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得上帝心量大。佛要度一切众生,也没有说分派别、分族类、分宗教,没有!所以往高一层次去看,平等的。妄想分别执著上帝没有,佛菩萨没有,我们这些人有,我们错会了佛的意思,也错会了上帝的意思。所以要懂得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怎样相处。第二教导我们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今天住在这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环境,我们不了解环境对我们的关系,任意破坏。所以现在大家都警觉到,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了,破坏得太严重!破坏严重,诸位要晓得,地球要惩罚人类。怎么惩罚?地震不就惩罚吗?天然灾害就是大地、我们的环境惩罚我们,我们所作所为对不起它。不要以为树木花草、砖头瓦块无知,那你就错了,它不是无知,《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对它过分了,它对你也有报复。所以如何善待自然环境,这就是现在所提倡的环保。我们要对得起我们居住的环境,我们使用的这张桌子要摆得整整齐齐,擦得干干净净,对得起它。我们居住的房舍也布置得整整齐齐,它也欢喜;我们欢喜,它也欢喜。我们要是搞得很凌乱,搞得好肮脏,我们看到难过,它也难受。这是佛第二个教导我们,如何跟自然环境,要了解这个关系,要知道怎样相处。
第三个教导我们怎样与天地鬼神相处,这是佛陀的教育。天地鬼神与我们有密切关系,学佛的人大概都能够肯定,人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过去无量劫来,我们的生活环境是多元的,哪一道我们都曾经去过。这个虚空世界,我们现在讲星球,哪一个星球我们都曾经住过,这里面所有一切众生跟我们都有发生许多关系,亲属的关系,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同学、同道的关系,太多太多了。我们要知道,要如何与天地鬼神共处。所以古时候,上自帝王,下至庶民,懂得祭鬼神,祭鬼神就是跟鬼神打交道。祭山川,平民祭祖先,祭灶神,祭门神,这是中国民俗,民间百姓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所以儒、佛都教给我们修孝敬,这是儒、佛教学的中心理念,要行孝,要行敬,孝顺一切众生,礼敬一切众生。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这是佛的心,这是菩萨行,只有菩萨对一切众生尽孝,以孝亲尊师的心孝敬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是自己性德自然的流露,没有丝毫勉强。你没有见性,你做不到;纵然做,勉强。见了性,是自性里头自然流露,佛家讲法尔如是。众生无论怎么样作恶,无论怎么样悖逆,可是佛菩萨对众生一片孝顺、一片尊敬。说穿就是一个是明白人,一个是糊涂人,明白人跟糊涂人不一样,你虽糊涂,对你还是一样的尊敬、孝敬。反过来我们哪一天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一定跟佛菩萨一样,决定没有两样。
所以你要问:我几时成佛,几时成菩萨,入佛境界?就从这个地方你去了解。你能对一切众生真诚的孝顺心、尊敬心,你就入佛境界。即使对你的冤家债主,这个人对你不善,欺负你、侮辱你、陷害你,置你於死地,你还是孝顺心,还是尊敬心,这是佛菩萨。这样的恶人,我的冤家对头,算了,我不跟他作对已经算不错了,我还对他好?你还是凡夫,你距离佛的境界还有很远很远。要学,怨亲平等。怨亲平等是在现前这个时候跟你说,境界往上一提升没有怨亲,怨亲一如。宗门常讲「识得一,万事毕」,「一」在《维摩经》上讲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华严经》上讲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怎么现前的?一个真心,唯一真诚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真法界就现前。我们净宗讲「一心不乱」,你就证得。这是我们讲的「少功德」,你只抓到这一点点。
