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电影百年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重要,70年的时代风尘总会在胶片上留下一些印记的话,那么作为经典的《大路》也许不会给你带来赏心悦目的观影体验。
  不过赏心悦目从来不是古今中外所有经典追求的唯一目标,“大路”上张扬起的风沙,那帮雄性动物身体上蜜汁样的汗水,投影在那个时代,就是最原始的力量,就是“胡虏未破何以家为”的煽动性。
  一群年轻的筑路工人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被驱赶出都市,就在各地修筑公路,在烈日下流着汗拉着绳高唱着自己编的《大路歌》。只有到小饭铺去吃饭的时候,丁香和茉莉两位姑娘的笑容和歌声才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最后,筑路工人死在了突然而至的敌机扫射之下,抗敌的军用卡车通过刚刚修成的公路一辆辆驶向前方。
  这样一个故事有死亡,有爱情,有仇恨,再加上孙瑜导演灵动的执导风格,当年一定打动了不少热血青年,立志保家卫国。然而借用一首也叫《大路》的香港流行曲的歌词,“大路齐阔步,我另有思慕,偷偷看一眼,那角落里有窄路,暗暗曲折,幽幽诡秘”。影片诞生的上世纪30年代,正是西方性解放开始发轫的一刻,银幕上肉弹明星崭露头角,银幕下同性恋一度成为风尚,当然,无论在银幕上下,女子都开始大声说话。以当时中西文化交流之盛,这样的风潮至少会对上海这样的城市有所影响。这部《大路》便是个证据。
  首先是影片中满目皆是的赤裸上身的男性形象,金焰、张翼、郑君里等最当红的男星都赤膊上阵,近景中“影帝”金焰健美的胸腹肌肉被摄影师精心塑造成流汗的青铜雕塑。这样的场景在同期的电影中非常罕见,不过尚能被解读为对男性/进步力量的张扬,而另一幕即使放在今天的中国影坛也会惊世骇俗,一帮男主角全身赤裸地在河中洗澡,两位女主角在岸上与他们调笑,男性神情紧张,而女性的言语相当有进攻性。
  不过最为匪夷所思的一幕还不是发生在女性和男性之间,而是由黎莉莉和陈燕燕两位女演员携手演出。身材健美的黎莉莉向来扮演成熟娇媚女子,而陈燕燕当时是“小家碧玉”型演员,饭铺后屋之中,黎抱起陈,两人相偎依在躺椅上,之后长达数分钟的时间内,镜头不断表现两人的亲昵,包括亲吻、抚摸等动作,而如果你以为导演是在拍一段同性感情的话,两人间的对白又是在谈论他们的筑路工朋友,跟肢体动作毫无联系。
  当时上海的杂志上已经有了关于同性恋的八卦,同性爱的概念在当时是存在的,那么这两位女星的亲密接触到底代表着什么呢?是未意识到嫌疑而不去避免,还是刻意迎合?迄今为止未见有任何关于《大路》的研究论述到这一点。
  更神秘的是,有位台湾学者在论及这段戏时,提到黎莉莉的一句台词“你这边鼓鼓的,还说不想男人?”这句台词和角色的动作颇相般配,然而在我们看到的影碟中并没有这样的台词,莫非《大路》并不止一个版本?不知这是否又是一段影史公案。 


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编:1905——1976)

