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崇焕评传 作者:金庸_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⑤《天聪实录稿》元年三月初二日;〃秀才岳起鸾曰:我国宜与明朝讲和。若不讲和;则我国人民死散殆尽。〃《明清史料》甲编;天聪二年八月〃事局未定〃奏疏:〃南朝虽师老财匮;然以天下之全力;毕注于一隅之间;盖犹裕如也。〃《东华录》载天聪三年八月戊辰;〃大臣同谋倡逃〃。《明清史料》乙编载;崇祯二年二月二十一;袁崇焕塘报:〃一日之内;降者竟前后接踵而至。〃
⑥〃七大恨〃:一、明朝杀害金人的二祖;二、袒护金人的仇敌哈达;三、越界出兵;助金人的世仇叶赫抗金;四、明人越界;金人根据誓约杀了;明朝勒索金方交出十人来杀死;以资报复;五、明朝造成老女改嫁;六、移置界碑;抢夺金国的人参、貂皮;七、听信叶赫;写信来辱骂侮慢。
⑦〃观其向背离合之意;以定征讨抚定之计。〃见《两朝从信录》。
⑧当时满清的正式国号是〃金〃;史书上称为〃后金〃;以与宋朝时的〃金〃有所分别。到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才改为〃大清〃。所以本文中的满清;其实都应称〃金〃。
〃满洲〃的名称;也要到改了〃大清〃的国号之后才出现;以前称〃建州〃或〃女真〃。多数学者认为;〃满洲〃是文殊菩萨的〃文殊、曼殊〃的音转。为了便于读者;本文中不将〃金、清〃〃建洲、满洲〃等称呼根据历史年代而作分别。
⑨《太宗实录稿》:天聪七年十月;皇太极责骂主张出兵南攻之人:〃天予我有数之兵;若稍亏损;何以前图?〃
BC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杀岳飞。十二年正月;宋金和议达成;高宗赵构向金国上表称臣;表中说:〃臣构言: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日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BD《太宗实录》卷十二;天聪六年六月;皇太极致书大同守将求和;信中说:〃和事既成;自当逊尔大国;尔等亦视我居察哈尔之上可也。〃
BE皇太极来信的开头是(根据原信):〃汗致书袁老先生大人〃。(后来乾隆时修订《太宗实录》觉得语气太卑;才改为《皇帝致书袁巡抚》;但当时皇太极未称帝;决不可能有〃皇帝〃的称呼。)袁崇焕书信的开头是:〃辽东提督部院;致书于汗帐下:再辱书教;知汗渐欲恭顺天朝;息兵戈以休养部落;即此一念好生;天自鉴之;将来所以佑汗而昌大之者;尚无量也。〃
BF后来皇太极在写给祖大寿的信中(那时袁崇焕已死);曾说:〃尔国君臣;惟以宋朝故事为鉴;亦无一言复我。然尔明主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孙。彼一时;此一时;天时人心;各有不同。尔大国岂无智慧之时流;何不能因时制宜乎?〃其实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一直自认是金的子孙;他为了求和;连祖宗也不认了。
BG他后来在写给崇祯的奏章中说:〃诸有利于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所以他的知己程本直说:〃举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汉也。唯其痴;故举世最爱者钱;袁公不知爱也。唯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怕也。于是乎举世所不敢任之劳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辞也。于是乎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疑;袁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所谓〃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疑〃;就是与金人议和。
BH《孟子·公孙丑》:〃昔者曾子谓子襄曰:'……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BI袁崇焕《边中送别》:〃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BJ袁崇焕《山海关送季弟南还》:〃公车犹记昔年情;万里从我塞上征。牧圉此时犹捍御;驰驱何日慰升平?由来友爱钟吾辈;肯把须眉负此生?去住安危俱莫问;燕然曾勒古人名。〃〃弟兄于汝倍关情;此日临歧感慨生。磊落丈夫谁好剑?牢骚男子尔能兵。才堪逐电三驱捷;身上飞鹏一羽轻。行矣乡邦重努力;莫耽疏懒堕时名。〃其中〃磊落丈夫谁好剑?牢骚男子尔能兵〃两句;写出了他两兄弟豪迈的性格;就诗而论;也是豪迈的好诗。