『乃至一念心专仰』。在净土宗里面,《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比「一念心专仰」,还要次一等。一念心专仰,这是最高的层次,这是到一心不乱。所以有很多修净土的同修跟我讲,《弥陀经》不容易。我说:什么地方不容易?一心不乱做不到!都是讲老实话,一心不乱是真不容易做到。可是要换一句「一向专念」,他听了,这个我还勉强可以做到。一向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一向专念是什么境界?在我们净宗法门里面来讲,一向专念是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所以「三辈往生」告诉我们的条件,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是诸位要记住,一向专念,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发菩提心,只要有一向专念,这个一向专念,第十八愿里头讲,十念、一念就决定往生。可见你念得不要多,十念、一念就决定往生,关键在发菩提心。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信愿就是菩提心,真信切愿,蕅益大师讲那就是无上菩提心。印光大师对这个说法非常赞叹,他说自古以来没有人说过,真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所以一念、十念决定往生。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浅深,这一向专念功夫浅。但是浅深,我们也不能就文字上看,文字上看你们能看出来吗?上辈往生的也是这两句话,中辈、下辈的还是这两句话。我们要从哪里看?下辈往生的一向专念功夫浅,那个一向专念就是功夫成片,中辈往生的事一心不乱,上辈往生的理一心不乱。可见得他既然分三辈九品,都是一向专念,决定功夫有浅深不同,发心也不一样,也有程度上的差别。
我们也曾经听人说,齐素萍居士曾经说过,她有把握决定往生,我听了点头相信,我一点都不怀疑。为什么?她心是阿弥陀佛的心,所做的是阿弥陀佛的事,哪有不往生的道理?除非她不愿意往生;她只要一念,就决定往生。她没有自己,没有私心,完全为众生、为佛法,而且一心专为净土。李木源居士不说,我也肯定他决定往生。你干的是什么,你心里起心动念是什么,你做的是什么,非常明显。心里想的、所作所为是弥陀事业,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事情做得成功、做不成功,做得大、做得小,缘上的问题,不是发心的问题,是缘薄厚有问题。缘殊胜,这事情做得很圆满,做得很成功,做得很大;缘不殊胜,小做,范围小一点,利益众生的人数少一点。但是大小都很难断定,为什么?事虽然在眼前,影响力很广,如果道场很小,人不多,可是往后影响力很大,他的功德成就依旧是不可限量。这个道理,《了凡四训》里面讲得很透彻,不能单看这些事相,要看它的影响。
所以从影响来讲,广度众生。最明显的例子,东晋时代,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七百多年,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第一个念佛堂,那个不大,同修的人数也只有一百二十三个人,不多,影响太大了!一千七百年之后提起来,我们心里都非常羡慕,不但羡慕,我们也发心学习,你看这个影响多大。时间影响久远,空间影响的范围影响到十方,多少觉悟到的人想学习,如法炮制。这就是经上常讲的根熟众生,根熟的众生要帮助他这一生决定作佛。决定作佛,那就是在念佛堂听经、念佛,不下山。远公给我们做的示范,三十年不下山,这叫做办大事,了脱轮回的大事,这个事重要。不是下定决心要了生死、脱轮回,这个念佛堂不能进去,你进去扰乱别人。所以在当年,谢灵运居士,这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我们从前在学校念书,国文里头常常看到他的文章,他申请到念佛堂念佛,慧远大师拒绝,不让他去。为什么?他的心不清净,喜欢文学,喜欢诗词,常常还搞这些东西,你有这个嗜好,这个不能放下,你就不能进念佛堂。进念佛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只有听经、念佛,所以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往生,那才叫道场。
我们今天就需要这样的道场,这种道场如果能够在这一个国家有这么十个、八个,这国家不遭难,什么灾难都没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新加坡是城市国家,有一个道场在此地,新加坡这个地区不遭难。我们现在在做,是在练习,还没有认真在做。为什么?念佛堂的人进进出出的,喜欢来就来,喜欢回家就回家,没有做到真正发心住念佛堂不出山门,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现在在练习、在尝试。如果真正有这几个人发心,人不在乎多少,十个、八个都不算少,我们看到《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他们只有八个人。八个人不少,一百二十三个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