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深入我的心,以朴实美丽的魂魄,浮动在我眼前。就是它,我知道它
的本性,不俟凋落又一朵新花开出来。它花开长达六七个月,几乎经常地这
样怒放,不吝惜自己的色彩。它在土地上大片大片地生长着。她有个名儿,
叫“玻璃翠”。
我在雪松下面揣摩这个花,希望想出一个更美或有点曲折、有点雅气的
名字。想了多时,什么名字都不如它原来的名儿“玻璃翠”好。我才明白,
我是多么俗气。这“玻璃翠”是那么潇洒、自得,对任何欺凌,任何风吹雨
打都不伯,带着多深沉的土性儿啊!
这平凡而又神仙般的花,却使我想起“爱丽儿”(Ariel),莎士比亚的
《暴风雨》中,那个缥缈的精灵,压在松树的裂缝里熬过十二年痛苦的岁月,
被老人普罗斯彼罗(Prospero)解脱出来。这个温柔善良的精灵,无所不能,
滚火,降水,腾云驾雾,凡是老主人的吩咐她立刻办到。刹那间使暴风雨中
的海船猛然烧起弥天大火,船上的人们落在汹涌的波涛里呼号救命。可一眨
眼她却把王子、篡位者、水手们吹灰似地全搬到岛上。衣服不沾一滴水,比
住日更新更整洁,个个都在柔软的沙滩上香香地睡着了。她来去无影,一呼
便至,一动便成,为善良的老主人解决了恩怨,为老主人的小女儿米兰达
(Miranda)安排婚姻。
我认为莎士比亚笔下的精灵们,以爱丽儿最可爱,最像人。爱丽儿为主
人效忠,施展百般千般的能耐,待功德圆满,她向主人要求,实现以前立下
的诺言——恢复她原来的自己。老人慨然应允。爱丽儿重新回到她自己的天
地。这与我们的孙悟空大不一样,他保唐三藏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终于到了西天,后来在一片慈祥、圣洁的氰氢里,他成了正果,被封为“斗
战胜佛”,慈眉善目地坐在那里,不再想花果山,不再想原来的猴身。这与
爱丽儿的终身的向往,就不同了。
我坐在雪松下长凳上沉思。
雪松,据说是在喜马拉雅山高在三千公尺的云雾中生长,那里是一片白
茫茫的森林;移植到这里依然生气旺盛,冬耐寒,夏耐热。在酷暑中,这里
的雪松遮挡逼人的火热,铺下一片阴凉。我就在它的树荫下,享受绿色的安
宁,思绪静静流动。
在这三年的病痛里,我回忆起平生所遇见的许多人,这些人我与老伴儿
谈起来,有时不禁很难过。他们就像眼前的雪松一样,或者说,他们就是雪
松。这雪松,劲直高昂,不屈不狂,经得住世情的冷热,平实而奋发,充溢
不懈不止的生命。
雪松,是我在梦寐中不能忘记的精诚。
写到这里,我收到巴金的复信,他说:
。。我只有继续写作,工作使我疲劳,但也使我精神振奋。我一天就靠动脑筋才活
下去。我不曾做到完全搁笔,就得讲真话,还要写文章,而且还要得罪人。。。
小林夫妇和他们的女儿这次都见到你,还给我带来你的近照。他们说你身体好多了。
我羡慕他们,你和他们谈得多高兴。小林要你为《收获》写篇短文,我看你一定办得到。
几百字到两千字,都可以,分几天写,不必放在心上,也不要勉强,更不要紧张。文章能
写成,可以加强你的信心。
你说得多实在啊,我的老哥哥!你又在推动我,激励我,又体贴我,我
管不住地流下眼泪。
清晨小林从上海打来电话:“万叔叔你的稿子写了吗?能不能国庆前发
稿?”
我终于写了这篇东西,散文么?随笔么?都不大像。我给老伴看,她高
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拍起手来,笑着说:“多年不见你拿笔了,居然这么快写
出这篇文章来。”她急急忙忙地找出信封、邮票,她是个急性子的人。“就
发了吧?”她仿佛觉得这不是文章,是个小小的生命,“哎呀,连个名儿还
没给他起呢!”
