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道理、事实我们都必须要清楚,对我们修行证果就会有很大的帮助。要用世间法来说,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有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佛法里面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换句话说,一切众生念念所向往的,念念所希求的,他求不到,为什么求不到?不晓得这个道理,希求的方法错误了,所以他得不到。哪里晓得这个东西就是自己的真心,能够保持著真心,那就有求必应。你想想看,求作佛这是最难的,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更难的,求作佛都能得到,何况其余?其余小事,太容易了,哪有得不到的?有求必应是真理、是老实话。凡是求不到,就是你理论错误、方法错误。
这个地方是给我们讲根本的原理,那就是『佛身如是定境界』。这个「佛身」就是我们自己的法身,就是我们自己的本人,禅宗里头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佛身就是讲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在什么地方?本来面目跟我们现在自己这个身是合而为一,本来面目永远不会失掉,本来面目是一切法之根本依。一切法从哪里来的?都是从本来面目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怎么会失掉?佛法里面讲的「失」是迷失,就是说你不认识叫做失掉,并不是真的失掉,真如自性怎么可能真的失掉?失掉就不能叫真如,失掉就不可以叫自性,只是在面前不认识。大乘经论常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可惜凡夫不认得,凡夫不承认那是自己。
下面这句说得好,『一切众生莫能测』。为什么众生不能测?众生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莫能测度。只要带著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见不到自性本定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首楞严大定」,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如来果地上所谓是「证得」,其实他有没有得?没有。如果真的有得,那不就有失吗?所以又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这个话是真的。这桩事情,佛在《华严经》上不知道说多少遍,为什么说这么多遍?怕的是我们不觉悟,怕的是我们没有法子去体会,所以不厌其烦,百遍千遍,无非是希望我们在这个梦境当中省悟过来。
『示彼难思方便门』,难思是不可思议,境界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佛以善巧方便,还是用种种言说把这桩事情烘托出来,还是慈悲为我们指示出来,让我们觉悟。清凉注子里头,这两句话说得好,末后这一行底下:「次句」,是第三句,「示入」,我们怎样能入这个境界?「方便虽多,同入一寂」,寂就是定境界,寂就是清净心。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你心不清净,你就不能入。佛法的修学,特别是大乘,大乘修清净心而已。在《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这五个字;心清净你也能入,心平等你也能入,心觉悟了你也能入,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到最后就是这三门。这三门就是三宝,三宝是觉正净,清净就是净,平等就是正,后面是觉,所以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就是觉正净。清净平等觉也是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我们明白了,才知道《无量寿经》的殊胜,可是你要不认真的去学,你就入不了境界。
所以持戒的目的在哪里?得清净心。如果持戒的人,自己持戒再清净、再严格,还会见别人的过,他这个戒不能得清净心,这个戒是福报,是福德不是功德。持戒要得清净心,那就是决定要依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得清净心,你从持戒见性,入佛的境界。你还会见到世间种种过失,你就没有办法入佛境界,也就是说你没有办法明心见性;「定境界」就是明心见性。修定,定境里面还杂著有妄想邪念也不能见性。诸位要晓得,定中有境界的,这个境界破坏你的正念,所有一切境界现前,祖师大德是怎么教给我们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境、魔境现前,一概不理,见如不见,用这个态度来对待它,你才能得平等心。魔境界现前讨厌它,佛境界现前欢喜它,你就错了,你这里头还是动烦恼。所以佛境、魔境一律平等,你的平等心现前,这是功德,你功夫成就了。所以实际修行在哪里修?就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在这里头,善财童子讲的「历事炼心」;历是经历,经历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在这儿炼心,炼什么心?真心。真心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在生活当中一切接触,那叫「方便门」。可是在方便当中,你要是得清净,或者是平等,或者是觉悟,你得到了,那门就找到了。凡夫方便里头找不到门,佛菩萨教我们在日常方便当中有门,就是在这里头契入。所以「方便虽多」,要晓得方便是什么意思,就是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无一不是方便。
如何能够在一切境缘当中得清净心?「同入一寂」,这是功夫、这是智慧。这也就是随缘当中去学不变,寂是不变的,动是变的。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是善缘、是恶缘,都无需要理会,要紧的是修定。怎么个修法?《金刚经》上,给我们说了一个具体的原则,「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是外面境界相没有了,不是说外头境界相不接触,那是不可能的。都市这个相很繁杂,我们远离,到深山里头,找一个很清净的地方修行,那还是相,你怎么能离相?相是永远离不开的,这要知道。离相的意思是不执著相、不分别相,那叫离相,不是说离开、躲避,躲避不了的,永远这个相都会在现前。为什么?性它能现相,相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怎么能离开心?怎么能离开识?所以说决定有相。只要不分别、不执著,不打妄想,那就叫离相。所以佛教我们过日子,教我们生活,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一切境界相可不可以受用?可以受用,决不能执著。一执著,烦恼现前,不执著得大自在,相而无相,无相而相;受用的时候是用而无用,无用而用。这就是清凉在本经上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佛华严。佛说这个经,还不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过佛华严的生活,佛华严就是佛与法身大士们他们的生活。我们确实能得到,就在能不能转变;你能转变你就得到,你不能转变,那你还是迷在六道里头。
昨天我看到有个同修给我写了封信,没有具名,不知道是哪个人写的,字还写得不错。内容说我们上一次办的温馨晚会,招待许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我们尊重别人,在饮食上我们有很多方便,他非常不赞成,决定不能吃众生肉,吃众生肉怎样怎样怎样。话讲得没错,他不能办事,他办事办不通,要晓得通权达变。佛没有定法可说,执著定法你就错了,他只知道一面,不知道另外一面。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做什么样的示现,在另外一个世间又做一个什么样示现,没有一定。世尊在我们这个地方的示现,也没有教我们吃素,释迦牟尼佛有说,经上有说,但是从来没落实。为什么?托钵,「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托钵,人家家里吃什么就供养什么,这最方便的。如果你一定要吃素,还得叫人家去准备一份素食来供养你,你不是叫人添麻烦吗?你不是在这边分别执著吗?佛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吃饭,吃而无吃,无吃而吃,他跟你不一样。你是真的在境界上起心动念,诸佛菩萨没有起心动念,你跟诸佛菩萨境界还差得远。佛度众生目的在哪里?教他开悟,教他明心见性,教他作佛,目的在此地。不是教人吃肉不吃肉,那小事情,所以不能因小节而伤害了大体。我们今天不能因为这些小事,把一切众生接触佛法的殊胜机缘断掉了。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你要有智慧、有能力辨别。
佛教传到日本,那个时候日本的出家人也是素食,也真的出家。明治天皇他那个时候制定一个政策,日本人口太少,鼓励人民多生小孩,所以就跟出家人来谈判;出家人一定要结婚,一定要生儿女,如果不结婚,天皇说我们日本这个国家不要佛教。这个问题严重,不要佛教,佛教妨碍了他国家的政策。所以这些出家人再开会商量,决定接受天皇的条件,日本保持佛教,所有出家人统统结婚。这是利害得失摆在面前,你要晓得怎么处理。所以日本佛教,要用我们的话来说,完全变成居士的佛教,居士能成菩萨、能作佛。我们要晓得,日本出家人为什么会结婚,了解它的历史,然后我们就明白了,当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