八在这段时期中;皇太极进攻朝鲜;打了几个胜仗后;朝鲜投降;订立了对满清十分有利的和约;每年从朝鲜得到粮食、金钱和物品的供应。皇太极本来提出三个条件:割地、擒毛文龙、派兵一万助攻中国。朝鲜对这三个条件无法接纳;但在经济上尽量满足满清的要求。
同时在此后的明清战争中;朝鲜改守中立;使满清去了后顾之忧。
在皇太极对朝鲜用兵之时;袁崇焕加紧修筑锦州、中左、大凌河三城的防御工事;派水师去支援皮岛的毛文龙;另派赵率教、朱梅等九员将领率兵九千;进兵三岔河;牵制清军;作朝鲜的声援。但朝鲜不久就和满清订了城下之盟;赵率教等领兵而回;并未和清军接触。
皇太极无法和明朝达成和议;却见袁崇焕修筑城堡的工作进行得十分积极;时间越久;今后进攻会更加困难;于是决定〃以战求和〃;对宁远发动攻击。
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进攻辽西诸城堡;攻陷明方大凌河、小凌河两个要塞;随即进攻宁远的外围要塞锦州。
五月十一;皇太极所率大军攻抵锦州;四面合围。这时守锦州的是赵率教;他和监军太监纪用守城;派人去与皇太极议和;那自是缓兵之计;以待救兵。皇太极不中计;攻城愈急。
袁崇焕派遣祖大寿和尤世禄带了四千精兵;绕到清军后路去包抄;又派水师去攻东路作为牵制。这时天热;海上不结冰;水师用得着了。
赵率教是陕西人;这人的人品本来是相当不高的。努尔哈赤攻辽阳时;赵率教是主帅袁应泰的中军(参谋长)。袁应泰是不懂军事的文官;赵率教却没有尽他做参谋长的责任;这个战役指挥得一塌胡涂。清军攻破辽阳;袁应泰殉难;赵率教却偷偷逃走了;论法当斩;不知如何得以幸免;想来是贿赂了上官。后来王化贞大败;关外各城都成为无人管的地方;赵率教申请戴罪立功;带领了家丁前去接收前屯卫;但到达时发觉已被蒙古人占住;他便不敢再进。努尔哈赤攻宁远;赵率教在前屯卫;距离很近;自己不亲去赴援;后来宁远大捷;他却想分功;以致给满桂痛骂;酿成了很大风波。
和满桂冲突时;袁崇焕相当支持他。赵率教感恩图报;又得袁崇焕时时勉以忠义;到锦州大战时;他突然之间似乎变了一个人。他和前锋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等率兵奋勇死战;和皇太极部下的精兵大战三场;胜了三场;小战二十五场;也是每战都胜。从五月十一打到六月初四;二十四天之中;无日不战;战况的激烈;不下于当年宁远大战。六月初四那天;皇太极增兵猛攻。锦州城中放西洋大炮;又放火炮、火弹和矢石;清兵受创极重。攻到天明时;皇太极见支持不住了;只得退兵;退到小凌河扎营;等候各路兵马集中整编。
赵率教转怯为勇;自见敌潜逃到拚死守城;自畏缩不前到激战二十四日;到后来更在保卫北京之役中血战阵亡;终于在历史上与满桂齐名;成为当时的两大良将。他这个重大转变;非常突出的证明了袁崇焕的领导才能。
皇太极整理好了部队;转而去攻宁远。
清军上次在宁远吃过败仗;兵将心中对袁崇焕都是很忌惮的。大贝勒代善见城中有备;就勒兵不攻。皇太极对诸将说:〃先汗攻宁远不克;这次我攻锦州又不克;若再攻不下宁远;我可要声名扫地了。〃于是下令总攻;击破城下明军骑兵;直薄城壁。
比之第一次宁远之战;袁崇焕部的战斗力已有增强;敢于到城外决战了。上次要清军退后;才派五十名敢死队缒到城下拾箭枝;可见不敢开城门。
满桂率领明军在城南二里列阵;城墙下环列枪炮。皇太极佯败;想引明军来攻;然后伏兵齐起。但明军没有上当;守垒不追。皇太极于是回军再战。
袁崇焕亲上城头督战;大声呼叫。满桂战于城外。祖大寿、尤世禄回师攻击清兵后路。双方死伤均重;满桂身中数箭。明军野战终于打不过清军;于是退入城中据守。这场大战打得十分惨烈;城壕中填满了两方军士的死尸。
守军又以葡萄牙大炮轰击;击碎清方大营帐一座及皇太极的白龙旗;杀伤清兵不少。明方的报告说;皇太极长子召力兔贝勒胸口中箭;另一子浪荡宁古贝勒在阵上被明军射杀;又杀固山(领七千五百人)四人、牛录(领三百人)三十余名。这报告失之夸大;事实上并无皇太极的儿子在此役中阵亡。但清方纪录中也说:济尔哈朗贝勒、萨哈廉贝勒、大将瓦克达、阿格等均受伤。
皇太极见部队损失重大;只得退兵;再攻锦州南面;亦不能拔;将士又遭到不少伤亡;将领觉多拜山、巴希等阵亡。七月;清兵败回沈阳。
这一役明朝称为〃宁锦大捷〃;是明军对清军第二次血战胜利。
袁崇焕在报功的奏章中;力称功劳最大的是满桂①。他和满桂向来颇有意见冲突;但在奏章中力称宁远大捷以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