“就叫他雪松吧。”我说。
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八日于北京医院
(原载《收获》1991年第
6期)
美丽的种子——《小女人》序
我不知该如何形容我的老伴玉茹。假若我再年轻些,又不生病,我想我
是能够把她写出来的。
她很不精明,不擅周旋,很愣,也很呆气。尽管她已这把年纪,为人处
事仍有时像个孩子那么天真。也许正由于我俩都有些呆气,才能这样相处亲
密无间的。
有一阵子,她偷偷摸摸离开我身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我问她在做什
么?她总是笑而不答。
过了些时候,她举着一沓子稿纸送到我面前说:“你看看吧,我写的小
说。”我惊讶地望着一叠稿子,不料她还有这样的勇气。心想她能写写也好,
可以减少些她内心的孤寂,我知道,写作在她来说是多么困难啊!但我总是
给她鼓劲说:“写吧,写得不错,继续写吧。”
我生病住在医院里,玉茹因工作回上海去了,她来信告诉我,她的小说
有希望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我既为她高兴,又觉得不大可能。可不久,
真的在《新民晚报》上连载了。
这些连载初次映在我眼前,我正躺在病床上。我十分兴奋,忘了自己患
病的苦恼,每天盼望着早点拿到《新民晚报》。
这样,一天天地读下去,兴趣益发浓了,其中人物故事很吸引我。到了
书中关节处,我猜想下面该有什么转折,总该奇峰突起了吧?不料作者写得
平易亲切,不动声色,然而真实动人。人物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才是
玉茹的文章,诚恳真实,像她的为人。
玉茹告诉我,上海人认为不是唱京戏的李玉茹写的,而是一个同名者。
我担心,夫妻关系密切,免不了偏爱、主观。我问过她的朋友和看过的
人,他们都说确实不错,很感动人。我恨不得再多问一些人,肯定一下。
我早就希望这小说能出单行本,但因种种原由,耽搁了许多年。现在有
机会出版了,我是喜出望外的。
这是玉茹写的第一本书,然而她已有些年纪了。
《小女人》原名“品子”,它不是迟开的花朵,这粒美丽的种子,种在
肥沃的土地里,日后还要生长出更鲜美的花。
我祝贺玉茹,更感谢那些用尽精力和智慧的朋友们,如王致远诸位,使
《小女人》得以和读者见面。
(原载《新民晚报》1995年
1月
21日)
回忆与纪念
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九○年
永远铭记毛主席的教导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我们永别了!在这极其悲痛的时刻,回忆我几次见到
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光辉形象像青天一样永远不老,天天看得见,
时时铭刻在心上。
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一九四五年。那时候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和中
国人民的利益,为了团结和教育广大群众,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来到了重庆。毛主席的到来,使整个山城为之沸腾,使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
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那时候,我也是喜不胜喜,同时又担忧不止。喜的
是我亲眼看到毛主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略,采取的这一伟大行
动,受到全中国各界人民的欢呼,真是使人无比崇敬。忧的是看到蒋介石一
贯卑鄙无耻,什么流氓手段都使得出来,使毛主席此次重庆之行,潜在极大
风险。然而转念想到毛主席如此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更加感动不就在这个又
喜又忧,心中激动难平的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接见了我们。
我们来到毛主席当时所在的上清寺的一座二层楼房。一路在街上看到许
多便衣特务,在门内又看到楼的四周站满了持枪的国民党宪兵。这一切,更
使人替毛主席的安全担心,同时想到毛主席在这种环境下,在百忙之中,还
关心我们这些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文化工作者,请我门到他这里来,真是
更想快快见到我们无比崇敬的领袖毛泽东主席。
那天,我是最幸福的人——坐在毛主席的身边。毛主席的精神好极了,
爽朗的笑着,和我们一一握手。我看到毛主席这般雄伟的气概,一股振奋之
感充溢周身,心中说不出的高兴。毛主席对我说,你正年轻,要好好工作,
好好为人民服务。毛主席的谆谆教诲,多少年来,我一直一字未忘地记在心
里。毛主席还请我们到延安去,他说,你们可以到那里去看看,就是吃的差
一点,吃小米饭,没有白面,要受点苦。毛主席正是在给我们指路哪!让我
们走向人民!走向革命!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