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堂书话-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增一善本,而银钩璀粲,冠家集之珍雕,翠墨风流,补稽山之韵事矣。
光绪庚寅夏五,越缦李慈铭书。

刻有三印,朱文曰湖唐林馆山民,白文曰慈铭私印。又朱文四行印曰,道光
庚戌秀才,咸丰庚申明经,同治庚午举人,光绪庚辰进士。

予家旧藏陶集汤注大字本,纸墨安雅,非必宋椠,然出汲古本以前,
献童幼未能校读,旋复散佚。近时会稽章氏刻吴春本陶诗,即汤注也。
汲古主人毛扆尝得旧写本征士集,相传为东坡书,卷中避讳阙笔审为宋
本,“鬻及借人为不孝”则元以后印记。毛氏钩刻之本传世甚稀,殆如
星凤,迩者人间取传本上木,点■丰蔚,神采不远,抑亦老成典刑已。
刻成板归同年友陶君文冲,弆诸稷山草堂,所以述祖德,寄古怀,乃模
印分贻同学,献得之触手光发,顿还旧观。念魏晋以来别集专行绝少,
往往掇拾窜乱,亡复真本,独靖节集卷第目录尚为昭明太子叙次之书,
此本出宋贤手迹,首尾完具,垂垂六七百年,传诸好事,展转铅椠,辉
映艺林,今又归诸好学笃信之云仍,尊若鼎彝,世守弗坠,后有考证艺
文如王伯厚者,增成故实也己。光绪己丑冬十月,杭州谭献仲仪跋。

后刻白文印曰“浚宣长寿”,又朱文曰“会稽陶氏稷山楼藏书”,此跋审字
迹盖是陶氏所书也。

案会稽章氏翻汲古阁影宋本,虽著录于《书目答问补正》,而流传甚少,
其后原板归于陶氏,模印分贻,亦大是好事,但须明著来源,不唯大方,亦
见盛德,乃读李谭二跋,均隐约其辞,似从道旁拾得者,此何故耶。谭跋上
边已说及章氏刻汤注陶诗,而其后乃泛称之曰人,或者未知此即是章石卿欤。
昔尝见有人得杜氏《越中金石记》刻板,称为新刻,此在市人亦不足异,稷
山居士雅人,似不宜如此也。

申、《靖节先生集抄》不分卷,二册,陶及申较录,手写本。首叶总题
菊径传书,靖节集,筠厂手录,朱文印曰会稽陶氏家传。陶氏有《各书抄读》,
《筠庵文选》中收录其小引二十篇,陶集小引未见,今录于下:

靖节诗非惟不能学,亦不可学。昭明选不多,而选者自佳,东坡讥
之太过。晋书宋书南史俱为靖节立传,序靖节诗文者无虑数十家,总无
出昭明右者,即白壁微瑕一语,亦缘爱人以德,何可轻诋也。集本多舛
谬,诸校刻都自称善,独恨其不多缺疑,则真所谓小儿强解事者耳。原
载《群辅录》而不载《搜神后记》,今仍之。庚申桂月,及申谨识。

案其时为康熙三十一年,筠厂五十七岁,所言较以前各文甚为简要,书名为
抄而实系全部,与所抄《帝京景物略》同,盖其所喜也。各种抄读寒斋共得
五种,其中亦以此二书为最可珍重也。酉、《和陶集》不分卷,抄本一册,
张岱评。书名和陶,而实则具录渊明原诗,附列东坡和作,其后有张宗子补


和者二十五首,前半有张氏评语,其评宗子和作部分或出于王白岳辈之手乎。
抄本在东坡和诗末尾有朱笔题记五行云:

张岱号蝶庵,所著小品如《西湖梦寻》,《越人三不朽》,已经梓
行,其未梓者有《陶庵文集》,《石匮全书》,《夜行船》,《快园道
古》数种。兹编予于会稽谢氏案头见之,丹墨犹新,盖其手自评点者也,
较订陶集异同各字,视他本最善,因借抄一册,以为行笈秘玩云。戊子
仲冬朔有三日,汉阳朱景超识。

宗子和诗后又有三行云:

右蝶庵和陶,如和“规林阻风”及“六月遇火”等作,中间涂抹不
一,或注改字另入字,此盖其未必定稿也,姑仍之,以俟获正集时再订。
虎亭识。

案抄本中胤字缺笔,所署戊子当是乾隆之三十三年,去今亦己百七十五年矣。

宗子对于东坡殊不客气,评渊明诗固多倾倒,但也有一两处,如《答庞
参军》批云,亦是应酬语,又《和胡西曹》批云,陶诗亦复不佳,语甚戆直,
陶诗评语中殆不多见,颇有意思。宗子和陶诗有小引云:

