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不最终对他们许下诺言。他让他们尽情尽兴地发挥其个性
特长,而以高度的自尊保持一种明确的超然态度,与这些事
务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需要的话,他又能迅速了解到其中
有用的信息)。由于这些机构都直属于总统管辖,他就很自然
地在他们中间造成一种领袖的超凡魅力。并且使他们感到只
有总统才是所有不断发展着的事态的中心。
罗斯福往往让周围人都知道了将有某个机构要设置,而
自己则不动声色地开始物色人选。过程中,他对谁都不明确
许诺,也尽量掩饰自己的思想过程,但一般是霍普金斯除外。
而有趣的是,总有几个人认为自己就是当然的候选人。任命
总在最后一刻宣布,他乐意较长时间地控制任免权,以此作
为增强对总统向心力的工具。他曾经多次把个性、政见和才
能截然不同的人放在一个机构里,或者让他们同做或先后做
一件事。如他让威廉·努森这个产业界巨子和西德尼·希尔
曼这个工会领袖共同领导生产管理局,任务是配合总统推动
和控制战时生产。这样做符合罗斯福的个性,他不喜欢完全
信赖某一个人,即使对霍普金斯也是这样。他喜欢自己是注
意的中心,这套让手下人互不相容、互相牵制的机制使他更
安稳地居中操纵,并轻易地使自己成为每个官员必需的盟友
和伙伴。同时,这也减少了临时机构自我扩张或趋向衙门化
的倾向,防止了任何联合起来反对他的可能性。
罗斯福在战时设置这些临时机构时,还总给人以授权含
混、职能重叠的印象,这主要是从纵向考察得来的印象。在
控制战时经济方面,罗斯福先是于1941年1月成立生产管理
局。1年后又成立战时生产局,实际上已架空了前者。深孚众
望的努森不愿在纳尔逊手下工作,气愤地扬言要回家不干了。
罗斯福在众人劝说下仍不改初衷,而是约见努森来白宫共进
午餐,努森罗列的数据表明他任内的工作无懈可击,但罗斯
福仍和蔼地漫谈其他的事,其实他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午餐
结束时,努森愿意继续效劳,并接受了总统授予的陆军中将
的任命,实际上仍在同一个机构里主管生产。穿上军装的努
森总让人觉得别扭甚至滑稽。可是9个月后,罗斯福又在当
初规定为最高战时机构的战时生产局的上面,设置了有权管
辖它的经济稳定局。于是纳尔逊又面临着努森当时的难堪境
地,当初纳尔逊这个位置人人想坐,甚至包括副总统华莱士。
这些时隐时显的机构及其职能权限的重叠,不可避免地引起
浪费、推诿、扯皮和延误工作。这些机构都直接对总统负责,
他花在这方面的精力也显得太多了些。他麾下的预算局局长
哈罗德·史密斯曾感慨道,总统是位反复无常的行政长官,也
是历史上伟大的行政天才。总体而言,〃以这些公平和他们的
贡献来衡量罗斯福,他作为一名政府首脑是名副其实的。〃
罗斯福这样作还有另一层隐衷。自1937年贸然改造高等
法院以来,他一直被几个方面的人指责为独裁野心膨胀的人,
国会对他的警觉和戒备增加了。为了获得战时的权力,除了
理直气壮地陈述其必然性和紧迫性之外,就是用临时机构这
个招牌来打动国会。言下之意是,由应急的临时机构行使国
会赋予他的权力,不久就将回归国会,不会造成稳定的权力
倾斜的结构。不少议员也正是这样考虑的。
在罗斯福总统与他的政府内阁之间,还横亘着一个〃小
内阁〃,它主要由罗森曼、伯恩斯将军、霍普金斯和总统的私
人参谋长(私人总管)威廉·D·李海上将等组成。〃小内
阁〃在大战中日益得到总统的倚重,它经常出面平息各机构
间的纷争。但就是在大战中隐然成为美国政府第二号人物的
霍普金斯,也没有得到国会法令的正式认可。他忠诚于总统,
能充分领会总统的意图;罗斯福需要一个既有理解能力、又
守职本分的可靠的倾听者。霍普金斯在辞去商业部长的官职
后,角色界定不明,他是总统顾问,又是总统私人特使,又
有点类似于内阁的不管部长。他没有自己的办公桌,但在白
宫二楼南边有一套自己的起居室。这就是罗斯福的领导风格。
战时体制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战时军事指挥体
制。根据美国宪法第2条第2款,美国总统是合众国陆海军
以及现役各州民兵的总司令。美国参战后2个月,华盛顿成
