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酹山河 by 沈夜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醒来为止。”林殷看着双目紧闭的林见秋,道:“恩,还有什么?”应长歌哼道:“还能有什么?你对他好些,只怕还能活得长久。他是死心眼的人,为了你,什么都肯做。只愿你念着旧日情分,以后别负他太多。”他是生性率直,又出身苗疆,权势地位丝毫不放在眼里。虽然林殷已是皇帝,但在应长歌眼中,实和以前那个太子爷没有半点分别。要不是看在林见秋的面子上,早就白眼相向,不哼不哈了。但是说话丝毫不客气,想到什么便说什么,仍是“你你”的不见恭敬。 

  林殷没有理会,只是坐在床畔,看着林见秋。应长歌心中着实难受,真想骂他几句。一旁林毅拉了拉他的衣袖,躬身道:“皇上,臣弟先行告退。”扯了兀自瞪眼的应长歌,悄悄离去。 

  林殷默默守了一夜。林见秋身上蔓夕花毒发作了两次,痛得浑身发抖,冷汗涔涔。林殷却已有了准备,将布巾裹起,挡入他口中。轻轻抚摩周身,不住地低语抚慰。直到翌日寅时,方才命人小心服侍,坐轿赶往乾清宫。   

  十一月廿六,林殷承嗣帝位,皇帝亲定帝号平泰。连下诏谕,尊母后为皇太后,册立段氏为皇后。颁布恩诏开科考试,大赦天下。中唐祖制,天子居丧,却不可荒误政务,须带丧理政。林殷白天照常处理朝政,每日三次到大行皇帝灵柩前哭灵,退回后命人将奏章搬到慎德堂,边批阅边守候林见秋。 

  林见秋病情仍不见好转,反倒有更严重的趋势,夜里常常要发病三四回。林殷批阅完奏章,便和衣斜卧于林见秋身畔。不敢深睡,轻轻被林见秋一碰便即惊醒,无论是否病痛发作,都要温柔安抚一番,然后再慢慢睡去。早上醒来,又要取鲜血半碗,扶着林见秋服下。 

  文武百官都已看出这个年轻的皇帝面容越来越憔悴,还道是心念父皇,劳累过度。段玉树及一些老臣不只一次温言劝解,林殷不过微笑而已。   

  十二月十七是遵从大行皇帝遗命殉葬之日,也是三七已过,将天景皇帝梓宫安奉陵寝之日。众大臣卯时便汇集太极殿,林殷林毅披麻戴孝亲扶灵柩,打着白幡奔赴奉陵。到了地宫,大臣左文右武跪立两旁,将大行皇帝梓宫安置正中,再将所有陪葬之人全部赶入地宫。 

  中唐陪葬之风极胜,但也没有此次人数众多。宫中所有五品以上太监尽皆殉葬,还有往日服侍皇帝林测的宫女太监也要随侍先皇于地下,加起来竟有近百人。按规矩,陪葬乃是极体面荣耀的事情,不能哭泣。这些人在带刀侍卫的引领下,进入地宫。个个面容呆滞,似乎还未从极度的恐惧中清醒过来。直到众侍卫和众大臣尽皆躬身退出,突然之间,爆发出一声尖锐的嚎叫,众人吓得一激灵。紧接着,便是震天的哭喊声。那些木胎泥塑一般的人,终于做出垂死的挣扎。 

  凄惨绝望的哭嚎在阴森寒冷的地宫下回响,像冲天海浪的咆哮,一阵阵刺入众人的耳膜。那些绳捆索绑的宫女太监,跪在地上扭动着身体,恐惧而悲哀的眼睛直直地望着这些站在甬道上的衣冠楚楚的大臣们。每个人都在张口呼喊,喊的什么已然听不清。有几个烈性的奴仆,竟摇摇晃晃站起身来,奋进全力撞到石壁之上,顿时脑浆血液四溅。 

  所有人都被眼前惨绝人寰的场景惊呆了,个个脸色蜡黄。礼部尚书哆嗦着嘴唇,高声道:“闭宫!”他的声音完全淹没在殉葬之人的嚎啕大哭之中。两旁的侍卫,不知是听到了而有所举动,还是因为受不了这样的哭声而急于阻隔。终于,两扇石门慢慢地合起,将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身影和声音,严密地封闭在黑暗的地宫之中。 

  没有人说话,众大臣随着皇帝林殷和瑞王林毅,沿着砖砌踏步回到地面。只觉阳光异常地耀眼,恍若隔世。 

  待皇帝和诸大臣回到太极殿,已是午时。林殷端坐在当中虬龙盘螭的龙座上,似乎不胜唏嘘:“朕自幼秉承祖训,治天下者,无非‘仁孝’二字。圣人有云:以力服人,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这话真真至理名言。比如皇祖父在位时间虽短,却是深仁厚泽,与民生息,宽爱御下,朕心甚向往之,自当敬天法祖、以仁孝治天下。” 

