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部电影中,演员表演成功与否,导演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刘德华所合作过的众多导演中,有三位导演最能与之擦出灵感的火花。
那就是王晶、杜琪峰、刘伟强。
之所以能够擦出灵感的火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拍《暗战》前,大家几乎忘记了杜琪峰曾经与刘德华有过合作,双方的信任尚未建立。
甚至到了拍《天若有情》的时候,这种状况还未扭转。
当时,片中共有5首歌,已经是大歌星的刘德华要求演唱其中的一首,却遭来杜琪峰的反对。
杜导演认为,刘德华应该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这样才会更有成绩。
其实,演唱一首片中曲,对刘德华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根本不会影响到影片的拍摄。
刘德华虽然胸有成竹,杜琪峰却持怀疑态度。
杜琪峰认为刘德华的演技是精彩的,不要去迁就别人,不要改。
但刘德华自己却觉得,几个演员在一起,若不迁就别人,做出来的怎么会好看呢?
杜琪峰还说刘德华,和郑秀文时是一套,和梁朝伟时是一套,就是没有刘德华的那一套。
而刘德华自己了解自己,以前还是有“刘德华”的,因为不想要那个“刘德华”,所以才不要了。
因此,两人心里或多或少有点疙瘩。
后来,两人通过促膝谈心,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
刘德华对他敞开思想,希望能和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你信任我,我信任你,惟有如此,才能出好的作品。
这以后,两人之间亲如兄弟,合作的影片也越来越有光彩。
近几年,杜琪峰的改变很大,刘德华觉得,现在才认识杜琪峰就好了,就不会有以前那么别扭的阶段了。
与王晶、刘伟强的合作基本上也是这样。
王晶是刘德华众多部江湖片的导演。
说到王晶,刘德华对他又是一番感受,他认为,王晶是让自己感到最有自信的一个导演。
因为在当时,没有哪一个演员一年能拍到那么多的戏。
王晶挖掘出了刘德华的潜力,让人们有“刘德华是不可缺少”的认同。
6。再见,“刘德华”(3)
这使刘德华感觉到自己在电影界的重要。
刘德华觉得,王晶是自己的一只脚,没有他,自己会跌倒。
虽然王晶拍的都是商业片,但还是有他自己的学问的,至于王晶的不被看好,刘德华认为或许是理论上有点欠缺的原因。
刘伟强拍“古惑仔”系列第一部时,就曾力邀刘德华担纲。
但是,刘德华已经对江湖片不感兴趣,就推掉了。
那以后,刘伟强一直想寻求与刘德华合作的机会。
刘德华曾拿刘伟强与杜琪峰作过一个比较,他说:“刘伟强需要一个完整的剧本,杜琪峰不需要,只需要完整的人物性格,如果没有完整的剧本,刘伟强在现场雕刻角色的能力要比杜琪峰低,但从生意的角度看,刘伟强的层次可能较高,他在资金控制方面,比杜琪峰做得完善,从艺术角度评分,杜琪峰的分数要高些,但没有人可以完美,如果将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了。”
刘德华对以上三位导演的点评,真可谓中肯客观。
中国内地有一种说法:张艺谋看中了谁,谁就要走红了。
这话虽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但从一系列现实来看,似乎不无道理。
巩俐、章子怡、董洁……
大导演捧出大明星,大明星亦使导演的名气更大。
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刘德华和以上几位导演(包括王家卫等)的合作过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总之,在不断寻求转型与突破的过程中,刘德华把一个又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看到了他在步入中年之际的越来越大的可塑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已经成功地跟原先的“刘德华”说了再见。
现在看来,那段曾经集合了刘德华之前所有美丽于一身的深情烂仔形象,还没有他在反英雄的演绎上,得到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
7。演绎经典(1)
“……以前的刘德华都慢慢改掉了,好像是《人在江湖》的时候,表情、走路的样子都改了,《无间道》也没有了以前刘德华的样子。
