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说之不尽。我们能说的,也无非是一个纲要而已,希望我们从这些纲要当中,真正能够得到殊胜的学习,我们才能得受用。这个受用是消灾免难。
  第一句,清凉大师说得很好,前面两句是「以行净愿」,第三句是给我们讲「杂染本空」,是从理上讲,前面两句是从事上讲。事上一个是行、一个是愿,以行践愿,以愿导行,所以行愿始终不能够离开,决定是相辅相成的。第一句是讲『如来往昔修诸行』。经上讲「如来」,都是从性德上说,也是从我们真如自性上讲。唯有与自性相应,这个行才叫净行;与自性相违背,这个行就不清净。佛在大乘经论上讲得很多,心性之体是清净寂灭。《仁王经》上跟我们说明菩萨修学五个阶段,这是从大分来区别,称为「五忍」,五个阶段都用「忍」字来表法,符合《金刚经》上佛所讲的「一切法得成於忍」,所以《仁王般若经》上,用五忍来说明菩萨修行的阶段。最后一个阶段叫「寂灭忍」,那就是如来地;「无生法忍」还是菩萨地。我们知道无生法忍有上中下三品,下品是七地菩萨,中品是八地菩萨,上品是九地菩萨。寂灭忍的下品是法云地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是佛的果地。这个地方讲「如来往昔修诸行」,我们在五忍说法当中,就知道是寂灭忍,寂灭才称性。「行」,是生活行为,是处事待人接物。诸佛如来,我们在这个地方称诸佛如来,意思很狭窄,也就是称法云地、等觉、佛的果地,我们只称这三个位次。《金刚经》上讲的诸佛如来,讲的范围大,他是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圆教初住菩萨就称之为诸佛如来;我们这个地方讲的范围没有那么宽,只讲法云地、等觉、佛果这三个位次。
  他们这些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所表现的,这是「诸行」,这些行为都与清净寂灭相应,也就是说与性德相应、与性体相应,这叫净行,不是清净寂灭里面什么都没有了。清净寂灭里头什么都没有了,诸位想想它还有什么作用?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点好处都没有了。我们要这样去体会,那就完全错了,就是佛法讲的豁达空,完全落在空的那一边去了,自利利他的功德都没有了。佛法讲中道、讲用中,这个意思才殊胜。事有、相有,性空、体空,空有是一不是二,这叫中道,也就是说事上有。现在人有一个很严重的顾虑,事要不放弃,好像我们修行功夫就不得力,他把心性跟事修看作两桩事情,所以在一些工作上决定妨害自己的修行。修行必须要放下世间一切事务,这个说法有没有错?也不能说他有错,对於初级的是要这样做法,要放下一切事务。为什么?事务扰乱他的情绪,妨碍他的清净心,不能不放下。
  连隋朝智者大师都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智者大师因为领众,要管理寺院行政事务,所以往生的品位很低,五品位往生,那是做出样子给我们看的。他告诉学生,如果他不领众,不管这些闲杂事务,他的品位会很高,牺牲自己的品位来护持佛法。但是他有一个底限,这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那就是决定得生净土,品位低一点无所谓,一定能往生,这是他的底限。如果为了护持佛法,照顾别人,管理这些事务,自己不能往生,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智者示现一个底限,决定有把握往生,可以牺牲品位。这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舍己为人,舍己有个底限。传说里面,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智者大师的示现,就是释迦牟尼佛在末法初期表演一个样子给我们看,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有底限。
  如果真正功夫成就的人,这个成就就是讲,宗门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如果到这个境界,给诸位说,理事就没有妨碍。不但理事没有妨碍,事事都没妨碍,这个境界高,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人家穿衣吃饭、工作应酬,点点滴滴全是佛法;要是用念佛法门来讲,全是念佛;如果说参禅,那全是禅定。禅宗常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要换成念佛法门,无非是念佛。念佛不是挂在口头上,口不念心念,也未必心里念念是阿弥陀佛。那是怎么个念法?念念与清净寂灭相应,就是真念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德号,真正会念佛的人是念自性的性体,不在乎这一句佛号。你念得更深入,你念的是自性的理体。我们的生活、行为,点点滴滴都是自性圆满的流露,那才叫真正的净行。这个净行,佛菩萨有没有表演给我们看?有,《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就是表演。「如来往昔修诸行」,五十三参圆满的表演给我们看。这五十三位善友不是菩萨,一般人看他们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从相上看,也是经中常讲,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从所现的相分上来看。我们在《四十华严》里面读到,吉祥云比丘是初住菩萨相,海云比丘是二住菩萨相,妙住比丘是三住菩萨相,从相上看的。如果从性上看、从本上看,都是诸佛如来化现的,他们不是真正的法身大士,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应以初住菩萨身分出现,他就现初住菩萨身分。
  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第七回向菩萨是观世音菩萨,如来化现的;应以第七回向位而得度者,就现第七回向位的现相。观音菩萨在五十三参里面是第七回向菩萨,我们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早就成佛了。由此可知,全是诸佛如来的化现,不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是谁?善财童子,那是真的。善财参访吉祥云比丘,他就是初住菩萨;而示现初住菩萨的吉祥云,是诸佛如来。我们读这些大乘经、一乘了义的大经,对於这些本迹因缘不能不知道。然后才知道佛的恩德大,才真正体会到,经上所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慈悲到了极处,为我们做出种种示现。所以种种示现都是纯净之行,一丝毫的染著都没有。谁有能力在事事之中、点点滴滴当中,都是修极清净行?大彻大悟的人行,明心见性的人行,在净土宗得理一心不乱的人行。为什么?他已经入无障碍的境界。无障碍的境界是佛境界,也就是大乘法里常讲的入佛境界、入佛知见,他们行。可是我们现在虽然不行,我们要知道,知道之后我们就不造业了;不知道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很容易造业。造什么业?随便批评人,造口业。我们实实在在不晓得周边环境一切人,我们肉眼凡夫不晓得,很可能这些人当中,就有不少是诸佛菩萨再来示现的,我们随意批评,岂不是得罪诸佛菩萨?我们不学《华严》,对这些事情很难体会,学《华严》这才恍然大悟。
  善财给我们做一个修学最好的榜样,做学生只有善财童子自己一个人,善财眼目当中除自己之外,所有一切依正庄严都是如来化现的,都是诸佛菩萨、都是善知识,所以他一生圆满成佛。你要问,善财凭什么成佛?就凭这一点成佛。何以见得?佛在经上有理论给我们做依据,「佛眼看众生,众生都是佛」,他成佛了。我们为什么成不了佛?我们凡夫眼看佛菩萨都是凡夫,看佛菩萨都有过失,是我们的过失,我们造罪业,我们的心不清净,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每一位同修都知道,「心净则佛土净」,都知道「境随心转」,我们心不清净。「土」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依报环境,我们心不清净,我们依报环境怎么会清净?我们不是佛心,你怎么会见到佛?善财童子的心清净,所以他修学的环境是净土;他心是佛心,所以他见无量无边诸佛。这里头有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你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了。这个原理,就是佛在《华严》上讲的「唯心所现」,心就是如来,心就是自性。既然是唯心所现,那我们要问,哪一法不是真心?哪一法不是自性?所以宗门彻悟之后告诉人,「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随拈一物无有不是。无有不是什么?无有不是自性,哪一法不是自性?自性是如来,自性是真佛,自性是佛之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佛之相,相从哪里来的?相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细细去参究,「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想生」,你去参究这几句话,这几句话是圆顿大法,圆顿教学里最重要的理论纲领。果然参透了,你才晓得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是自性,无有一法不是如来,我们就入佛境界。最低的果位也是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