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妻相伴,在床上有把晕黄的床灯,静静地读着书,看着杂志;即使是喝杯果汁,我也觉得是生命的恩赐,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生命的救赎,我知道我的肉体将毁,才使我捕捉到人生的真义。想想过去的荒唐,在我最健康的时候,被那种假装的骄傲,错综复杂的价值,以及五光时色的琐事所搅和着。”
不再渴求全然满足
纽伯格的第二个世界正是读者熟悉的阿保美代文学——在阿保美代的世界里,自己与这个世界是如此真诚的拥抱,一个小小的散步,踩着落叶细细地品味,领略自然的美;与人说话,不再害怕,不现虚饰,因为曾经面对过死亡的心已经没有什么好怕了,真诚感成为生活的核心。
宗教的诚挚往往强调的是“不再渴求”,放在真实的经验里,只有曾经接近死亡的人才能领略,与佛洛伊德齐名的精神分析大师卡尔·荣格(Carl Jung)在经验“生死一线”的心脏病发作时,就体验到这种人世间“不再渴求”的意义。
当他心脏病发作而濒临死亡之际,他感到自己好像浮在地球的表面,逐渐要离开这个星球,他知道这生就要过去了;虽然那时的感觉,很痛苦,可是却赋予他一种全然的满足。荣格说,那时他觉得“不再有任何渴求”,一种很自由平和的心情,一种深刻的解脱。后来,荣格发现自己又被拉回到人世时,他感受到一股难忍的压制感,好像又要回到“小盒子”的约束,他才理解到在人世间,生活原来就是一间囚牢,人被人世的诸种业力紧紧地攫住。
荣格停留在这种濒死状态好几个礼拜,他说,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经验,“整个身子悬浮在空中,自己像是在宇宙子宫里被呵护着,那是无尽的空旷虚无,但深度的快乐使我不会害怕,那时我心里想着:这真是无可伦比的福祉,其美妙处难以言喻。”
荣格的意思很清楚:“唯有舍弃,才能再生。”
望尽千帆身心安顿
魏斯医师在经历凯瑟琳的“前世”叙述,也发生了类似的改变,他说:
“日复一日的听着凯瑟琳的说话录音带,我的疑虑渐次消融,我的生活变得很单纯,更容易满足。我不消再与人玩人情的把戏,不再以自己的身份做虚骄的身段,我变得更坦诚、更直接。”
魏斯觉得,如果俗世的繁华不能帮我们找到安心立命的智慧,那么我们必须用另一种意识来守成仁爱与简朴;在那种意识里,我们有着对亘古生命在一起的轮回,有着对人类望尽千帆的“终极关怀”。
一旦我们跳过那道阈限,眼前顿然开朗,一切身心终将安顿。
附录五:“前世今生”座谈会
“轮回、前世”这个观念对中国传统民间佛都的善男信女来说,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对20世纪受过西方“科学”洗礼的人而言,却是无稽之谈。张老师出版社自出版《前世今生——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一书之后,引起读者的热烈回响。这本书重新挑起了许多人对生命、死亡、轮回、前世、来世……的好奇与迷惑。
我们特别邀请台湾超心理学学会理事长黄大受教授、胡因梦女士及台大心理系余德慧教授,针对“前世今生”这个主题,进一步探讨人类心灵的奥秘。
(此座谈资料转载自1982年1月《张老师月刊》)
从追逐前世到老实修行
胡因梦
前世追溯(past life regression)的实验我自己做过。我是看了莎丽·克琳(美国电影名星)的著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Out On A Limb)得知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个白种女巫师。这位女巫师从小与大自然有合一的经验,常常觉得自己是树、是石头。后来开始有灵疗的能力,并且学会了中国的针灸。她把针插在人的7个轮脉了,那个人的意识里就会出现前世的画面。我有一次去美国,就特别从纽约飞到新墨西哥州这个“光疗中心”(Light Institude)。这个地方很偏僻,但是很多高级知识分子远从世界各地飞来,想藉着前世追溯来认识自己的潜意识里到底有些什么东西。
