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旧书摊旁贪迷地翻阅各种廉价的科技书刊,发现有好书,他就会毫不犹豫
地将下一顿的饭钱掏出来购买;晚间,当他独自躺在自己小屋子里的床上时,
许多奇妙的幻想便纷至沓来:
能不能制造一种可以飞到地球以外,对地球进行观测的飞行器呢?
人类能不能利用地球自转的能量使飞行器飞行?
能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环绕地球飞行一周呢?
多年后,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回忆录中这样述叙了这一时期的生活:“我
的头发长长的,因为没有时间去剪掉它,而且总是穿那套破衣服,现在想想,
真是滑稽而可怕。我因当时自己所选择的道路而感到幸福,黑面包与小房子
并没有使我感到任何悲伤;我甚至没有想到自己会挨饿和累乏。”
就这样,他孜孜不倦地在莫斯科自学了3年时间,学完了高等代数、解
析几何、球面三角、机械动力学、物理学、化学等多门课程,进行了各种各
样的实验以验证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由于他经济拮据,自学是他学习各门学
科的唯一方法,也是他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通过刻苦自学,齐奥尔科夫斯
基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各类科学问题进行独立思
考与研究的能力。
… Page 6…
三、进入科研领域
有一天,一位同乡到莫斯科办事,受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父亲的嘱托,来
探望他。同乡一见齐奥尔科夫斯基,不禁大吃一惊:与三年前的那个年轻人
的模样判若两人,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身着破烂衣衫、又黑又瘦、戴着一
副高度近视眼镜的人。齐奥尔科夫斯基请同乡不要把自己的近况如实转告他
的父亲,以免使父亲担心;但同乡回到家乡后,还是忍不住将他的实际情况
告诉了他父亲。这时,父亲才知道以前儿子的来信说他生活得非常好完全是
在安慰自己,所以十分心疼儿子的处境,于是便写信给他,要他回家来。
齐奥尔科夫斯基收到父亲的来信后,十分理解这是父亲的好意,加上自
己已经快20岁了,也应该找个工作独立谋生了,所以他告别了朝夕相处三年
的莫斯科、告别了图书馆、告别了费多罗科夫老师,回到了家乡。父亲亲自
来到车站接他,后来他回忆亲人重逢时的情景说道:“父亲非常高兴,但又
因为我的黑瘦而有些心痛。这很简单,因为在离家的三年中,我用掉了自己
的全部脂肪。”
回到家后,齐奥尔科夫斯基就请父亲帮他找份工作,父亲让他再休息一
段时间,他执意不肯,说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自立更生了。父亲拗不
过他,于是就帮他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工作以后,他对待教学勤勤恳
恳、一丝不苟,丰富的知识使他讲起课来游刃有余、简洁明了;同时他也不
斤斤计较钟点与报酬。所以,这位学识渊博、人品优秀的年轻老师受到了学
生以及家长的尊重与欢迎。
在教学之余,他仍然坚持读书,阅读最新的科学杂志并继续各种实验。
这时,他对飞行器理论的研究兴趣更加浓厚了。不久,年迈的父亲退休了,
维持家庭生活的重担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肩上。但他仍然
挤出时间,以坚强的毅力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更深层次的自学。
1878年夏,他家搬家到了梁赞省的省会梁赞市。就在这里,齐奥尔科夫
斯基开始对能否发明一种升到大气层之外的仪器进行认真的实际研究。这个
问题,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进行过深入研究,因此能够参考的资料很少,绝大
部分工作依靠自己独立钻研。通过研究,他意识到了外层空间航行的人员是
处在“失重”的状态之中的,这同乘热气球在大气层内飞行完全不一样;因
此,他设计了一台离心机(可绕转轴高速旋转的一种机械),利用它就可以
在地面上研究星际航行中发生的失重现象。
在梁赞市生活一年多的时间里,齐奥尔科夫斯基深入研究了在无引力条
件下的失重问题。从这段时期他所留下的手稿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已经萌发
了许多有远见的思想,这些思想基础在若干年以后,最终奠定了关于星际航
行的光辉理论。
1879年,齐奥尔科夫斯基以校外考生的资格参加了教师职业考试,他顺
利过关,并获得了光荣的教师称号。这样,他就成为了国家公务员,政府会
为他安排一份工作。不久,他被政府任命为卡卢加省波罗夫斯克县立中学的
数学与物理学教师。第二年,他与房东的女儿瓦尔瓦拉·沙柯洛娃结了婚。
沙柯洛娃是个勤劳善良的姑娘,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对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各
项研究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两个人始终生活在幸福之中。
任教以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他起床很早,通常
在上课之前工作上两三个小时;在下课之后,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备完课的
… Page 7…
下一项任务就是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与当家庭教师时一样,齐奥尔科夫斯
基对教学任务极为认真,尤其是各种科学实验做得特别出色,每当上实验课
时,学生总是会被牢牢地吸引,这就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但由于自身
的残疾,他生性很孤僻,再加上为人正直,不喜欢当时公务员中风行的相互
吹捧、大吃大喝的风气,因此引起了一部分同事的误解与嘲笑,称他是一人
“怪人”。在自传中,齐奥尔科夫斯基这样回忆:“那时我没有接待过谁,
也没有去拜访过谁,除了学校、家,其他什么地方也没去过。”
这种宁静孤独的生活使他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进一步钻研科学。1881
年,他仔细研究了气体运动理论,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寄到彼得堡
的物理化学协会。不过令他感到遗憾的是:他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在他以前
就已经有人成功地完成了,只是因为他身处信息闭塞的县城,得不到足够的
最新资料,因而也就无法了解别人最新的研究成果,所以重复了别人已进行
过的工作。物理化学协会对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这篇论文及其本人作了这样
的评价:“这篇论文本身没能提出任何新内容,它的结论也不够完整,但是
从论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所具有的相当高的才华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我们
希望作者能尽可能多地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并继续研究下去。”
这次递交的论文得到如此的评价,是一件很令人扫兴的事,但齐奥尔科
夫斯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激励起他的钻研劲头。后来他回忆:“我
作出的许多发现,都是人家比我早发现了的。但是,我还是应该充分肯定这
些工作的意义,因为它们使我更加自信,并促使我得到新的成功。”不久,
他又写出了第二篇论文《生物机体力学论》。这篇论文材料充分、论证新颖,
得到了俄国著名生物学家谢切诺夫的良好评价。因此,在谢切诺夫的推荐之
下,齐奥尔科夫斯基被选为物理化学协会的正式会员。
这种荣誉使齐奥尔科夫斯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但他也没有因此而
停步不前。1883年,他利用假期的时间又完成了一篇题为《自由空间》(指
没有引力、没有空气阻力的宇宙空间)的论文。
在这篇光辉的论文中,他第一次提出宇宙飞船的运动必须利用喷气原
理,并绘制出了第一张宇宙飞船工作示意图。由于当时的理论认识与条件限
制,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设计的这种宇宙飞船是球形的,由安装在舱内的大炮
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所推动,在发动机停止工作后,飞船在宇宙空间的位置依
靠飞行舱中的两对转动的圆盘来改变。
同时,他还提出了另外一种宇宙飞船的设计方案。这种宇宙飞船的动力
来自飞船贮存器中放出的气流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在论文中,他是这样叙述
的:“让我们假设一只装满大量压缩气体的大桶,如果打开桶一端的活门,
那么贮存的气流便会源源不断地从大桶中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