大上海流金巅峰之《联华交响曲》 
    宫商迭奏的影坛盛事
    “集锦片”是一种相当特殊的电影类型,众多导演在一部电影的空间里展示各自不同的风格,有普通长片所不具备的魅力。中国电影对“集锦片”的尝试始于1934年明星公司拍摄的《女儿经》,而1937年联华公司集全公司之力推出的《联华交响曲》编导演皆为一时之选,可说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之魅力的集中展示。其主题是为了配合当时的“国防”电影模式宣传抗日或暴露社会阴暗面,各个片段都是编导们用1—6个工作日突击完成的,风格上各有不同,有写实,也有象征。
  电影大历史:想象力的“交响曲”
  追溯集锦片的历史,不难发现,这种形式的影片无一不是当时电影精英的结合,让多位知名导演在相同的题目或篇幅下完成各自的创作。对观众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观赏到了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也算是集锦电影能够一脉相承的一个缘由。
  如果说统一的故事框架还让1934年《女儿经》显得有些拘谨与局限的话,那么,1937年由联华公司拍摄的集锦片《联华交响曲》则彻底地打破了影片之间的界限,让每位创作者的想象力与个人风格得到充分发挥。影片共包括8部短片,其中5部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以抗日为题材。这种相近的创作题材,并没有限制住创作者的思路,每位导演都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阐述。
  《联华交响曲》的第一个故事《两毛钱》更像是之前张石川的长片《压岁钱》的短片缩影,通过一张两毛钱的纸币流通对照出当时生活贫富悬殊的状况。第二部作品《春闺断梦》体现出费穆导演的大师潜质,影片描写的是两个女人的梦境,强烈的光影效果、逼人的角色造型以及夸张的画面构图都让人感到明显的表现主义气息。由沈浮导演的《三人行》则是风格鲜明的底层生活喜剧。《陌生人》、《月下小景》及《疯人狂想曲》都是描写抗日的影片,却风格迥异,或直接或寓言,或激昂或悲伤,体现出导演不同的创作取向与个人表述方式。由商业片名导朱石麟拍摄的《鬼》虽然在题材上略显老套,其有条不紊的叙事节奏与玄机铺设却非常适应这类惊悚片的模式。最后一部是蔡楚生的《小五义》,影片以寓言的手法表现出当时中国的抗战形势,其组织了大量儿童演员的高潮段落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兴奋,算是为整部“交响曲”压了一个好轴。
  在《联华交响曲》取得成功之后,联华公司又拍摄了一部三段式的集锦片《艺海风光》,可见这类影片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在观赏《联华交响曲》这样的经典的同时,不免有些失落,属于中国电影的想象力与多元化风格到底到哪里去了? 


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编:1905——1976)


《马路天使》剧照


大上海流金巅峰之《马路天使》
    金嗓唱出弄堂诗篇
    如果要追溯我们今天所呼唤的“上海都市电影”这一概念的渊源,那么1937年明星公司出品的《马路天使》毫无疑问应是顶礼膜拜的经典。袁牧之导演,周璇、赵丹主演的这部电影堪称中国影史上一部完美的电影,即使在今天观赏也依然魅力逼人,尤其是影片对当时上海下层市民生活的艺术展现,在今天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
  电影大历史:隔窗相望的爱情
  《马路天使》在中国电影历史上声名显赫,不仅有美丽的周璇和英俊的赵丹主演,年轻导演袁牧之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中坚力量之一,还有摄影专家吴印咸掌机,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编曲、田汉改词的电影配乐,如此鼎盛阵容,怎能不好看?
  普通电影观众永远是看情节的。《马路天使》除了煽情的爱情故事和悲剧结尾外,还有很多杰出细节。用现在的话说,该片成功融合了帅哥靓女、平民视角、搞笑、言情(爱情与友情)、悲情、黑帮等等元素。
  例如影片一开始就描述了一支半中半西、不土不洋的迎亲队伍里,男主角吹奏着淌水小号混杂其中,以及他偷偷撩开花轿门帘看见一个奇形怪状女人时的喜剧场景,不仅有条不紊地介绍出了影片的主人公们,而且还充满荒诞感。随后更多的细节刻画了社会最底层众生相,却并没有无病呻吟地表现,而是通过人物的揶揄与黑色幽默的细节展现。
  重要的是,整部电影节奏明快,细节诙谐,没有把人物塑造成“完人”,穷人也并非都能看得起并帮助身边同样命运的人。最让人吃惊的是年代久远的“吻戏”,阁楼上下两对男女的激情“吻戏”可叫人大跌眼镜,可见早期的中国电影尺度与观念皆是开放性的。
  另外,这部电影的配乐非常棒。1936年前后,有声电影完全取代默片,完全的有声片也逐渐取代了配音片,对有声电影艺术的探索也更多地集中到了声画蒙太奇的结合上,《马路天使》的艺术贡献便集中于此。这部影片中,对白、声响、音乐和歌曲等各个因素在完整的艺术构思下已经结合成非常有效的表现手段,声音与画面的蒙太奇组合运用上可圈可点。
  据说是导演找来两首苏州民谣,一首《哭七七》,一首《知心客》,由田汉改词、贺绿汀编曲,周璇演唱,这就是《马路天使》中的插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