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制高山脊。4月18日,英军突破了日军的战线:一个旁遮普营设法穿过一个溪谷,
与科希马的守军会合了。第二天,大量的食品、饮水和药品也送来了。4月20日,英
第2师的主力部队终于打到了硝烟弥漫、弹坑累累的山顶上,解救了科希马守卫部队。
包围虽已解除,但要彻底击败日第31师团也确非易事。日军仍盘踞在科希马城
外一条长达6公里的丛林密布的制高山脊上;扼守着构筑得很深的暗堡阵地。这是一
座林中要塞,两边的绿色峭壁上,长满了密密层层的树木和杂草,根本无法攀爬。
第2师的官兵多数时间驻在中东和印度内地等处,还不习惯在丛林中作战,蒙巴顿此
时的预备部队不多,也只好派他们前来参战。尽管该师向敌阵地发起一次果敢的进
攻,但并不能迫使敌人后退一步。而只要日军第31师守在这个阵地上,迪马普尔—
英帕尔交通线就始终要受到威胁,并影响英军在英帕尔方向的防御。蒙巴顿深知这
一点。于是,他一面继续向迪马普尔空运部队,一面派“钦迪”旅去占领东南面的
杰萨米,以堵击来自亲敦江的日军援兵,并切断佐藤部队补给物资的供应线。
英第2师当前的任务有两项:既要竭尽全力把日第31师团赶下那道山脊,又要协
助科希马守军击退敌人对已化为一片焦土的要塞山发动的疯狂反扑。他们和日军杀
得难解难分,但直到4月30日,也没有夺下对方的那道山脊阵地。进攻被迫停止了下
来,第2师重新整顿队伍,以作最后的突击。5月3日,该师在炮兵和坦克的火力掩护
下,发起了一次全面进攻。
这次进攻由斯托普福德少将亲自指挥。战斗打响后,英军向日军的地堡和炮兵
掩体发动猛攻,猛烈的炮火使科希马周围丛林密布、水汽熏蒸的群山石崩地裂。然
而,当英国步兵喘着粗气好不容易爬上山顶时,却到处都遭到设在那里的日军几十
个隐蔽阵地内交叉火力的无情扫射。英国士兵一批批躺在血泊里。直到当日黄昏,
继续涌上来的英军才占领了一个制高山脊的一部分,并且紧紧咬住日军不放。5月7
日,斯托普福德经斯利姆和蒙巴顿批准,把第7英印师的第33旅也投入战斗,进攻一
个叫做贾伊尔山的地堡密布的高地。但当日的进攻除扔下几百具英印士兵的尸体外,
毫无结果。3天之后,第33旅再次对贾伊尔山发起猛攻;同时,英第2师也对纵向的
山岭展开进攻。英军在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占领了贾伊尔山上的大部分日
军阵地。次日,增援部队也爬上山去,并开始清除日军的布雷区和开辟道路,使坦
克开了上去,从而直接加强了英军的火力。
5月13日;在贾伊尔山上残余的日军阵地也被英印士兵占领。不久,科希马城内
的一些日军据点,在英军里应外合的攻击下纷纷遭到摧毁。许多盘据在地堡深处不
肯投降的日军官兵,被英军坦克的平射炮或绑在竹杆头上的高爆炸药所消灭;还有
一些日本兵从掩体冲出来与英军拼命,结果也死在枪口和刺刀之下。
科希马初战告捷的消息;使蒙巴顿非常欣喜。5月15日,他致电斯托普福德,对
他的胜利表示祝贺,同时告诫他:“日本第31师团并未被完全击溃,虽然他们的士
气已开始崩溃,但仍在那一带坚持着,我们的部队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的确,科希马方面的战事已发展到这样的局面:日军在科希马外围制高山脊上
长达6公里的阵地;相当一部分还在日军的手里;有些地段虽已被英军围住,但他们
仍在几乎是难以攻破的山间暗堡里负隅顽抗。对攻击者来说,在绵绵阴雨的冲刷下,
那些一般高达3000多英尺、四周丛林密布的险峻的群山变得泥泞溜滑,几乎无法攀
爬。这是令英军各级指挥官都感到头疼的事情。然而,又是那个长着“傻瓜头脑”
的佐藤中将。帮助英国人解决了这个难题。
佐藤幸德见英军取得了初步进展,天气也越来越恶劣,连日阴雨连绵,便向军
司令官提出了放弃科希马阵地、向能得到补给的地点后撤的报告。
