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雷雨》是不是您第一部作品?
曹:以前也写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早丢了。要论正式出版,《雷雨》
是第一部。
赵:《雷雨》这个戏是怎么酝酿出来的?
曹:我小时候文字比较好,也很注意契诃夫、易卜生,尤其是易卜生。
我特别注意他的结构、人物、性格、高潮。中国有句话:“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要是第一幕看完,观众离场,那可不成,得让他看完第一
幕要看第二幕,还要看第三幕。要吸引观众,得有结构。就说《雷雨》吧,
我就搞了三四年,不是一冒就冒出来了。天下没有那么容易的事。当然《雷
雨》也不是个好戏。即使是一个戏,也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我看了许多上层
社会的人。那时我年纪轻,有是非观念,有单纯的正义感,对谁是好人,谁
是坏人,哪个欺侮人,哪个受压迫,看得很清楚。我是个破落户出身,十一
二岁就听见保姆告诉我,农村破产,晚上也听见农民在街上卖孩子的声音。
唉呀!那真是凄凄惨惨。他们白天不好意思做这种事,总是晚上在街上喊,
使人听了很难受,我因此就不喜欢有钱的人。好人,坏人,我都接触过。我
要是想这些事,就难过。不成熟,只感到愤怒,可是又没办法反抗。北洋军
阀那时候,中国有租界,可真可恨。但凡有一点正义感的中国人,都恨租界。
天津有八九个国家的租界。我觉得很不公平,觉得别别扭扭;还有,过去日
本派兵出去演习,哎呀,就对中国人打呀,骂呀,我真受不了。这是一种起
码的爱国心。我经过几个朝代:满清,国民革命,北洋军阀,蒋介石。。。
赵:您写的几个剧本是代表您写作发展的过程还是代表您对社会认识发
展的过程?
曹:认识一个社会是不容易的。《雷雨》是封建的、半封建的、半殖民
地的背景;譬如说周朴园那个坏人头儿,矿场老板。压迫人,跟官方勾结。。。
赵:《雷雨》是不是真人真事?
曹:有这些事,报纸上常报道。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整个故事是许多部
分凑在一块儿:东家的鼻子,西家的眼,那个人的耳朵,这个人的嘴。。。
赵:《雷雨》空气制造得好,观众感到周家那栋房子最后一定要爆炸,
这技巧已经远超过章回小说中”且听下回分解”的效果了。从开幕到闭幕,
您把人心拴了几个钟头。
曹:好说,好说。这个戏的结构我用了些时间,戏里的人物基本上我都
见过;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许多人综合起来的。
赵:写《雷雨》时您还在念书吗?
曹:我一直在念书。《雷雨》是一九三三年写完的,但我从中学的时候
起就开始构思了,前后搞了总有五年。我写戏呀,不是从头到尾写,是先列
个大纲。这个大纲改来改去。人物性格呢?也写多少遍。主要是得把人物性
格写清楚,在戏里,就变成“话”。这样慢慢的结构起来,人物逐渐明朗。
穿着大褂在烟馆妓院找材料
赵:您写的《日出》的动机是怎么来的?
曹:我心里觉得劳动人民是好的,但又不敢正面写,因为那时候国民党
已经开始审查剧本。在《日出》里,好像是有阶级出现了,但是工人只是在
幕后唱歌,代表一个对将来世界的希望。工人唱着:“日出哟,东来哟,满
天的大红来吧!”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但这就是接近共产党吗?不是,我还
没有。跟我同时期比我觉悟的人,那是有的,地下党员就不少。像胡乔木,
就跟我是同学,做了不少事。我还不大懂甚么叫革命,真的不懂,就觉得压
迫人的人不应该存在,他们天天吃喝玩乐,一点事也不做。中国除了压迫者,
还有一种寄生虫。。。
赵:听说您为了搜集《日出》第三幕的材料受了不少罪,还挨了打,是
不是?
