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冯学成+通书+讲座文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正确,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我们检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念头,自己心灵深处,就可以发现自己把心摆正的时候并不多,而胡思乱想的时候比较多,是是非非的时候多,真正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时候少。这是因为缺乏了严格的身心性命的修养,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精纯,没经过洗礼,就没有达到非常高尚的境界。
相比之下,语言则要好一些,它毕竟还要经过思维的过滤才释放出来。纵然有千般万般的不良情绪和杂念,那也只是在精神的层面上流动,是不会说出来的,就是说出来的也都大打了折扣。在语言上肆无忌惮的人很少,就算有,其语言也还是打了一定的折扣。人与人交往的时候,有些想到的是不可能完全用语言表达出来,更何况有些说都不能说。语言的过失要比心灵的过失要小,毕竟语言要过滤,要加以伪装,包装。行为上的过失就相对更少了,作奸犯科,触犯法律,触犯道德这些行为上的释放,作为人就会更有警惕性,不敢放肆。相比之下,行为的过失普遍低于语言的过失,而语言的过失又普遍低于心灵思想深处的过失。这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必然现象。
尽管有这一规律,但人仍然还是要犯过失,还是经常会在心灵上,语言上,行为上有所失误。这种失误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对仁义礼智信上中正之道把握不够,或者对伦理,道德,法律的认识不够。轻就会使自己的语言行为过激,离开了中道就是过,就会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忽上忽下。无过就必须恪守中道。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由于自己意识不到,就如我们前面所讲“明不至则疑生,明无疑也”,在认识上不可能达到绝对的正确,绝对的清晰,这是思维的极限状态。用宗教的话来说,只有菩萨,圣人才能绝对的恪守中道。对平常人来说,只是在理论上说要绝对的恪守中道,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中道。就是本人与在座的诸位也只能细细地去反省,去体会,去琢磨,什么是过?什么是恪守中道?作为一个领导,一个负责人,尤其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本章是由闻过来谈对我们的好处。“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作为一代圣人孔子的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仲由,也就是子路,喜欢别人去指正他的错误,纠正他在语言行为上的过错。作为一个善于接受批评,善于改正错误的人,这是一种极好的美德。历史上圣贤之人,明君圣主等都很看重这一点,甚至重金悬榜求人指正其错误,而现代社会则将此看的清淡了,很多时候都只是喊喊口号罢了。一个人有过就如同身体有病,古人说良言苦口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过错实际上就是个人精神上,语言上,行为上的疾病,有人对此提出批评意见,就相当于医生给人看病下药,是治病,身体才能健康。但是“今人有过,不喜人规”,永远都有这种犯了过错且不喜欢别人规劝的人。
周惇颐身处在北宋年代,自三代以来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在《国语》的《召公谏厉王止谤》中:周厉王暴戾,胡作非为,百姓有怨言,他便从卫国请巫师来监视百姓,对有意见者予以格杀,以至于“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用自己的眼神来表达不满。于是周厉王大喜,对召公说现在没人提意见了吧。召公则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果未过三年,民众暴动,将周厉王赶下台,并将其流放于彘。殷纣王残暴不仁,比干进谏,纣王下令挖其心,史上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当权者不喜欢听反面意见,有钱者也不喜欢听反面意见。当一个人有了钱有了权后,意气就很重,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周围的人,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这是现代社会的通病,人皆有之。但如果我们能聪明一些,贤达一些,愿意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发现自己的失误,纠正自己的错误,调整自己的行进方向,从而避免给自己和事情带来灾难。现代社会中,那些失败的人,有些是因为决策上的失误,但很多都因为是性格上的失误。
“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本章从内容上看起来很简单,大家都可以从字面上就能理解,但周惇颐在《通书》里将其作为单独的一章是有着深意的。圣人,贤人,小人,他们之间根本的标准就是如何对待过失。在《幸第八》中我们就谈到了“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必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这两章我们要联系起来一起看,其后我们将讲到的《乾损益动第三十一》,也还将就“过”进行论述。我们的心性修养,如果没有过,就谈不上什么心性修养了。佛学也曾说:如果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菩提。人没有过错,也就不可能成圣人。
人若想高明,就必须和自己的过错作斗争,且坚持不懈地与过错作斗争。一个人若连续犯相同的错误,这个人就肯定是个蠢才;聪明的人是不会犯相同的错误的。遇到新问题犯新错误可以原谅,如果遇到相同的问题还要犯相同的错误就不可原谅了。总结经验,规范我们自身的操守,增长我们的智慧,使我们在可能会犯错误的时候而不会犯错误,就会比别人高明。所以高明之处,高明之道就是能够时时警惕自己的过错。
《孙子兵法》中说:“先立于不败之地……先求不可胜,然后胜之”,要先想如何不让别人战胜自己,然后再去想如何战胜对方,要立于不败之地,其前提就是要把自己的破绽,自己可能的过错弥补过来。作为心性的修养来说,就是两条,迁善改过,要在我们的心意识上防患于未然。“诚无为,几善恶”,我们心念一动,就或善或恶,在最根本之处,心灵深处,就把自身的漏洞修补了,改正了,那么我们的语言和行为上就会达到健康吉祥的状态。
易经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过,超过了中道即为过,可为过错,也可为过人之处。其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这是《易经》对我们人格的提示。本人初学《易经》时所打的第一个卦,就是这个大过卦,心中不禁惴惴然,然而我的老师对我说不要紧张,要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其后不久本人身陷囹圄,在此期间我就牢牢记住这八个字,保持自己的风格,保持自己的朝气。独立是人格上的独立,就算是身处孤立无援的环境之中,也无所畏惧,这是一个人的风骨。当我们身处逆境,不被人理解,或受到打压的时候,要保持独立不惧的风范。若能有这样的风范,也就无愧于一生了。孟子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和达之间是有个过程的,是需要一座桥梁的:要先善其身,再因各种因缘的汇集才可能达。
诸葛亮躬耕垄亩,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他,才出山,若刘备不请,又怎么出山呢?又何以为后人所景仰呢?所以独立不惧,要有胆气才能不惧,要有胸怀才能独立,做墙头草是不可能独立的。要在人格上独立,在意识形态上独立,有独到的见解,要卓然而立。遁世无闷,即使为世人不理解,不认识,也不会因此而想不开,不会为此忧郁成疾,要心胸开朗,要看到前面的光明之处。《易经》里面字虽不多,但确能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含有极大的精神能量。
易经第六十二卦 小过 雷山小过:小过相对于大过而言,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小过,小的过错,有些人大过不犯,小过无不断。小过对自身是有益的,哪些有益呢?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过,离中道过一点。遇到不同的事情时,在行为上多表现一点恭敬,或多表现一点悲哀,或在自己的行为上多一点检点,多做一点点无坏处,且会给自身带来好处。这是涉世的安全法则,是《易经》对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人和事的建议。在语言上,在行为上,对周边的人和事,对上对下,对前对后,对左对右,要多一点礼敬,多一点检点。礼多人不怪,但不能过余,就多一点点就可以了。要如何把握这个度,就妙不可言了,需大家自己去耐心的细心的体会。

题目: 《通书》第十三讲 
————————
通书?师友第二十四》: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者得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
这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在人生宇宙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