  太极殿上咳声不闻,朝臣皆在心中默默品味皇帝话中之意。他只说圣祖元乾帝,半句不提父皇天景帝,显是别有含义。天景帝生性暴躁、刑法严苛,最是严厉刚烈的一个人。众人在他手下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尤其是最后几个月,残暴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到如今,皇帝要反过来学习圣祖,讲究宽厚慈和了,不由心中都舒了口气。 

  林殷抬起狭长的凤目,慢慢在这些低头沉吟的大臣头上扫视,口中道:“何为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今日朕见殉葬之人悲泣哀号,实是心有不忍。殉葬乃是祖制,且先皇龙归大海,自当有人随侍,但活人身殉,与圣人之言相违,不是我等理应遵循。先帝遗命,不从及为不孝,因此,朕此次遵从遗命,聊以慰藉。但自朕始,废除中唐活人殉葬制度,改以陶俑。如此一来,彰显我朝拳拳仁爱之意,必将万民归心,天下一统。” 

  他娓娓而谈,有情有理,诸大臣又都是刚从那个悲怆如地狱一般的境况中返回,就算是最迂腐的硕儒,抱着“三年不改父制谓之孝”的宗旨,也无法说出个不字。 

  段玉树抢先上前道:“正所谓民之归仁,犹水之就下也。皇上宅心仁厚,体恤民情,正是中唐之福,百姓之福。我等定当殚精竭虑,保皇上成为一代令主,致中唐于极盛之世。” 

  林殷缓缓点了点头,甚为感动,眼圈微微发红,叹道:“此次以身殉者,皆是宫中有功之人,服侍先皇尽心尽力,细致周到。想必正是因为如此,才令先皇割舍不下,赐以随侍。他们代朕行孝,朕不能不有所赏赐。着所有身殉宫女太监,赐‘贞顺’二字,赏其亲属白银五百两。”宫女太监皆是内府衙门统一管理,张恩忙跪下领旨谢恩。 

  礼部侍郎左照勇上前奏道:“皇上,宫中五品以上太监宫女尽皆殉葬,如今宫中服侍之人骤然减少,臣请皇上下旨,恩诏民间选人入宫服侍。” 

  林殷目光流转,看见张恩正凝神细听,平静地道:“宫中用度实在太过奢靡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朕初登大宝,自当以身做则。嗯,这样吧,将内府衙门二十四局裁撤为十二局,重新编制现下宫中所有太监。至于增加人数,朕看就不必了。” 

  张恩抬起头,看着林殷柔和清秀的脸,心里一阵发寒。他心知肚明,林殷说是先皇遗命,其实就是矫诏,一句话便将数十心腹杀得干干净净。偏生自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如今,又是仁德、节俭两个大帽子扣上,自己的势力无论如何不可能再度复起。这个少年表面上温吞得水一般,谁知心机竟深沉到了极点。就算明知道他借题发挥,但理由如此冠冕堂皇,想了半天,竟是半分反驳不了。   

  林殷费尽心力,步步为营,终于将二十四内府衙门所辖权力减到最低。心情大好,下了朝便径直回到慎德堂。 

  林见秋仍是昏迷不醒,林殷遣退了一众侍仆,轻轻扶起林见秋,靠在床头。他端来一碗燕窝,一边捏着银勺慢慢喂他,一边道:“今天你没去可真可惜,张恩那副尊容,恐怕你以后都见不到了。”当下笑着将朝廷上的事细细说了,最后道:“那个左照勇是张恩心腹,嗯,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咱们慢慢来,一个一个地除去,好不好?” 

  林见秋当然不能回答,长长的眼睫,在苍白的脸上投下墨扇一般的暗影。林殷放下碗,在他眼睑上吻了吻,低声道:“你再不醒来,好玩的事可都没了,到时候别冲我乱发脾气。” 

  林殷将林见秋拦在怀里,下颌抵在他的头顶,道:“你怎么不醒来呢?唉,内府衙门一除,外臣的势力大涨,尤其是内阁大臣段玉树他们。平安,你说我把林毅提到内阁里好不好?让他牵制段玉树,他虽然年纪轻,但到底是个王爷。这样一来,内阁权力互相制约,林毅也受到限制,是不是很好?这次开举考试,我要在新科进士里破格提拔些有才之士进内阁行走。他们感恩戴德,自然对我忠心耿耿。你一向看人最准,帮我端详端详不行吗?” 

  林殷絮絮而言,将自己心中所想逐条列出,似乎就如以前一样,和林见秋详加斟酌。他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