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崇焕评传 作者:金庸_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蠊木笕ㄈ绰湓谡庋娜耸掷铩�
熊廷弼在辽东练兵守城;招抚难民;整肃军纪;修治器械;把局面稳定下来。他所接手的那个烂摊子;给他整顿得有些像样了。满清见对方有了准备;就不敢贸然来攻。但朝里敌对一派的大臣却来跟他过不去;不断上奏章攻击;说他胆小;不敢出战;说他无能;不能尽复失地。于是朝廷革了熊廷弼的职;听候查办;改用袁应泰做统帅。
袁应泰是第一流的水利工程人才;一生修堤治水;救济灾民;大有功劳。他性格宽仁;办事勤勉;打仗却完全不会。满清努尔哈赤得知熊廷弼去职;大喜过望;便领兵来攻。袁应泰率军应战;七万兵大溃。清兵占领沈阳;又击破了明军的两路援军;再攻辽阳。明兵又大败;满兵取得军事要塞辽阳。
军事局势糟糕之极;朝廷束手无策;只好再去请熊廷弼出来;惩罚了一批上次攻击他的官员;算是给他平气。可是兵部尚书张鹤鸣和熊廷弼意见不合;只喜欢马屁大王巡抚王化贞;嘱咐王化贞不必服从熊廷弼指挥。
王化贞向朝廷吹牛;只须六万兵就可将满清一举荡平。朝廷居然信了他的。熊廷弼极力认为准备不足;不可进攻。兵部尚书却一味袒护王化贞。于是王化贞领兵十四万出战;一交锋全军溃没。清兵攻占坚城广宁。总算熊廷弼领了五千兵殿后;保护难民和败兵数十万退入山海关。朝廷不分青红皂白;将王化贞和熊廷弼一起逮捕。张鹤鸣免职。
到这时为止;明清交锋;已打了三场大仗。每一仗明军都是大败。
明兵的战斗力固然不及清兵;但也不是不能打;不肯打。每一个大战役;总兵官都阵亡;副将、参将也大都阵亡。明兵人数都超过清兵数倍;武器更先进得多;有火器。三个大战役的失败;主因都是在于军队没有准备、缺乏训练;以及主帅战略不当;指挥错误。军务废弛;士气低落;当然也是由于统帅失责。
以中国之大;为甚么经常缺乏有才能的统帅?根本症结是在明朝一个绝对荒谬的制度:由文官指挥战役。
这个制度的根源;在于皇帝不信任武官。明朝皇帝不信任武将;怕他们手里有了武力;就会抢夺皇帝的宝座;先是派文官去军中监视;后来索性叫文官做总指挥;到后来连文官也不信任了;于是再加派太监作监军。太监既是皇帝的心腹亲信;另有一样好处;太监没有儿子;篡位的可能性就很小。做了皇帝而不能传于子孙;做皇帝的兴趣就大打折扣了。明朝御史的权力很大;有权监察各行政部门。大学士代皇帝拟的圣旨、六部尚书所下的决定;御史都可放言批评;而且批评经常发生效力。皇帝派去监察武将的〃总督〃、〃巡抚〃;后来就变成了总司令、总指挥。
但要做到御史;通常非中进士不可。要中进士;必须读熟四书五经;书法漂亮;会做起承转合的八股文。明朝读书人如何废寝忘食的学八股文、考进士;读一下《儒林外史》就很清楚了。明朝派去带兵、指挥大军;和清军猛将锐卒对抗的;却都是这批熟读诗云子曰、八股文做得很好的进士。明末抗清有三个名将;功勋卓著:熊廷弼是万历二十五年的解元(唐伯虎一类身分);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孙承宗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第二名(榜眼)。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他们三个是文官;幸亏碰巧有用兵的才能。本来明末皇帝的运气不坏;做八股文考中进士的文人之中居然出现了三个军事专家。然而文官会带兵;那就是危险人物。明朝皇帝罢斥了其中一个;杀死了另外两个。
别的奉命统兵抗清的八股文专家们可就没有军事才能了。杨镐;万历八年进士;指挥大军;全军覆没。袁应泰;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指挥大军;全军覆没。王化贞;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指挥大军;全军覆没。
袁崇焕是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军事背景之下;去应付辽东艰巨的局面。当然;更艰巨的;是应付北京朝廷中的局面。
背后是昏愦胡涂的皇帝、屈杀忠良的权奸、嫉功妒能的言官;手下是一批饥饿羸弱的兵卒和马匹;将官不全;兵器残缺;领不到粮;领不到饷;所面对的敌人;却是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铁骑奔驰于北?蚀竽⒛辖咴⒗┩镣蚶铮牡娜啡肥峭芯颍鹕逅牧凇*努尔哈赤以祖宗遗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家;带领了数百名族人东征西讨;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大帝国(元朝的蒙古帝国横跨欧亚;不能说中华帝国的领土竟有这么大。蒙古大帝国的中国部分;远比清朝的疆域为小)。清朝的疆域比汉朝、唐朝全盛时代都大得多;宋明两朝更不能与之相比。当时外蒙古、朝鲜、越南、琉球、今日苏联东部的大片土地都是中国的领土或属地。清朝全盛时期的领土;比现在的中国大得多了。