子瞻喜彭泽诗,必欲和尽乃已,不知《荣木》等篇何以尚遗什分之
二。今余山居无事,借题追和,已尽其数。子瞻云,古人无追和古人者,
追和古人自子瞻始。乃今五百年后,又有追和古人者为之拾遗补阙,子
瞻见之,得不掀髯一笑乎。

宗子所和诗不知视东坡何如,读去觉得却也还不恶,但我感觉有意味的,乃
是于此搜得宗子逸诗多首,又有好些资料,如《和赠长沙公》序中有云:“博
闻洽记,余慕吾家茂先,因于读《礼》之暇,作《博物志补》十卷,以续其
韵。”可知宗子尚有此种著述。又《归鸟》原本四章相连,和作则分为四首,
序云:“会稽土产,日铸茶,破塘笋,谢橘,杨梅,他方罕比,东坡有言,
无事而受此诸事之备,惭愧惭愧,因和渊明《归鸟》韵,作诗颂之。”鸽峰
草堂周氏抄本《陶庵诗集》中,有咏方物五律三十七首,得此四章,可以增
补。诗集中有四言《述史》十四章,与此本不同,又五言《和贫士》七章,
《和述酒》《和有会而作》《和挽歌辞》三章,此本均无之,盖因东坡已和,
故不重复收入欤。

以上各本中惟章石卿陶心云仿苏本有故实可考,陶筠厂抄本与张宗子评
本各有意见,又希见可贵,而恰巧都是会稽山阴人,亦颇妙也。鄙人固是真
心爱好陶公诗文,此处所言乃似出于乡曲之见,诚哉我犹未免为乡人也,但
此亦正是不妨,因其为事实耳。

□1944年 
1月刊《古今》39期,署名知堂
□收入《苦口甘口》

两种祭规

案头放着两部书,草草一看似乎是很无聊的东西,但是我却觉得很有意
思,翻阅了几回之后,决心来写一篇小文,作为介绍。

这是两种祭规。其一,萧山汪氏的《大宗祠祭规》,嘉庆七年刊,为汪
辉祖所订定,有序文。其二,山阴平氏的《瀔祭值年祭簿》,约在光绪十六
年,为平步青所订定,手写稿本。祭规本来只是宗祠或房派的祭祀规则,想
来多是呆板单调的,没有什么可看,但是祭祀是民俗之一重要部分,这祭规
正也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资料,况且汪平二氏都是绍兴大家,又经过两位名人
的手定,其文献上的价值自然更是确实无疑的了。

在宗祠或房派之祭祀,除夕与元旦都是同样重要,平常轮值交代大抵在
冬至之后,新值年房份便从年末的祭祀办理起头。现在便从汪氏《大宗祠祭
规》中值祭条款,将除夕元旦两项抄录于下:

除夕:三日前值祭家至祠,洒扫拂尘,堂室神道等处整理牌位,务
使洁净。除夕下午设案菜一桌,内用特杀鸡,共十二味,酒饭杯箸十二
副,中座及左右两边并袝祀所各用宵烛一对,大纸一块,足锭三百,爆
竹十枚。值祭五房俱至礼拜。

元旦:中座用半通烛一对,线香一股,两边及袝祀所各用门宵一对,
线香三枝,以后早晚俱用二枝,至初五日晚止。
平氏祭簿所记如下:

除夕悬像。像前用高香,大门宵烛一对,二两,横溪纸一块,即顶
长,大库锭四百个,供菜十大碗,八荤两素,内用特鸡,酒四杯,胡太
君茹素,供开水一杯,饭五碗,筷五副,莲子高茶五盅,供果五寸盘五
盘,年糕,粽子,水果三色,攒盒一个,供至新正初五日收。各房子孙
随到随拜,值年房备茶,不散胙。

元旦像前供汤圆五碗,早晚点香烛,至初五日止。黎明至宗祠,备
二两烛一对同点。
这里或者要稍加说明,上文所云宵烛门宵即是二两烛,半通即八两烛,

一斤者名斤通,意谓可点通夜,故宵烛或者亦指时间,谓可点至定更也。黄
纸相对互切,抖之则拖垂如索,与银锭同焚,俗云以作钱串,名曰烧纸,大
块狭长者名横溪,本是造纸地名,大纸亦即指此。煮莲子加糖,名莲子茶,
以供宾客,若供祖则用高茶,剪圆纸板上糊红纸,以浆糊粘生莲子成圈,数
枚叠置,以次渐小,成圆锥形,装茶盅上,高可三寸,故名,或以生莲子散
置盅内,则名懒惰茶,不常用,嫌不敬也。

家祭重二至,祠祭则重二分。《大宗祠祭规》中关于二分祭日所记甚详,
今节录之:

大宗祠于二分之祭最重。祭先五日,写帖数张,粘示通衢数处,知
会统族。祭日黎明鸣锣邀集,至再至三,迟者听其自误,与祭不到,不
准饮酒。

大厅中堂祭品祭器式:汤猪全体,蒸羊二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