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州大学在福冈县,是日本最早成立的国立大学之一,地处九州岛北端的博多湾海岸。由于有一条狭长的海中道与外海相间隔,博多湾就象一个平明如镜的大湖。这儿气候温和,景色宜人,散发着南国的氤氲。开贞挈妇将雏来到此地,主要不是贪慕这里的风光,而是别有原因的。据说这里是元兵东征日本的大战场:六百三十九年前元军第二次征倭,遇着飓风,泊舟博多湾,致使全师十万余人、四千只楼船一夜之间覆没。开贞“便是因为有元时战迹而选入九大的”①。
①《沸羹集·追怀博多》
一家人初到博多湾海岸,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围着一个教习,手舞足蹈,指天划地的在这沙岸上讲演,讲的正是当年元军覆没的事,引起开贞无限的敌忾。他在这里人生地不熟,饱受了旅馆掌柜和下女的奚落,费了半天工夫,才在大学对面一爿当铺里,租到了储藏室楼上一间纵横不过两丈宽的屋子,泥墙土壁,人立起来可以抵着望板,而且离厕所太近,时有粪臭扑鼻。好歹也只得安下家来,室内除了几件简陋的家具,四周以至席上、桌角都堆满了书。开贞在这里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只有一件事是最方便的,那就是每当缴不起杂费或揭不开锅的时候,可以咬着牙马上把自己的参考书送到楼下的当铺去。安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学习,她包揽了全部家务,并且节衣缩食。不久,已入东京帝国大学深造的成仿吾,陪着同乡陈氏父子来福冈医治眼疾,特邀开贞全家搬至箱崎神社附近与他们同住,请安娜管理家政,可免去全部房金。经济拮据的开贞夫妇当然非常乐意,安娜竟至泪花闪闪。
大学医科的课程设置十分严谨,头两年是基础课,诸如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医化学、病理学、心理学、药物学、细菌学、精神病理学等,必须通盘学习,循序渐进,不能躐等,也不能中断。学习这些课的确很紧张,不过也很有趣,无论观察显微镜,抑或医化学实习,开贞都觉得这差不多等于在变戏法,实在是一些很好玩的事。
天气转冷了,人体解剖开始。开贞早就跃跃欲试,而今一周有三个下午呆在解剖室里,四个月内每人需轮解八具尸体,人体的秘密从此在眼前和手底得以揭示,其兴奋和快乐真是难以形容的。八个人围坐在锌板制成的长条桌的四周,象吃西餐一样,桌上的尸体在刀、剪、钳子和锯子的穿梭往来中被肢解,然后各自抱着分工的部分细加剖析。供解剖实习用的尸体都是从刑务所运来的,不是处死就是病死的犯人。大凡日本人,当时都有文身的习俗,所以这些尸首全身往往也文有红蓝相间的人物画,而且画得异常工整。在这样奇怪的氛围中,开贞的创作欲又活动起来了,仿佛看到面前的这具男性尸体,胸部的文身是一个裸体女人像,旁边还有“滨田爱子”四个字……他不知不觉沉浸在想象之中:“啊,这不是斋藤寅吉的尸首吗!”与“我”一起解剖的一位日本同学突然惊叫了一声,接着这位同学便跟“我”说了一段盗尸的故事:名门闺秀滨田爱子洗海水澡时不幸淹死,尸体打捞上海岸已是黄昏时分,需待翌日黎明才能请来警官检验。谁知第二天尸首却失踪了,经过多方侦探,警察终于发现渔师斋藤寅吉行迹可疑,原来是他把尸首偷盗到船上,每天买来冰块冰着,夜间与她共眠……。开贞对自己所幻想的情节犹嫌不足,最后又以“我”梦见“骷髅”在大叫“还我的爱人来”而惊醒作为结尾。他的小说处女作《骷髅》就这样一气呵成了,读给友人听,颇得好评,尤其称赞落尾的梦收得最好。得意之下,斗胆将稿子投寄给国内《东方杂志》,遗憾的是未能采用,收到退稿后,一气之下,竟然被他火葬了。
解剖室原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实验室,谁也不会想到它会成为驰骋艺术创造力的有效场所。与别的同学不一样,郭开贞在这里并不特别为人的骨胳、筋肉、神经系统和五脏六腑的种种秘密感到惊奇,而主要是被由此引起的各式各样的联想所激动。确实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想象力远胜于他的观察力。他张开想象的翅膀,借助浪漫主义的激情,孕育了发人深思的艺术形象。他哪里是在解剖日本犯人的尸体,他觉得在手术刀下呻吟的分明是自己母国的身躯。为了拯救、医治大中华,开贞发出了紧急呼吁,一心期待精于医术的新时代的黄帝和岐伯出世:
解剖呀!解剖呀!快快解剖呀!