立参谋长联席会议,由乔治·马歇尔将军、欧内斯特·金海
军上将和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将军组成。它是陆、海、空
三军的主要协调机构,直属于总司令。它随时向总司令报告
军事战略事宜、武装部队人员需要、军用物资弹药的生产和
分配情况及所有三军共存的政策问题。它下设几个重要的附
属机构:副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秘书处、参谋长联合计划
署(含作战计划委员会)、联合情报委员会(含经济作战局)、
心理战联合委员会,其他还有如野战运输、通讯、后勤、气
象、军需分配等附属机构。疑难问题一般由这些下属机构解
决,专家们常被派往前线出任某一战区指挥官的高级参谋。
罗斯福统领全局,主要精力用于全球战略的筹划、与盟
国协调关系以及制定战时外交政策并构想战后世界格局。重
大战役的制订也要与罗斯福密切磋商,由他审定总政策和总
目标后,由参谋长联席会议确定运输供应、装备分配和兵力
配置,具体作战方案一般均由当地司令官制定。鉴于总统本
人涉事太多,精力有限,罗斯福特任命李海海军上将为总司
令的参谋长,实即由李海充当他与参谋长联席会议间的中介。
罗斯福很喜欢直接去白宫里警戒最森严的地方——白宫地图
室,以详细了解战争进程的最新情况。一批才识过人的年轻
军官日夜轮流在这里工作,把接收到的军事电讯及时反映在
各类地图上。为便于罗斯福坐在轮椅上查看,地图室的地图
悬挂得很低,不同颜色的小旗和指示针标识出美国三军在全
球的位置以及变幻莫测的战局。在地图室里,罗斯福就可以
把命令经五角大楼联络中心发布到世界各地。
对于分布在各战区的美军司令官,罗斯福作为总司令有
权直接任免或调换。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常向他举荐一些有潜
质的军官和军功卓著的老将军,前者如50岁的德怀特·D·
艾森豪威尔,后者如乔治·S·巴顿,都是由马歇尔陆军参谋
长建议起用的。至于骄纵自负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现
代美军发展史上的特殊人物,自一战以来在军内就享有独特
的地位,战前任菲律宾军事顾问,在珍珠港事件的前4个半
月时出任美国陆军远东司令部司令。
在整个大战期间,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职责权限一直没有
明确地规定下来。李海将军经常代表罗斯福出席联席会议,于
是当然地主持会议,制定议程,签署主要文件和决议。李海
在其回忆录里指出:由于缺乏对参谋长联席会议职权范围的
明文规定,这就使得这一组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可以根
据战争情况变化的需要而变更其活动范围,这种变更往往同
总统的想法有关,总统足智多谋,实际上通过这个机构直接
指挥着这场战争。
另外,前所未有的大战为罗斯福扩大总统作为总司令的
职能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如他广泛而极限地行使总司令的
职能,绕过国会以超龄军舰换取英国海军基地,允许美军开
往格陵兰和冰岛,以总司令的身份加强和监控战时生产,发
布行政命令划定〃军事区〃,将10多万日侨和日裔美国公民
强行送进〃集中营〃。
由于盟国联合作战的需要,罗斯福与丘吉尔于1942年1
月23日共同创建了联合参谋长会议,以密切协调英美军事行
动。美方成员主要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三人和李海将军,英
方成员有英国陆军元帅艾伦·布鲁克爵士及其代表、海军大
臣庞德爵士及其代表、空军上将波特尔爵士及其代表、国防
大臣丘吉尔等。李海强调:〃我们只是工匠,只是根据各自总
司令交给我们的总计划制订出具体而明确的战略方针而已。〃
罗斯福自1943年起,俨然就是盟国陆海军司令,他〃愈益成
为全球战争的中心人物〃。大多数职业军人都钦服他的领袖才
能。史汀生认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