忽然一天杜琪峰对我说,《暗战》你演得很好,但是我不希望你演那个,我想你演回10年前的刘德华。
我找不到10年前的刘德华。……”
截止到2005年底,刘德华拍摄的电影总数已达123部,这对任何一个演员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
虽然,这123部电影的质量有优有劣,有平庸之作,也有一些属于刘德华个人表演上的不足,但是,作为一个在影、视、歌三方面都留有不少精品的演员,他的勤奋,他的多能是人所佩服的。
包括对他的演技持批评态度,甚至是对他不屑一顾的人。
刘德华的多产、多能,还有他健康的公众形象,使他成为了香港娱乐圈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的名字也早已随着他的电影、歌碟传入内地,以至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难怪有些碟店主人为了方便购(租)碟人的需要,特意将刘德华的100多部电影按照拍摄年份的顺序张贴在店里,供人购买(选租)。
由此可见,刘德华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纵观刘德华的100多部电影,尽管有些不尽如人意,但也不乏大放光彩的经典之作。
在此推出受到观众和影界人士普遍赞赏的18部,作一个简单介绍:一、《旺角卡门》有人评论,这是一部由年轻的刘德华、年轻的张学友、年轻的张曼玉、年轻的王家卫构成的年轻的电影。
旺角是香港的一个地名,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比较热闹杂乱的地方。
把旺角与交响乐曲卡门连在一起,是不是暗示此地的“江湖险恶”?
旺角的一个角落有个小混混,他的生活没有目标,整天吃了玩玩了睡,混一天是一天,似乎要一直混到生命的末日。
然而,他却是一个名叫“乌蝇”的人的“老大”。
每当这个“乌蝇”惹了祸,“老大”就会充满侠义豪情地去为他出气。
刘德华演的就是这个“老大”。
在片中,刘德华演的这个老大可没有一手遮天的本事,兜里没钱手下没人,有的只是两个字:情义。
为了情义,他抛开儿女情长,与“乌蝇”共入虎穴。
那身魄力,那双厉眼,令对方胆寒。
后来,当他遇到了由张曼玉扮演的“表妹”时,开始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有了反省,不想再趟“江湖”浑水。
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最终,他倒在了警察的枪口下。
这样一个平凡仗义的“老大”,刘德华演来轻松自然。
他把“老大”对生活的无所谓与内心情感的无言展示,刻画得恰到好处,令人信服。
那个时候的刘德华还略显青涩,但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忘不了的是刘德华在影片中的“帅”。
一袭黑衣,一副墨镜,一张被打伤的脸,却帅得让人记忆到如今。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在1988年拍摄的小制作电影,让首次执导影片的王家卫一举成名。
此后,除了在《阿飞正传》中的配角,王家卫的电影里再也没有见过刘德华。
但就是这部《旺角卡门》,让刘德华有了摆脱偶像束缚的迹象。
或许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他真的决心摆脱青涩的外衣,挑战另一面的将来,从而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星路。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虽然被称为“小”电影,却聚集了当今香港三大巨星:刘德华、张学友、张曼玉。
当年的他们还没有大红,刘、张尚未称“王”,张曼玉也未封“后”,但是,三个人的演技都在这部影片中熠熠生辉。
《旺角卡门》使刘德华获得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提名。
这也是他首次获提名。
遗憾的是,这个奖项最终与他擦肩而过。
7。演绎经典(2)
二、《龙在江湖》《龙在江湖》这部影片并没有捧得很高,但却是导演王晶的得力之作。
可以说,《龙在江湖》既是导演王晶不可多得的一部杰作,又是刘德华演技得到升华的一部佳作。
在片中,刘德华饰演一个名叫韦吉祥的小人物。
就是这个小人物,他的纷乱的内心世界,他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他的为掩饰矛盾而掩盖不住的尴尬,被刘德华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