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学良家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他正捧着廖承志送的《论持久战》一书,看得津津有味。廖承志送书的时候,曾郑重地告诉张学思,毛泽东写的这本书,是一部指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光辉文献,认真阅读,定会大受教益。张学思轻轻地翻动着书页,一边看一边不停地啧啧赞叹,毛泽东在这本书里,科学地分析了中外形势,敌我力量的对比,中日两国的国情民意,为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描绘出一幅全民抗日,杀敌御侮,最终必将取得胜利的壮丽画卷。看着,读着,思考着,张学思的心仿佛飞到了延安,亲耳在聆听伟人的教诲。    
    就在张学思挑灯夜读的时候,三姐夫妇和母亲也正在进行家庭会议,他们商定,一定要把张学思一起带到美国去。一场家庭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一阵激烈的争吵过后,屋里出现了暂时的异常沉默,一股浓浓的压抑感笼罩着整个房间,似乎酝酿着接下来的更激烈的争论。张学思脸冲着墙,坐在写字台前,胸口起伏,显然还没有从刚才的感情激动中平息下来;三姐不停地踱过来又踱过去,高跟鞋的声音一下又一下撞击着每个人的心;三姐夫埋头默默在想着什么;母亲则坐在藤椅上,不安地一会儿望望儿子,一会儿又看看女儿。    
    良久,三姐开口打破了沉默:“四弟,你再仔细想一想,到美国有什么不好?去美国是人家求之不得的事啊,你为什么这么任性呢?凭你的聪明,凭你呱呱叫的外语,到美国的高等学府去深造,将来还怕找不到好的出路吗?不比你留在国内担惊受怕强百倍吗?”    
    “是啊,学思,你三姐说的有道理啊,你是得好好考虑考虑。”三姐夫不失时机地附和着三姐,“现在国内战乱不已,你留在国内,谁保证你的安全?这个暂且不谈,退一步说,你的学业怎么办?总不能半途而废吧。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啊,你一点也不考虑吗?美国是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你现在到那儿留学,学好了本领,将来回国贡献力量不是比现在更有用吗?”    
    “就是呀。。。。。。三姐又开腔了,可是话刚出口,就被张学思打断了。    
    “三姐,姐夫,”张学思扭过脸来对着姐姐姐夫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你们应该知道,我是一个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现在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正是需要军人出力奉献的时候,我绝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祖国,我怎么能临阵脱逃呢?我怎么能做可耻的逃兵呢?不,绝不!”张学思越说越激动,嚯地站了起来,胸脯起伏,脸胀得血红。    
    看到母亲、姐姐、姐夫都吃惊、不解地瞪着他时,张学思做了个深呼吸,平息了一下自己过于激动的心情,继续说道:“姐姐、姐夫,你们如果在七年前跟我说这些话,我肯定会听的,因为那时我并不想从军当兵,甚至厌恶军人。可是,九一八之后,我的看法变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东北的大好河山被日寇的铁蹄肆意地践踏,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东北的父老乡亲任人蹂躏和屠杀,我也是个血性男儿啊,从那时起,我就立志从军。也许,你们这些话三年前说出来,我也不一定反对,因为那时我也曾想出国去学习军事,到奥国、德国、法国或英国,只要不是日本,我都愿意去。但是,时至今日,我的主意已经改变了。我已经在国内军校毕业了,现在,国家正值用兵打仗之际,我怎么能放着眼前的敌人不打,放着现成的本领不用,却跑到别的国家去学这学那,我学得进去吗?我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侵略我国土、屠杀我人民,却不闻不问吗?那么我学的又是什么军呢?我的军人的天职和中国人的良心又何在呢?再说,大哥为了全国的抗战事业,身陷囹圄,我作为他的弟弟和部下,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弃他而走,于兄弟之情也不容啊!”    
    屋里只有张学思慷慨激昂的声音在回荡,三姐和三姐夫都沉默了。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母亲开口了:“安儿说的话很有骨气,象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你们就不要再争了,安儿,妈依了你,你就留下来吧!”    
