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禺全集6-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被引到一所宽阔的大厅里。正在谈天的时候,钓鱼台的经理请我们参观
这个地方。

乘一辆小巧玲珑、如同轿子似的车子,我们大转了一番。这里有着大多
大多的古董,珍品,中国传统艺术、工艺的精粹,令人目不暇接。在元首下
榻的小客厅里,绣缎沙发的靠背和扶手上,都铺了一块块白色的纱罩,直来
直去的陈若曦忽然说:“这样美丽讲究的沙发为什么要放这些东西,我们接
待元首,难道还怕客人弄脏了我们的沙发么?”这个意见自有她的道理。后
来我想,她大约不了解,这些细纱的白色织物,在中国人的眼里已成了一种
装饰品了。但我喜欢陈若曦想到就说出来,说心里话的品质。

我请陈若曦到我家吃饺子。还请了老朋友吴祖光和《文艺报》的吴泰昌。
他们都是说笑话的能手,所以回想起那一顿饭,真是笑声不绝。陈若唆吃的
有滋有味,对我家的各种素菜也很欣赏。我不由想到在美国,在柏克莱她家
的那一晚,想起我的那些朋友们。后来,陈若曦告诉了我,许芥星老先生已
经逝去了。我听了很难过,他是因为暴雨冲倒了房屋,而埋在了泥沙里。哲
入不寿,可爱的人也不会常存。

在陈若曦走后,我读了她的小说《尹县长》。为什么如此晚才读到这篇
小说呢。一则因为《尹县长》在海外早已轰动,所以我知道这是一本写“文
化大革命”中残害与被残害的人和事,这样的事,这样的人我听过,也见过
太多了,我已无心再找来这本书,去温这一场恶梦。再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后,祖国真是日新月异地在变,各种新鲜的事和人挤满了我的脑子,又顾不
上读《尹县长》这篇小说了。

我翻开这本书,不长,也就是个短篇吧。我读了两遍,并且让我的女儿
也读,因为在看了这篇小说之后,我很想和人谈谈它。果然,我们的感受那
么相同。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深沉,读后叫人悲从中来,又叫人思索。寥寥
几笔,便画出西北的一九六六年,那悲哀、沉闷的小城景色。尹县长是一个
国民党军官,由于地下党所作的工作,他起义了,使陕南三个县不费一枪一
弹地插上了红旗。他是个行伍中人,解放以后让他当了一个县长,但大约只
是个不大管事的县长,似乎只是挂名,为体现党的政策。“文化大革命”来
了,他被说成是潜藏的阶级敌人,他不能理解,最后,造反派为了树立威风,
扩大影响,为了“革命需要”就把他枪毙了。临死前他只知喊着两句话:“毛
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小说是从“我”的视角写的,一个外乡人,一个
与尹县长毫无关系,而只见过那么几面的人;然而,恰恰是他对尹县长那无
声的、难言的同情与悲痛,才更加真切,深刻。我自然是经受了这场“革命”,
我的女儿也是当年的“狗崽子”,我至今记得她每天从学校回家的那副神情。
我诅咒这场“革命”带来的那种难以理解的残酷的人性。那种世道不能再来
了。

陈若曦的作品使我悟得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很深。她的著作似乎是


中国土地上植根、又灌溉了西洋文学的养料的一棵棵茁壮的绿树。毕竟是中
国作家笔下的风土人情,她写得深切、细致,遣字用词严谨,但又运用了许
多闻得出中国土香的生动的文字。她不摆作家架子,是天然生出的花枝,被
风吹动着,不求绚丽夺目,却自然地引人入胜;引人感叹、惆怅与思索。她
确是代表台湾文学,应该说中国文学的优秀的作家。

《收获》登载了《尹县长》,要我写篇东西,谈谈作者和作品。我可以
自称是陈若曦作品的热爱者,我始终认为《尹县长》是她无数作品中成熟、
完美的一篇。

现在“伤痕文学”已经写得不多了。我读过不少这类的小说和戏剧。有
的写得很出色,很感人。《尹县长》似是“伤痕文学”中最早的一篇。其中
有悲痛,有愤慨,有嘲讽,但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作者那一腔忧国忧民的热忱。
有不少“伤痕文学”我读后不久便忘记了。但是《尹县长》我想我是永远不
会忘记的。