曹:那时候我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当教授。天津租界有妓院和叫“禁
烟馆”的鸦片烟馆。。。您看,抽鸦片烟用的“烟枪”,这个“枪”字用得
多么好?它杀死人嘛。烟馆、妓院的人都穿短打,看见我这个文绉绉穿大褂
的人在那一带的胡同乱跑,租界里的很多地痞流氓不知我是何许人也,他们
也许误会我是警察、密探之类的人物。我不惹他们,但是我必须亲眼看看妓
院生活。所以搜集第三幕的材料是很费劲的。我去了无数次这些地方,看到
这些人,我真觉得可怜,假如我跟她们真诚的谈话,而非玩弄性质,她们真
愿意偷愉背着老鸨告诉我她们的真心话。
赵:您费了最多心血描写妓院的第三幕,有很多人却不敢上演,他们是
把您这块肉割了。
曹:不演是因为不懂。现在演也可以,可是这个时代的孩子都不知道旧
社会了。
赵:第三幕您是否故意写成那样,准备就是不演也不妨碍整个故事的发
展?
曹:我很希望能演,因为在第三幕里我写的是最苦的一群人。过去妓院
分高、中、低三级,我特别写的是低级的,最可怜的一种。高级的是住在旅
馆里的陈白露那种,她交往的是各色各样的高级人士,当时的话叫“交际花”。
赵:您自己觉得《原野》怎么样?
曹:《原野》不算成功,原想写农民;写恶霸欺负人。
赵:《原野》的主题是什么?是仇恨吗?
曹:对,是仇恨,恨那个恶霸,想报仇。《原野》我没怎么用心,是三
四个月内完成的。
赵:但是我觉得《原野》的艺术性非常高,一个大天幕下;甚么都没有,
只有人类的仇恨在那里爆炸、沸腾。。。
曹:对,《原野》的人物很少。我很注意这个问题;我不愿意人太多,
因为剧团出不起那个钱,越少越好。到了《北京人》就只有一个布景了。
赵:您写《北京人》的动机是什么?
曹:我那时已经在余上沅办的国立戏剧学校教书了。余上沅是个国民党,
拿我作招牌,招了很多学生。《北京人》是在那儿写的。
赵:《北京人》的主题是什么?
曹:曾皓代表地主,屁事儿不干,靠收租过日子。剧里都没有讲、也用
不着讲。您看他成天吃着喝着,挺愉快,但是没落了。碰到隔壁一个姓杜的,
是干纱厂的新兴资产阶级。他姓杜,就是代表杜月笙那个上海大流氓。这两
家有很特别的关系。杜家的孩子开纱厂发了财,但是杜老头最羡慕曾老头的
棺材,棺材代表走向死亡。中国老一辈子的人对棺材最迷信,有钱人总老早
就准备了,搁在屋子里给大家参观,每年上漆;还讲究楠木,漆得通亮,越
老越爱看。还有纸人纸马,等于过去的奴隶陪葬。
赵:《北京人》里代表希望的人物是研究考古的袁教授喽?
曹:也不一定。他很希望国家强大、进步。他愿意把一帮想离开旧社会
去延安的人送走,他认识“带路的人”,而且彼此信任,靠得住。
赵:您的每一个剧本里都有希望,《北京人》里指出的希望在哪里?
曹:不敢说。国民党时代怎么能说出延安?孙媳妇瑞贞和愫方实在受不
了,通过袁任敢的关系逃出来了。
赵:袁任敢描写北京人的那段话我还会背;“这是人类的祖先,也是人
类的希望。那时候的人爱说就说,爱笑就笑,爱骂就骂。。”
曹:当然这话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只是代表一种开明的人说的话。袁这
个人很幽默,但是不愉快,知道另外有一个环境比这个好,可是又不愿意去。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我是喜欢《蜕变》的
赵:您喜不喜欢《蜕变》?
曹:《蜕变》我是喜欢的呀。那里面的梁专员,根本是个共产党员,钻
到国民党去的。国民党不相信,说哪有这种事。其实共产党到国民党里做工
作的人可多了,甚至到了行政院做参事,知道的机密很多。
赵:丁大夫呢?
曹:丁大夫代表一种开明的知识分子,她不喜欢院长马登科。而喜欢穷
苦人,抗战时期真有这种人,在上海当医生挺赚钱的,丁是个寡妇,离开上
海去伤兵医院,她也不知道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抗日就好。她的儿子参加
了游击队,唱那个贺绿汀作的游击队歌:《我们都是神枪手》。这歌是首禁
歌,国民党不许唱。
张道藩审《蜕变》
赵:当时国民党里管文化运动的张道藩是不是给过您很多麻烦?
曹:是呀。张道藩当面就说过:《蜕变》的医院里为什么不挂蒋总裁的
像呢?为什么末了让丁大夫说“大都克服了”?我以为这代表我的希望,“大
都”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