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出世间这些大圣大贤,我们现在明了能体会到,全是诸佛菩萨的化现,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所以我们今天看一切族群、一切宗教都是平等的。我们看看每一个宗教里面的神圣、贤哲,几乎没有一个不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示现,在物质生活都过得非常清苦。基督教的耶稣基督大家知道,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诸位仔细去观察,这些宗教里面的创始人、这些领袖,没有一个不是在物质生活上非常节俭,示现给世人看,以这个来劝导世人。口劝,自己做不到,人家不相信,他自己做到了。
经典里面所有一切经,哪一句话最重要?我在将近五十年学习之中,我得到了一句话:「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话最重要。「受」是完全接受,必须放弃自己的成见,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持」是保持,不是短时期的接受,要像此地讲的无量劫永恒接受,那叫持。我们以为物质生活清苦是个苦事情,实际上错了,完全错了!不知道简单的物质生活是大乐、大自在,世间人哪里懂?诸佛菩萨教给我们离苦得乐,怎么会教我们过苦日子?那是最乐、最幸福的生活,世间人不懂。世间人有病,天天打吗啡,天天吸毒,认为那个是乐。五欲六尘的享受就是打吗啡、就是吸毒,这种享受增长你的贪瞋痴慢,贪瞋痴是三毒。简单的物质生活与戒定慧相应,把你无量劫来这个病毒的根拔除,那怎么不乐?得大乐!
世间人没有智慧,迷惑颠倒,见不到,最高的物质享受他不懂,这就叫颠倒,这叫错乱。不但佛法里面的圣贤明白这个道理,中国古代古圣先王,我们看古老历史里面记载,三皇五帝他们懂得这个道理,他们生活居住的都非常简单朴实。古老经书里面讲,他们居住的是宫殿。什么叫宫?什么叫殿?不要以为宫殿是很豪华的建筑,那是以后的事情。远古时代,私人居住的地方就叫宫,宫是私人居住的地方;在一起办事的地方叫殿,搭个茅篷大家在一块开会办事,那也叫殿。挖个山洞自己在里面居住叫宫,都非常简单朴实,并没有豪华的宅第,没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是真正至高无上的享受,你才乐意选择这个生活方式,这个生活里头得大自在,真正的幸福美满在这里面,世间人找不到,佛菩萨晓得。
我们能不能放弃自己的成见?能不能放弃自己的迷惑?能不能放弃自己的这种种诱惑?随顺自性的性德,这才是佛家里面讲的转凡成圣。所以无量劫的烦恼习气染著,不放下,决定入不了门,不得其门而入。果然彻底放下了,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个话意思深!佛法的契入对於大多数的人来说,大多数就是中等根性的人,在我们这个世间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闻。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为这个世界众生选择法门,他说了两句名言:「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换句话说,我们要想契入诸佛境界,最有效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多听经。著重在多听,不一定在种类多。一部经、两部经就够了,多听!
中国古人所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自己会开悟。什么道理我们懂得,那一千遍念下来心定了,定能开慧。遍数少了,你的心不定,心不定不能开智慧。佛教给我们的原则,「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一部经天天去念,老老实实去念,这是持戒。持戒就是守规矩,依照方法。念经的时候要用恭敬心,就如同听佛菩萨讲经说法,听佛菩萨教诲,恭恭敬敬的听,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持戒。一心读诵、聆听,这就是修定。你听了之后有悟处,这是开智慧。一天不开智慧明天再念,一年不开智慧明年再念,锲而不舍,根利的三、五年智慧开了,根钝的十年、八年智慧也开了。这个方法古人传下来的,现代人不懂,反对背诵,不知道背诵的利益,背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不但是在做学问、修学佛法,即使对养生也是大道,因为身心清净,疾病就不生。病痛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所以清净心能治病,治病根!
这些大道理古时候人容易懂,现在人不容易接受。现在是迷信科学,认为这个不合科学,迷信科学。古圣先贤的教诲被忽略了、被轻视了,现前遭到这么多的天灾人祸、这么多的灾难,还不晓得后悔,还不知道回头,为什么?找不出灾难的根源。灾难的根源是妄想分别执著,是自私自利,是贪瞋痴慢,他没找到这个根源。他们所寻求寻找的是物理,不晓得物理的根是心理。佛法法相唯识里面讲得最清楚,物是什么?物是相分;心是见分。相分从哪里来的?见分变现出来的,见分是相分的根。能够找到这个深处,可以解决许许多多问题,但是这还不是真正的根,距离真正的根非常接近。真正的根是什么?是自性,性相同源,都是从自证分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物理跟心理有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你把它分开就错误了;真正的因素,吉凶祸福的因素,你就找不到了。凭你自己的想像、猜测、判断,没有不错误的,这种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懂得,我们要明了,要认真努力来学习,希望通过学习,让世间这些迷惑的人慢慢省悟过来。这就是有耐心,无量劫修习大慈方便行。
我们再将「大慈方便」说得更明显一点,就是落实。大慈是无条件的爱心,平等爱护一切众生,不分族类,不分国土,不分宗教,这叫大慈,平等的爱心。方便是什么?就是菩萨所行的六度,《华严经》文殊菩萨所讲的十波罗蜜,这是方便。第一是「布施」,文殊菩萨说布施,普贤菩萨说供养,我们以最极真诚恭敬的心,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是布施供养。以我们的财力、物力、体力,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这叫布施供养,这是方便行。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现在所说的,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就给与什么样的帮助。「持戒」是守法,我们对一切众生服务,一定要守礼、要守法,决定不会犯规,不会犯法。
「忍辱」是有耐心,纵然困难迫切在眼前,也要有耐心去应付,不能急躁,欲速则不达。要懂得观机,人事之机,时节因缘之机,时代环境之机,都要观察清楚,我们才能像佛在经上教导我们契机契理,这个事情才能成就。「精进」,进是进步,特别著重在精,精是纯而不杂。纯是什么?纯善无恶,不夹杂丝毫的恶念、恶意、恶行。什么是恶?於众生不利的,於自己有利的,这是恶;於自己不利,於众生有利的是善;这个说法是方便说,教初学。真实说是自他两利,无比殊胜的利益;但是初学的人他不懂。刻苦耐劳的生活是无比的利益,自利,世间人不懂,这个层次高了。
「禅定」用现在的话来说,浅而言之,是胸有主宰,有清净坚定的信心,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尤其是现代社会,《楞严经》上所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不管你怎么说、你怎么做,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立刻就能辨别是善是恶、是邪是正,不会被外境动摇,这是禅定。我们做的是正法、是善法,你赞叹,我不受你的动摇,我还是全心全力做;你毁谤,我也不受动摇,我还是如理如法去做。不会说你赞叹我就欢喜,多做一点,你毁谤我就生气,少做一点,那你就被外面环境所转了。《楞严经》上说得多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不被环境转,我就能转环境。换句话说,我不被社会风气所染,我就有能力转变社会风气,这是禅定。「般若」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对於眼前事理清楚明了,过去、未来无有不清楚,无有不明了,我们的行是行六度,方便行。这一切世间无量无边的众生,六道十法界众生,他们看到了,他们听到了,都生欢喜心,都得到安慰,都得到平安,逐渐逐渐帮助他们和睦相处,平等的对待,佛陀教化才能收到真实的效果。全在我们自己觉悟,全在我们自己修行。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五四卷) 2000/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54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干闼婆王偈颂,第六首:
【佛身清净皆乐见,能生世间无尽乐,解脱因果次第成,美目於斯善开示。】
这首偈颂清凉注解得比较多,天王在长行文里面,我们看到乐摇动美目干闼婆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