芒累,日第15军战斗指挥所内。牟田口接到这个报告大为震惊,此人虽在战略
全局上考虑不周,但在战役问题上还是颇有一套。他立即电告佐藤,指出:“当今
正值‘乌’号作战成败的关头,实属全军危急存亡之秋,坚决要求无论如何必须固
守科希马战线。因为第31师团一旦后撤,开放了科希马至英帕尔的道路,必将造成
全军崩溃。这一点已是洞若观火。”
然而,佐藤并没有接受牟田口的要求。他的后勤补给线被蒙巴顿的空军及地面
渗透部队一点点地掐住,雨季也使仅有的一二条丛林小道变得更加泥泞难行。补给
上不来,士兵们半饥半饱怨声一片。于是,他将牟田口的电报扔在一边,下令全师
团作放弃阵地撤退的准备。6月初;佐藤亲自率领师团主力,带着1500名伤病员开始
退却,只留下宫崎繁三郎带一支小部队执行截断英帕尔至科希马道路的任务。面对
师团主力尚难抵御英军的压力,留下这点兵力来执行这样艰巨的任务,无非是应付
一下牟田口而已。
而且,佐藤撤出科希马战线的行动,对于一直在英帕尔以北至科希马以南地区,
同第31师背靠背进行作战的第15师团一点也未通报,使这个师团一下子陷入被英军
南北合围的危险境地。此时,该师团的山内正文师团长正发疟疾卧病在床,代行他
指挥的师团参谋长是个新手,在官兵中威信不足、指挥不力,友邻部队的撤离更使
这个师团雪上加霜。
牟田口得知第31师团擅自撤出科希马战线的消息后,急派军参谋长久野村赶去
制止。久野村在伏米内迎面碰上了退却途中的佐藤,指责他擅自撤退违犯军令,同
时向他传达军部的新指令:“和第15师团的南翼接上,转而加入进攻英帕尔的战线。”
佐藤脖子一梗:“我师团在毫无希望得到补给的目前情况下,难以执行军部的
指令。”说罢,甩开久野村,率领他的人马继续后撤。
久野村回到芒累向牟田口报告,牟田口怒不可遏,当即决定撤销佐藤的职务,
由河内槌太郎接任师团长。并决定由柴田卯一接替卧病不能视事的山内正文,任第
15师团的师团长。对此,服部卓四郎在其《大东亚战争全史》里写道:“前此,第
33师团长柳田中将已被罢免,现在又换了两位师团长。在大战过程中更换全部师团
长,这种不祥事件,在具有光荣传统的日本陆军史上向无此例。牟田口中将自责统
帅不当,也向河边方面军司令官提出了请予处分的报告。”那位两次不听命令擅自
撤退的佐藤幸德中将,不久被押回东京接受军法审判,1944年9月被判处死刑。此是
后话,不再细表。
且说蒙巴顿接到科希马战线的日军有撤退迹象的报告后,他的目光便盯上了乌
科鲁尔。这里是日第31师团撤回缅甸的必经之地,现在由日第15师团的部分部队负
责把守,拿下了乌科鲁尔,就会卡住这股日军的退路,进而全歼它们。蒙巴顿命英
第2师和第7英印师陆续向马奥集中,然后夺取乌科鲁尔。
乌科鲁尔现在是科希马之战中,英军大规模强攻的焦点。此处与科希马和英帕
尔距离几乎相等,原是日军发动英帕尔整个战役的一个兵力集结地。蒙巴顿一声令
下,由科希马蜂拥而下的英军部队,与从英帕尔向前突进的强大部队同时出发,并
在预定时刻与其会师。6月22日,两支队伍好比钢钳的两只钳牙,在科希马公路的1
09里程碑处将日军钳住。被钳的是日第15师团和在乌科鲁尔的印度傀儡军的一个旅,
好几支日军纵队正沿着各条通道,向亲敦江逃窜;日第31师团的那些忍饥挨饿、疾
病缠身的官兵,也从北面沿着通向乌科鲁尔的吉普小路退下来。第7英印师的先头旅
迅速向乌科鲁尔逼近,他们绕过敌人,从西南面发起攻击;师主力第33旅则奇迹般
地穿过云层包围的马奥一松桑山峰,从北面发起攻击。
乌科鲁尔这场堵截仗结束后,直接指挥战斗的第33方旅旅长刘易斯·皮尤上校
回忆当时日军情形说:
我旅置身于那些随带着大量伤病员撤退的日军守备部队
及其最近的目的地——马科鲁尔之间。敌军已不存有任何希
望,他们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药品,什么也得不到了。他们
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