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沈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一、杰出的一生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 

现出了无数杰出人物。在他们当中,有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 

军事家,等等。北宋时期的大科学家沈括,就是继东汉张衡、南朝祖冲之以 

来,我国最伟大的科学家。 

     沈括博学多才、成就卓著,他在天文、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工 

程技术、文学、音乐、美术等许多方面都有精湛的研究和开创性的发现,其 

中有许多研究成果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此博学,成就又如此 

恢宏,这在中国科学史上是少见的。因此,英国当代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 

在他的巨著《中国科技史》中,称沈括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 

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 

州)西七十里风景秀丽的南新乡。他的青少年时代是随为官的父亲在各地渡 

过的。二十四岁时,他当上了沭阳 (今江苏沭阳县)主簿(县长助手),开 

始踏上仕途,以后历任东海(今江苏东海)、宁国(今安徽宁国)、宛丘(今 

河南淮阳)等县县令。其间,他克尽职责,关心劳动人民疾苦,领导各地民 

众兴修水利工程,开始了他最初的科学实践。三十三岁时,他考中进士,来 

到京城汴梁 (今河南开封),在昭文馆编校书籍,研究天文历法,后被提拔 

为提举司天监 (政府天文观测长官),他主持重修了历法。不久,沈括被派 

往今浙江、河北等地视察农田水利,他对这些地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水利、 

地质等方面的研究。 

     王安石主持变法运动后,沈括积极参加并成为骨干。他的才能被宋神宗 

所赏识,先后担任过几种重要职务,如“权三司使”(主管国家经济财政)、 

 “兼判军器监”(兼管军器制造)并被派出使契丹(辽国,今吉林、辽宁等 

地)、率兵抗击西夏 (今我国西北地区)军队的进犯。在这段时期内,沈括 

在处理政务的同时,考察了各地的地理形势、山川道路和风俗人情等自然、 

人文情况,收集了许多宝贵的科学资料。 

     1082年,北宋边塞重镇永乐(今陕西米脂县西北)失陷,沈括受到牵连 

被贬官,不久就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六年后,他迁居到润州 (今江苏镇江 

市)的梦溪园。在那里,沈括把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和科学研究成果加以整 

理总结,完成了流芳千古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1095年,这位博学多才 

的科学家与世长辞。 



                         二、初入仕途 展露斗角 



     沈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严母慈,哥哥沈披和他一起长大。沈括的父 

亲沈周出身进士,先后曾在简州(今四川简阳)、润州(今江苏镇江市)、 

泉州 (今福建泉州市)、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等地任地方官,而沈括的青 

少年时代就是随父亲迁任各地中度过的,其间在繁华的泉州居住了八年。沈 

括的父亲是位为官清正、同情下层的开明官吏,这为沈括思想的形成带来了 

许多积极的影响。沈括的母亲很有文学修养,是位知识妇女,在她的教导培 

养下,两个儿子都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广泛的社会接 


… Page 3…

触,使小沈括对许多方面知识都有浓厚的兴趣。这个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少年 

无论走到哪里,对所见所闻都很留意、注意观察各种事物。他之所以成人后 

成为一位博学多识的科学家,与少年时代打下的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沈括十二岁时开始正式拜师读书。他和哥哥看到当时国家边疆常有战 

争,给老百姓带来许多灾难,就立志长大后立功报国,于是常在一起练武。 

他们的舅父许洞能文善武,著有兵书《虎钤(qián)经》,虽然这时已经去 

世,但他们的母亲在自己理解的情况下,把书中的军事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 

给两个儿子。所以,沈括和他的哥哥以后均是文武全才,与这时的军事知识 

教育有很大关系。 

     沈括从小就在学习上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十五岁时,他因练习写小 

字不分昼夜,结果得了眼病。一位有良好医术与医德的医生王琪给他进行了 

精心的治疗,于是他对医学产生了兴趣,他认真研究医术、到处搜寻药方, 

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这样,沈括在如饥似渴地吸收各方面知识的过程中,渡过了他的青少 

年时代。时光冉冉,他二十一岁了。就在这时,噩耗传来,他的父亲去世, 

怀着沉痛的心情,沈括在故乡钱塘为父亲守丧三年。服丧期满后,宋朝政府 

按当时官员死后荫其子的制度,任命沈括为沭阳县主簿。至和元年正月,这 

位二十四岁的青年人离开家乡前往沭阳县就职,从此开始了他近四十年的为 

官生涯。 

     在宋代,主簿这个职务低微而劳苦。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沈括谈到: 

官职中最低微而辛苦的,就是主簿了。沭阳县方圆几百里,即使没有人而只 

有鸟兽的地方,主簿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整天忙忙碌碌,就连天气冷 

暖、刮风下雨都顾不得了。即使工作这样繁忙,沈括依然尽心尽职地完成自 

己的工作。 

     这时,流经沭阳县的沭水由于年久失修、河道淤塞,以至泛滥成灾,许 

多田地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而沭阳县令不但不兴修水利,对百姓进行 

救济,反而侵吞上级的救济款,并以修复水利为名,横征暴敛、搜刮百姓。 

自然灾害和贪官一起,使得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百姓反抗官府的事件。事 

件发生后,上司唯恐事态进一步扩大,就把县令调走,让沈括处理这件事。 

沈括明白这一事件是因为治河不力,加上官府征敛过重而引起的,所以他便 

平息民愤,撤销了那些令百姓难以生存的赋税。这样处理后,风波平息了下 

去。 

     治理好沭水是事情的关键,于是沈括便组织民众整治沭水,数万民夫参 

加了这次修浚沭水的工程。他们在沈括的指导下,迅速疏通了阻塞的河道, 

拓宽了河床;同时做为辅助工程,修了一百余条灌溉水渠、九条堤堰。通过 

这次大的整修,沭水附近地区做到了涝时能排洪,旱时能灌溉,使得七千顷 

土地变成旱涝保收的上等良田。以后多年粮食丰收,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 

得到了改观。 

     沭水修浚工程,使沈括的才能得到了上司的赏识。1055年,他被调任到 

东海做代理县令。在任职期间,当地曾出土了一件古代的弩机。沈括对此进 

行了研究,他针对弩机的设计,提出了三点一线的射击理论,即弩机的望山 

 (瞄准器)、箭端、目标三点连成一条直线,认为这样瞄准,可以提高射击 

的精度。通过沈括对弩机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沈括早在青年时代,就对兵 

器制造理论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产生了兴趣。 


… Page 4…

     嘉祐六年 (1061年),沈括的哥哥沈披在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任县 

令,沈括此时正好客居此地。当时,江南转运使张颙 (yóng)准备修复废弃 

已久的秦家圩(今安徽芜湖地区),任命沈披主持修复。因沈括整治沭水成 

功,也派沈括参与此事。他们广泛考察了周围的地势,调查了过去筑圩的情 

况,把当地的地形地貌绘制成图,提出了施工方案。 

     秦家圩原是一片面积很大的圩田。这种圩田,是此地人民依据农业经验 

而从大自然手中夺取的耕田。由于当地地势低洼而水位较高,劳动人民就在 

低洼地区的四周环筑堤岸,把耕田保护在堤岸之中,这就是圩田。圩堤上设 

置闸门,圩区内修筑沟渠直通闸门,做到了涝能排、旱能灌。北宋初年,一 

场特大洪水冲毁了秦家圩的全部圩堤,圩田一片汪洋。洪水退后,虽多次有 

人提议修复,但都因遭到反对而作罢。反对的理由是,在水边筑堤护田会使 

江河水道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