    此话一出,不仅张学思大吃一惊,连姐姐、姐夫也没想到本来反对得最厉害的母亲竟如此通情达理,三人异口同声地叫了声“妈!”,齐齐盯住母亲,满脸都是诧异的表情。母亲的眼里溢出了泪花,毕竟是骨肉情深,谁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弃舒适安逸于不顾,而甘愿冒生命危险居无定所呢?然而,也正是因为母子情深,她了解儿子的所思所想,理解儿子的一片爱国热忱,儿子既然有志气,就让他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吧!母亲转过脸去,轻轻地揩去不断涌出的泪水。    
    张学思也流泪了。这泪水中,有感激,有感动,也有愧疚,还有不忍。张学思是个孝子,他多么想陪伴在母亲身边,尽自己的一片孝心,让母亲能够快乐地安度晚年啊!可是,理想、信念和爱国激情在他胸中燃烧,他不得不割舍母子深情,他在心里默默地说:“妈妈,原谅我吧!”


第九章 新中国的海军大将——四弟学思7、革命伴侣

    1938年10月下旬,张学思化名张昉,奔赴延安。在这个革命的圣地,宝塔山下,延水河畔,张学思与广东姑娘谢雪萍相遇了,成就了一段纯真的革命爱情。    
    初识是在延安女子大学的一次报告会上。那是1940年初春的一天,延安女子大学举行的报告会吸引了来自马列学院、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等许多外校的学员,张学思也随着一群伙伴来到了女大礼堂。在喧哗拥挤的人群中,张学思一眼就发现了一位梳长辫子的年轻姑娘,坐在第三排的长条凳上聚精会神地翻阅着一本画报,周围的嘈杂仿佛于她无干,她丝毫也不受影响。在人声鼎沸的会场中,姑娘显得那么恬静、端庄,格外引人注目。张学思的心里一动,加之对画报一向比较感兴趣,就凑上前去问:“这份画报是从哪儿借的?”    
    “图书馆。”张学思的问话,似乎没有引起姑娘的注意,她连头也没抬,继续埋头看她的画报。    
    “听你的口音,好像不是北方人吧?”张学思觉得姑娘的口音带点南方人的味道。    
    “我是从广东来的。”    
    “嗬,你一个女孩子,跑这么老远?!”张学思有些吃惊,又有些敬佩。    
    “那又怎么了,抗日又不分远近!”姑娘似乎觉得张学思小看了她,这才抬起头来,正好与张学思的目光撞个正着,两人有那么几秒钟的对视,突然,又都同时觉察到什么似的,慌忙躲开了对方的凝视。就是这短短的一瞬间,张学思的心潮掀起了波澜,再也平静不下来了,这场报告会,王明校长讲了些什么,他一句也没有听进去,眼前一直浮现的是姑娘深深的、犹如清泉般透彻的双眸,还有那软软的带着南方音的普通话。。。。。。    
    张学思后悔没有问姑娘的姓名和地址,他多想再见到她啊!第二次报告会,第三次报告会,张学思都早早赶来,坐在上次姑娘坐过的那个位置上,期盼着和姑娘再次相逢,可是,女大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张学思并没有如他所愿再遇见姑娘,他有些怏怏不乐。    
    “嗨,那不是张昉嘛,你怎么来了几次,开完会就走了呀!”一个熟悉的乡音从背后传来,张学思回头一看,原来是同乡顾大姐。顾大姐是个话匣子,一见面就和张学思摆起了龙门阵,张学思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向顾大姐打听一下呢,她肯定会知道的。想到这,张学思鼓起勇气,刚吞吞吐吐说出“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广东姑娘”,顾大姐马上明白了,“哦,你问的是小广东啊,她叫谢雪萍,是我的同班同学。”接着,从顾大姐那里,张学思了解到了他所想知道的一切。    
    广东姑娘谢雪萍出生于德庆县一个贫穷的雇农家庭,因家贫无力抚养,大姐、二姐先后被送了人。谢雪萍刚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得暴病身亡了,母亲被迫改嫁,只好将她送给姨家。养母一开始对她还好,后来新添了女儿,就对谢雪萍刻薄起来,逼她干重活,动辄打骂,还强迫她退学。幸亏养父是个厚道人,一再保护谢雪萍,坚持让她念书。养父死后,谢雪萍不堪养母的虐待,逃到了广州,到广东纺织厂做了童工。老板的辱骂、工头的毒打、繁重的劳动、深重的剥削,使谢雪萍对这个黑暗的社会越来越憎恨。后来,为了活命,她还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