,一边学习,取众家之
长,医术进步很快。到他20岁时,就有一定的知名度了,连远在200里外的
长安,也有人知道华原县孙家塬有一大奇才。
有一天,孙家塬上来了一队人,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这队人浩浩荡荡走
到孙思邈家窑洞门口,从轿子里下来一个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色锦袍、背
一个黄缎包袱的官员。他面向窑门,放大嗓门喊道:“圣旨到,孙思邈接旨。”
孙思邈闻声,不知出了什么事,慌忙出门,跪地接旨。等官员宣读完圣旨他
明白了:原来是皇上下诏要他进京做官。
孙思邈自从立志学医以后,对仕途、权贵看得很轻,所以就百般推辞。
官员见孙思邈执意不允,便悻悻起身告辞。
使臣一行人走后,孙思邈想:州县衙门一定会三番五次催逼他进京,使
他无法专心研究医学。于是他打定主意,到太白山隐居行医,遍访贤士。第
二天,他便告别了妻子和乡亲,离乡背井去了太白山。
发现老鹳草
孙思邈来到太白山,居住在一个山洞里。离太白山脚下不远有一个小村
庄。孙思邈经常到村里行医,为病人看病。他也经常上山采药,在洞中炮制。
有一天,孙思邈正在洞中制药,忽然听到洞外有人呻吟。孙思邈忙出洞
一看,只见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坐在地上,面色蜡黄,两腮肿得像馒头一
样,孙思邈忙上前询问。那人说:“我家住在岷江边,自幼以打鱼为生,经
常在水里干活,天长日久,得了风湿病,四处求治无效,听村庄里的人说这
山洞里住着一位神医……”孙思邈不等他说完,忙把他扶进洞里,仔细察看,
发现这人病情果然严重。他精心为病人治疗,但始终不见有多大效果。
这一天,为了治好病人的病,孙思邈又拿着药锄,背上背篓上山找药。
他忽然看见一只老鹳在山岩上啄食野草,心里一动,想到:老鹳常年栖息在
江、河、池、沼等地,以鱼虾为食,为什么会飞到山岩上来专啄食野草。他
又想到,许多飞禽走兽生了病都是自己到山上找药吃。老鹳常年在水中寻食,
最容易感受风湿之气,难道这种草能治风湿病?他忙采了些带回山洞熬成药
汁,自己尝了一些,顿觉全身上下格外舒畅。他就让病人服用,那人服第一
剂药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