一九八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又记:她的散文集《无聊才读书》,我一气读完了。这是一本有性情的
好文章。有的使我流眼泪,有的使我不禁笑出声来。其中的两篇特别吸引我。
《我的儿子的妈妈》这一篇充满了自我嘲弄的诙谐;《许芥昱的麻婆豆腐》,
乍一读,她似用笔欢欢喜喜地描出来一幅许老先生的图画,然而末尾几句,
当陈若曦惊慌地跑去,在被暴雨冲塌半边的楼房中,寻找埋在石堆中的许老
先生夫妇,那深沉的哀伤与友情使我难过异常。我像是和她一同去到那里,
要再望望这样可爱、可敬的老人。

陈若曦来信,说她不久又来北京。到时候我要请她送我这本集子。因为,
真是怪事,我正拿着《无聊才读书》,到书房中站了站,找另一本书,一转
眼,像是什么神秘的力把这本散文集突然摄去了。这种事我以前也常常发生,
正在读着的书不见了,过了两天,却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但这次全家
为我上上下下寻觅了三天,终于不翼而飞,大约是什么神仙拿去读,再也不
还了。

(原载《收获》1985年第 
5期)


台湾,我心往神追的地方

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是光复台湾四十周年的好日子。这一天,我们都记
在心里,都在纪念它。因为四十年前的这一夭,我们经过长期的奋战,把日
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这片领土,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从一八九五年
“马关条约”之后,我们的台湾同胞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统治下,过了五十年
的痛苦和屈辱的日日夜夜。因此,十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对于我们是这样地
珍贵。在这个不能忘怀的日子里,我有一个心愿,我愿有一天,海峡两岸的
同胞能一起纪念这个好日子,庆祝我们共同的胜利,把我们的欢喜和泪水献
给我们唯一的母亲——中华祖国。

让我借这个机会,作为一个大陆的知识分子,一个文艺工作者,向我在
台湾的同胞、同乡、同学讲几句话。我们分别得太久了,我们之间的想念一
天比一天悠长,也一天比一天迫切。这想念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想念,
而是分离的同胞手足的油然而生的怀恋,也是儿女对母亲,母亲对儿女的深
情。

哺育了我们祖先的土地,正在哺育着我们。中国伟大而悠久的文化长河,
正在我们的心上流着。我们是一块土地上的世代子孙,我们是一个源头的文
化的继承人。我们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多么美丽的人哪!

台湾,是我没有去过的地方,也是我最想去的地方。那里有我的故旧,
有我几时的南开同学和清华大学的许多老同学、老学长,还有我的多少同行。
在图书馆里,在新华书店,我看到了你们的作品。我拿来细细地读过,我喜
爱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喜爱那细致的动情的对生活的描绘,喜爱那一个个活
生生的人物,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牵动了多少思念与感叹。多么想把心里
想到的和你们说一说,就像是朋友和邻居那样随意地交谈,谈谈我们对艺术
创作的心得体会,谈谈我们各自的文章,也谈谈我们的生活。我真希望有一
天我们能自由来往了,我们就可以经常见面了。我还在想,如果时机还不成
熟,那么,至少我们艺术同行们可以往来,可以交流。我们是在同一条文化
长河中向前的人,我们应当一起划桨,一起领略河上无限美好的风光。我愿
意去台湾探望你们,也在这里等着你们的到来。在北京、在上海、在西湖、
在黄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无数的人在等待欢迎你们。这是我们
都在期待着的日子。

据说我写的那些很不成样子的东西,在台湾也有读者。那么,就请你们,
我的台湾的作家朋友,代我谢谢这些读者。那个时候,我年纪还轻,写的东
酉有些不成熟。现在我盼望有一天能亲耳听到台湾读者的意见。如果有夸赞,
我会非常高兴;如果是批评,我会认真思索。

最后,我祝愿我的大陆与台湾的同行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力
维护和平与美好的生活,为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增添新的光彩。

(原载《人民政协报》1985年 
11月 
8日)


劲可鼓不可泄

今天首都戏剧界在这里欢度一九八六年元宵佳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