满洲战士后来打败了俄罗斯帝国的骑兵;打败了尼泊尔的?士Ρ虬芰嗣晒疟*败了朝鲜兵;打败了越南兵;间接打败荷兰兵(郑成功先打败荷兰兵;攻占台湾;满洲兵再打败郑成功的孙子);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两百年中;无敌于天下。
至于当时和明帝国交战;已接连三次杀得明军全军覆没;每一个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努尔哈赤兴兵以来;迄此时为止;百战百胜;从未吃过一个败仗。
努尔哈赤幼时在明朝大将李成梁家中为奴;识得汉语汉文;喜读《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他的智略一部分是天生;一部分当是从这两部小说中得来的。
努尔哈赤自己固然智勇双全;他还有一大批精明骁勇的子侄①;剽悍凶猛的将领;部勒严整的战士。
当时有一句谚语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因为女真人熟习弓马;强悍善战;汉人向来不是他们的敌手。这时女真精兵八旗;每旗七千五百人;已有六万之众了。
袁崇焕所面对的是这样了不起的大敌;而他却是个书生。他会做诗;字写得很好;文章有气势②;既然中了进士;八股文当然也做得不错;诗云子曰背得很熟。相信他不会射箭;宁远第二次大战时;他自称只是在城头大声呐喊③。
努尔哈赤与袁崇焕正面交锋之时;满清的兵势正处于巅峰状态;而明朝的政治与军事也正处于腐败绝顶的状态。以这样一个文弱书生;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之下;而去和一个纵横无敌的大英雄对抗;居然把努尔哈赤打死了;打三场大战;胜了三场;袁崇焕的英雄气概;在整个人类历史中都是十分罕有的。
①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个个是有名的勇将。两个侄儿阿敏与济尔哈朗也十分厉害。②康有为《袁督师遗集序》盛称其文字雄奇:〃夫袁督师之雄才大略;忠烈武棱;古今寡比。其遗文虽寥落;而奋扬蹈厉;鹤立虹布;犹想见鲁阳挥戈、崆峒倚剑之神采焉。〃
③《明史》说熊廷弼左右手都会射箭;但没有提到袁崇焕会武。
四袁崇焕;广东东莞人;祖上原籍广西梧州藤县。生于哪一年无法查考。
他为人慷慨;富于胆略;喜欢和人谈论军事;遇到年老退伍的军官士卒;总是向他们请问边疆上的军事情况;在年轻时候就有志于去办理边疆事务①。
他少年时便以〃豪士〃自许②;喜欢旅行。他中了举人后再考进士;多次落第;每次上北京应试;总是乘机游历;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③。最喜欢和好朋友通宵不睡的谈天说地;谈话的内容往往涉及兵戈战阵之事④。
明朝制度;每三年考一次进士;会试在二月初九开始;十五结束。三月初一廷试。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在北京参加廷试而中进士。杨镐于该年二月誓师辽阳;三月间四路丧师。
新中进士和大战溃败这两件事在同一个时候发生;袁崇焕这个向来关心边防的新进士一喜一忧;心情一定很复杂。他那时在京城;当然听到不少辽东战事的消息。
他中进士后;被分派到福建邵武去做知县。
天启二年;他到北京来报告职务。他平日是很喜欢高谈阔论的;大概在北京和友人谈话时;发表了一些对辽东军事的见解;很是中肯;引起了御史侯恂(才子侯方域的父亲)的注意;便向朝廷保荐他有军事才能;于是获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自正七品的知县升为正六品的主事)。不做地方官了;被派到中央政府的国防部去办事。
明朝官制;兵部(国防部)尚书(部长)一人;左右侍郎(副部长)各一人;下面分设四个司:武选(武官人事)、职方(军政、军令)、车驾(警备、通讯、马匹)、武库(后勤、训练)。职方司等于现代的总参谋部;职方司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主事大概相当于总参谋部中的文职中校副处长。
袁崇焕任兵部主事不久;王化贞大军在广宁覆没;满朝惊惶失措。
清兵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