这位女巫师本人已经不做前世追溯的治疗了,而是训练一批助手来做。先是一位犹太籍的女助手来帮我做,我对她的感觉不好,于是换了一位印度籍和女助手。“光疗中心”的宣传上说是用针扎轮脉,结果她们并没有用针扎,而是用指压加上一些心理暗示,想要引导我慢慢进入深层意识状态。我这个人通常都保持很清醒的状态,不容易接受暗示,眼见这个印度女人费了好大的力气,花了好多时间,我却什么反映都没有,心里觉得有些不忍,就编了两个故事来满足她。于是她就用我编的故事一条条地分析我的个性。我从纽约赶过来,花800美金来做前世回溯,他们却没有按照宣传上说的来做,我就发了一顿火,结果那位印度女人引咎辞职,犹太女人也被解雇了。
这个经验使我了解到前世追溯并不是那么容量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那种状态,这次实验可说是完全失败,毫无收获。
但是,曾经有位密宗的喇嘛用神通来看我的前世。我觉得我知道前世以后,对我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我知道以后,它就变成一种概念,变成一个心理暗示,这个概念与心理暗示会局限我很多的自由。譬如说,我说我的前世做过法师,也有很多世是贵族,法师和贵族这个概念一旦进入我的意识,我可能会自我膨胀,也许生出权威感,也许有了先入为主的结论。这些都会阻碍我用开放的态度,即所谓的“空性”,来面对自己或他人。因此追溯前世对我来说并没有帮助,反而生出障碍。
我以前对前世很有兴趣,在美国找过很多的psyche;想要透过他们来了解我的前世、过去。但是经历了种种意识扩张的体验后,我还是回到佛家正统的修练这条路。
佛家不强调前世或后世最主要的原因是:以佛家的角度来看,我们无意识里的全部记录,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全都存在我们每一刻当下的意念里面;也就是说,我每一刻的起心动念已经包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记录——未来没有发生的事现在正种因,而过去种下的所有因现在都在出现。所以佛家不去强调轮回,甚至不强调过去心、未来心,而是训练永远维持一种清醒的状态。这种清醒状态就是在每一个当下、现在,都能够观察到意识里的活动。譬如说,我现在的想法是什么,我的知觉感受是什么、我内在的情绪是什么、我的情感状态是什么……这些我全部都要觉察到。这个觉察(awareness)就是佛家强调的佛性。在纯然的觉察里头是没有意志力的,不是刻意在做这件事情,而是在放松的状态,维持头脑清醒与机警。透过这种清醒与机警的觉察,我们才能深刻地完整地了解自己的意识活动。一个人如果能随时随地维持这样的觉察,就不需要藉催眠,或进入前世、后世来了解自己了。
我们维持头脑清醒,透过不断的觉察,达到一个成熟的阶段后,就有能力一目了然自己在搞什么把戏,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心就可以安住在每一个状态里面了,不形成抵抗力,不形成任何逃避,久而久之,就会有“开悟”的经验——“悟”就是这样产生的。
基本上我不排斥也不否定意识扩张的经验。我认为研究“前世今生”有治疗的功效。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有病,很严重的心病。现代多元化的发展下,人的内在愈来愈复杂,知识的障碍愈来愈多,所有这些东西都会纠结成我们的内心的烦恼与幻想。我们研究“前世今生”,主要是站在治疗的角度,而不是追逐外在的现象;凡是能达到治疗效果的东西,我想都有它的价值。
人会对前世有兴趣,基本上都是因为对自己有兴趣。人在这个世上,研究命相也好,灵魂学也好,修行也好,对真理的兴趣也好,都是因为对自己感兴趣。我一开始是对哲学有兴趣,然后对超心理学有兴趣,后来才进入传统佛法。进入传统佛法以后,我觉得它里面语言工具不好用,不适用于20世纪了,必须要找更新的工具。然后我进入了“新时代”(New Age)的领域。深入“新时代”领域之后,我发现原始的佛家精神和“新时代”所宣扬的完全吻合,因此我现在走的是正统的佛家修练之路。
(整理/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