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宫整个布局和北魏的洛阳是一样的,从宫城南门直到南边的大航门,是长达七里的南北方御道,此道也是全城的中轴线。后来唐代的长安城,都是在这种城市布局基础上改进形成的。
太初宫在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的兵火中毁掉,后来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在南京建都,在太初宫附近一带,复建了皇家宫殿(基址有移位),即常说的〃台城〃。
台城的正殿叫太极殿。太极者,万物之源也。此殿特别讲究风水和阴阳平衡:共有12间,取象12个月;后又改增为13间,象征闰13个月。殿高8丈,取阳数中最大〃8〃;长27丈,取阴数中最大〃9〃的倍数;宽10丈,取极数〃10〃,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明代〃汉王府〃没有王气
台城以豪华、奢丽著称,很可惜在南陈灭亡后,让隋文帝杨坚平毁掉了(详见本书〃'镇王气'事件传奇·隋文帝把南京毁为'菜地'〃一章)。现在所谓的总统府有600多年历史,是从明初说起的。
在〃王气〃消失近800年之后,南京终于又现〃大龙翻身〃,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定都于此。朱元璋在卜地建宫时,却放弃了台城所在地这块风水宝地,而将宫城的位置东移数里,脱离原址。
个中原因,除了新宫地址是出于刘基考虑的〃天人合一〃的天象布局需要外,大概觉得此地是多朝亡国宫城,不吉利,再经过隋文帝的一番〃镇压〃,总统府一带〃王气〃黯然收敛。所以,在明初,虽然总统府一带地处〃市中心〃,但朱元璋并未好好〃 开发〃皇宫西侧这块风水宝地。
朱元璋先把这里送给战争对手陈友谅的次子、归降的〃大汉皇帝〃陈理。陈理于1364年归降,当时还是小孩子,授为〃归德侯〃。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让陈理承袭其父〃汉王〃封号,并辟一处幽静地方做〃汉王府〃,这就是今总统府建筑群的起源。
朱元璋用意很明显,把陈理放在自己皇宫旁边〃看着〃,同时又显示自己的仁慈,收买天下人心。但当陈理长大,政权也稳定了。朱元璋便觉得陈理将是隐患,正好陈理对软禁生活感到不满,口出怨言,朱元璋遂以〃不克全朕恩〃,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春,将其发配到高丽(今朝鲜国)济州岛。
第62节: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12)
5年后,即1377年,朱元璋又将这座王府,赏赐给戍守西南有功的养子沐英。沐英病死后被追封为〃黔宁王〃,汉王府改称〃黔宁王府〃。
明永乐年间,黔宁王府又易主人。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其次子、汉王朱高煦在此设府,仍称〃汉王府〃。1417年,朱高煦仿效其老爸朱棣谋反,未遂被贬,汉王府便成了空宅,闲置起来。
三位封王先后在此设府,均没有什么好结果,此地似乎真的没有了〃王气〃。
清代〃织造署〃住进真天子
明朝灭亡,满清登场。随着明故宫一带被镇压,南京的〃王气〃重新西移到总统府一带。
最初,清廷先后设立了治理南方数省的行政机构江南总督署和两江总督署。两署均以汉王府作为衙署。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总统府一带的地面上复现〃天子气〃,第一次当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 年)。
这一年,康熙皇帝玄烨首次〃南巡〃下江南,来到了江南总督署。当时负责接待的是著名的曹氏家族,曹玺、曹寅得宠于玄烨,被封为江宁织造。清廷划出两江总督署西南侧地块,为江宁织造署。
江宁织造署住进了真天子,玄烨六次南巡,有五次下榻于此,此处遂有〃大行宫〃之称,今大行宫地名由此而来。后来到了雍正朝,曹家因得罪皇帝胤祯,江宁织造被废,家被抄没,织造署并入两江总督署。
弘历当了皇帝后,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仿效祖父玄烨,首次南巡。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圣驾,对原江宁织造署〃大行宫〃进行大规模扩建。至乾隆十六年,扩建工程方告完成。
