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那我们都是谁的?我们都是如来的,都是道的。因为,如来与道就是宇宙本体的本来面目,如来就是周遍法界、不动周圆的妙明;道是“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无不为”。
为什么“唯道独尊”呢?因为道“大而无外”;“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不动周圆嘛!所以,道囊括着天地万物,故宇宙万物皆是道所生所化。有情无情,为道所有,这就是“万物将自宾”(三十二章)。
为啥佛陀称他为一切众生之慈父?因为他的心遍布一切众生身中,故一切众生都为佛陀法身所摄。你看你的心就只波及到你的子女身上,就只关心你的子女,所以你就认为子女是“我的”。如果真的我们的心“上合诸佛本妙觉心”,这就“同诸佛同一慈心”;“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这就是同体大悲。那我们的心,上跟诸佛,下跟众生是同一个心。你看,这时你的心在哪里呢?无处不在处处在。凡是我的心能波及到的地方都是“我”,是不是?!
谁要扭了你耳朵,你就会说:“你干嘛扭我的耳朵?!”同样,有人抠了你的脚底,你仍会说:“你干嘛抠我的脚?!”这就是你的心能波及到的地方都是“我”,你的心波及不到的就不是你。动物被宰杀,非洲饿死人,你不挂念,但观世音菩萨会救苦救难,是不是?我们的心只波及到我们的臭皮囊上,不能周遍,故痛苦万千,所以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我们的心只能在这么一个范围,现在要把心量扩开,把心量展开,就要天天“事无事”、“为无为”、“味无味”、“观无缘”,转正觉,“于心无事,于事无心”,这样操作,操作操作,机缘成熟的时候,心就会“哗”一下子全放开了,周遍十方了,顿悟了!证悟了!证悟了才知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别无所有。佛家称为“唯是一心”,这个不是“唯心”的心,这个心是常住妙明本体的简称!
证到宇宙万物只是一个“我”,这是一个虚空中未挂鸟笼子的大“我”,这就是“常、乐、我、净”的“我”。到这时宇宙是“我”,“我”是宇宙,真正“天人合一”了。老子称为“复命”、“知常”了,“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证了“不失其所”的无所不在,得了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久”(不失其所者久),当然就“死而不亡”,成为无量寿,亦称为“无漏涅槃”者是!
一定要知道自心自性本来是周遍法界的,不动周圆的,只是你被极性心识、极性观念拴住了!绑住了!束缚住啦!所以,才需要解脱。为什么佛陀讲:“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那么,这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道人”是谁?就是我们本有的自性,也就是我们本具的妙明真心。我们的妙明真心时时都在不动周圆,无一刻不清净本然,就是叫我们内外、是非、人我的这些极性观念分割成“无边”中的“有限”存在,“如海一沤发”,在苦海中漂泊流浪。
供养“千亿三世诸佛”,功德无量无边,但仍处在能供所供的二相之中,故内外、人我极性未除,所以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无位真人”。“无位真人”就是我们的自性、自心,就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源、本体。供养这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就是直指自己的涅槃妙心(老子称为无名之朴),也是直指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用这种转正觉的方式,就消除了内外、人我的极性分割,形成无二无别的究竟一相,怎么不圆满十方呢?!
因为我和宇宙,宇宙和我,原本就是究竟一相,本自“天人合一”,只因无量属性的自性本体中挂了个鸟笼(我执),笼中鸟把虚空分为笼外笼内等虚妄的极性观念和感受,但并无内外、人我的究竟实义!其实就是虚空中挂个鸟笼,也并不妨碍虚空的究竟一相。虽然被我们的识心分成内外、人我等的极性观念,但只是我们虚妄的一种感受而已!这和“舟行岸移”、“云驶月运”的感受是同一个道理;也和梦中怕狼蛇虎豹是同一虚幻!所以,你供养千亿三世诸佛,不如供养“无念、无住、无修、无证者”。当我们契入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本来时,有限的心就放开了,就不受极性幻妄相的迷惑了,不就契入无量无边的自性本体了嘛!
老子讲:“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个至尊至贵常自然的道,就是“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才是我们真正的本来面目,这个才叫真佛啊!这个才叫如来!这个就是“无极”!这个就是“朴”!供养三世诸佛是外求,二相炽然存在,所以佛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心上只要有念,你心上只要有相,你就永远被自己的极性观念所阻碍,不能解脱。现在你要用转正觉来释解我们的极性束缚,用“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来扩开我们的心量,用直契“无名之朴”来明心见性,用直指涅槃妙心来彻底地解脱,才能复归于“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的“我”。
从修法上讲,直指“无名之朴”,就是“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明白了极性妄心(子)束缚我们不能与道相契,用转正觉破除极性识心分别的界相分割,直契“无名之朴”,就是“复守其母”的修法。具体到“塞其兑,闭其门”的六根不外驰,在六根上时时转正觉,无边中的“有限”将会消溶,融入“无限”中去,“是谓袭常”。久而久之,必然“复归其明”,与道相契。
佛陀讲:“出家沙门,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是名为道。”《四十二章经》的这一段说的最透彻了。“欲”,心上有欲望,有贪爱,就是粗极性。爱啥?比如爱西瓜,想吃西瓜,想吃西瓜的这个心只要在,心就无法周遍。因为想吃西瓜的欲念贪爱把心给拴住啦!你要“识自心源”,要认识我们的明妙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周遍法界的,就是我们硬要在无量无边的妙明本心上挂个鸟笼笼,才形成内外、人我的分别心识,于是不了解、不知道“我本源自性清净”,原因就是让我们第六意识的极性观念干扰的结果。所以,不“识自心源”,不“达佛深理”,就不知道佛陀和老子讲的深刻道理。《道德经》的五千言,老子始终讲道这个核心,千言万语,只在说道!佛陀讲经,始终不离实相,三藏十二部,只一实相印。老子和佛陀都要我们“悟无为法”,要“知常”,才能“曰明”。
为什么要“悟无为法”呢?我们现在都是有为法。有为必然二相对立,就有局限了,就处于有限中,无为才能无边无际。“悟无为法”的修习,就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转正觉。经常转正觉,转到啥时候?转到“外无所得,内无所求”时,就“复归于朴”,回归到我们本有的“常自然”。
真正的转正觉,是“心不系道,亦不结业”。说“我在修道”,说“我在转正觉”,这一念亦是垢。因为只要你心上有系念,就不是无念。不管任何念头,只要一起,就有住,就有相,有相就有碍。所以,哪怕心系念道,心系念佛,亦落在识心分别之中,故只有“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才是彻底的转正觉。
“业”是啥?凡是“有为”在进行的过程,就叫事;事做完了就是业。为什么“有为”的做事必然有业呢?因为,你“有为”做事的时候,都处在二相的对立之中,起心动念都是极性的分别心识,故必然“结业”。只有“为无为”、“事无事”的转正觉操作,才能心“不结业”。
“无念无作”就是“不思善,不思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相,“无为”操作就必然无业可结。
“非修非证”,惠能证悟后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们的自性本自具足一切智慧和功德,不从外得,并非修得证得,修证只是开金矿,不是造金矿,故“非修非证”。以直契本自具足的“无名之朴”,才是最高的修法!这种直指本源的“守其母”,是“不历僧祗获法身”的总持法门,真可谓“不历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