快把那陈腐了的皮毛分开!
快把那没中用的筋骨离解!
快把那污秽了的血液驱除!
快把那死了的心肝打坏!
快把那没感觉的神经宰离!
快把那腐败了的脑筋粉碎!
分开!离解!驱除!打坏!宰离!粉碎!
快!快!快!
快唱新生命的欢迎歌!
医国医人的新黄岐快要诞生了!①
①《解剖室中》,1920年1月22日《时事新报·学灯》。
六
常常沉浸在艺术想象的天国里,多少总要影响医学的学习,这对郭开贞说来似乎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正如他自己所说,医学和文学,这是他同时认识的“两位姑娘”,她们两位东拉西扯地牵着他,往往把他陷到了“左右做人难的苦境”,他日后的生活也因此多生些变化。
开贞在课堂里“听讲稍差”,因为他有耳疾,平日虽不痛不痒,但时常嗡嗡作蚊鸣,不能听远察微。好在他的阅读能力很强,听课不足自己“还可以看参考书”。更为庆幸的是,他在这里也碰到了当年鲁迅在仙台医专碰到过的藤野严九郎那样的老师。内科学开课了,担任主讲的是小野寺直助(1883—1968)教授①,邻座的日本同学介绍说,他曾留学德国,怪不得那些拗口的医学名词术语,他能用德语念得那样顺口,字也写得十分漂亮。在讲课的过程中,他的眼光总喜欢在全班十七个中国学生的脸上扫来扫去,好象探询什么似的。他很快就发现,郭开贞因耳背而不能完全听清楚授课的内容,便于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并为之检查、修改笔记,实习诊察时尤其格外关切。他还屡次邀请郭开贞上他家作客。在他家客厅里,开贞一边观赏小野寺教授珍藏的中国古代陶瓷器。一边听先生侃侃而谈:“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影响,中国对日本是很有帮助的。”异域老师出自肺腑的真挚话语,温暖了这位中国学生的心。开贞每当想起小野寺教授,学习上就勇气倍增,信心愈足。②
①生卒年等均据日本斋藤秋男、横松宗两先生1986年4月4日致笔者信。
②据钱潮:《回忆沫若早年在日本的学习生活》,1979年10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4辑。
九大毕竟不愧为日本的名牌大学,为了提高教学和学术研究水平,除自身拥有许多本国知名的专家、教授任教之外,还不断聘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校讲学。郭开贞在学期间,就曾听过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用德语讲的课,前后长达半年之久,内容为关于消化腺生理问题,并且看他亲自做了狗的“假饲”和胃瘘手术;另外还听了当时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关于“相对论”的讲演。①这些科学家的伟大创造精神犹如明灯,照亮了开贞勤学精进的征途。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开贞在给元弟翊昌的信中说:
学之于人,犹相之于盲也。人生斯世,固非如书蠹砚鱼死向纸墨间,然而茫茫浮世,无楫无梁,邈邈前途,如夜如漆,学有缉熙于光明,不藉学之光明,失所搘拄,鲜不中流失柁,而歧路亡羊也。②
①据钱潮:《回忆沫若早年在日本的学习生活》,1979年10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4辑。
②《樱花书简》第152页。
“学有缉熙于光明”出于《诗·周颂·敬之》,原意为“且欲学于有光明之光明者,谓贤中之贤也”。开贞援引此语开导弟弟潜心向学,全是他的经验之谈。是啊,人生如登山,巴甫洛夫、爱因斯坦能够爬上的高峰,有朝一日我郭开贞未必不能登临!
成天价钻研医学,有时也会令人厌倦,于是开贞免不了又要去亲近一下文学。来到福冈不久先后与两个人的交谈,更助长了他对文学的兴趣。一天,他在博多湾海岸散步,偶与昔日东京一高预科同学张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