此时的大行宫,是江南胜景,又成风水宝地。清人张汝南笔端留下了当年此地的盛况:〃江南好,第一是行宫,辇路草长含晚碧,御街花嫩发春红,驻跸记乾隆。〃
南京的〃王气〃,因此再度被激活。
洪秀全死后秘不发丧遭辱尸
1853年3月19日,南京又迎来一位〃天子〃太平天国的领袖、天王洪秀全。
这一天,太平军从清军的手里一举夺得南京城,改称〃天京〃,定之为国都。太平天国在清两江总督署原址上大兴土木,建成与北京皇宫一样豪华的天朝宫殿,即俗称的〃天王府〃。
天王府殿阙巍峨,金碧辉煌,方圆数里:太阳城、金龙城、金龙殿(现址为总统府〃大堂〃)、大照壁、吹鼓亭、内宫、后花园……次第落成,气派宏大,与天朝国都的地位十分相称,是洪秀全当时征集被太平军控制地区的能工巧匠营建而成,时有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时称天王府是南方宫殿之冠,堪称中国江南的〃圆明园〃。
第63节: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13)
满清视自己为真龙,哪容〃僭越〃的天子存在,于是命令两江总督曾国藩剿平〃贼王〃。起初,曾氏率领的湘军屡战屡败;后来由于内部矛盾重重,太平军屡战屡败。在中外势力共同镇压下,一个本可在南京长治久安的〃明朝第二〃,灭亡了。
1864年7月19日,清军攻破天京。但清军进入天王府后,却找不到洪秀全。原来,在天京被围困、缺粮少药的艰难形势下,最后靠食野草团子生存的洪秀全,于1864年6月1日病死,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
为稳定军心,当时秘不发丧。根据洪秀全遗嘱,在金龙殿下挖了一个大坑,将天王的尸体用绣龙黄缎包裹起来,埋葬下去(另一说,洪秀全的尸体埋在天王府内御林苑假山附近一棵桂花树下)。虽然这样做可能是形势逼所迫,但照迷信的说法,则是信奉上帝的洪秀全,以自己的天王尸身,镇锁府内王气的法术。
后来,洪秀全被俘虏的二哥、福王洪仁达出卖了洪秀全的埋尸地。曾国藩的九弟、率先陷城的曾国荃下令,将洪秀全的尸体刨了出来。说来也怪,传说在开棺见尸时,天上闪电雷鸣,突降暴雨,有人称这是天王显灵。清军无所畏惧,将洪秀全尸体拖出来,进行了狠毒的鞭打,鞭完后将尸体焚烧成灰扬掉(另传鞭尸后,将尸体扔进了长江里)。
顺便说一下,洪秀全是广东花县官禄村人,于公元1851年发动金田村起义,掀起了一场动摇清朝根基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发迹传说是祖坟葬到风水宝地上,此地名叫〃芙蓉嶂〃,属大庾山脉。
山南麓有三个小山岗凸起,右叫〃覆船岗〃,左叫〃莺蜂窦〃,居中的叫〃土地坛〃。传宋代风水大师赖文俊曾相过此地,留下占诗一首:〃头顶芙蓉嶂,脚踏土地坛。右有覆船岗,左有莺蜂窦。鳌鱼把水口,狮象守门楼。谁人葬得中,代代王公侯。〃
洪秀全的祖坟刚好葬在土地坛上。洪秀全起义不久,清廷便诏令花县知县牟崇龄,将洪秀全的祖坟掘毁,以断其风水。两年后的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见太平天国运动越搞越大,清廷再次密谕当地官员,将洪秀全祖坟的后脉凿断,意谓断其〃龙脉〃。洪秀全最后落败,迷信认为,就是其祖坟龙脉被凿的原因。
也有风水先生认为,洪秀全的祖坟并未埋在正穴,仅沾了〃龙气〃。粤系军阀陈济棠听说后大喜,重金聘请风水名师堪舆点〃龙穴〃,将其母迁葬于芙蓉嶂下的洪氏家族墓地。陈济棠母墓今尚在,洪秀全祖坟已被1957年开挖的芙蓉嶂水库淹没。
第64节: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14)
中国第一个共和国总统府
后来,曾国荃又下令焚烧了整座天王府,江南〃圆明园〃消失了,〃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
曾国荃焚烧天王府的理由是毁除〃僭越〃之痕迹,荡灭〃匪气〃。有史家认为,这是曾氏借口掩盖自己的罪行。曾国荃在占领天王府后,听说洪秀全把大量的金银财宝埋藏在地下,于是命手下人四处抢劫财物,挖坑寻宝。天王府烧了,别人也就不知道曾氏干的勾当了。
毕竟此地之前是两江总督署,曾国藩在剿平太平军后,心有不甘,复奏清廷,请求在天王府的废墟上重建总督署。清朝廷为了彻底除去〃长毛